谢建辉
(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8100)
《威尼斯商人》的写人艺术
谢建辉
(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8100)
莎士比亚的剧作长于写人,常有翻空出奇之效。《威尼斯商人》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都写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展现出鲜明的个性,成为了不朽的艺术典型。《威尼斯商人》在人物塑造上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威尼斯商人;人物形象;个性化语言
《威尼斯商人》除了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外,还有着很高的艺术性,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使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
《威尼斯商人》善于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通过对比,烘云托月,前后勾连,正反映衬,集中笔墨写人物性格的一两个主要方面,使这些人物形象凸显于纸上。
安东尼奥是一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是资产者,是一个基督教徒,在威尼斯社会有着很高的地位。他对那些异教徒,那些卑贱的人,动辄呵斥辱骂,百般欺凌。对于夏洛克这个异教徒,安东尼奥从来没有过好脸色,心血来潮了就会当众贬抑夏洛克所从事的高利贷这种生意,肆无忌惮地往夏洛克身上和胡子上吐口水。夏洛克限于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只能忍气吞声地居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随时陪着小心,根本不敢正视之,遑论撄其锋。夏洛克放高利贷,为的就是赚取利息,而安东尼奥仗着自己家财万贯,借钱给人不要利息,有意拆夏洛克的台,败坏夏洛克的社会形象。对此,夏洛克内心充满了怨怼。他说:“我恨他是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这就使他对安东尼奥产生了敌意。他不无仇恨地说:“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宿怨。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说那些都是盘剥得来的腌臜钱。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会说,安东尼奥在法庭上面对夏洛克的质对而诺诺连声,实在是咎由自取。有人批评夏洛克爱钱如命,其实安东尼奥又不爱钱吗?没有钱,他仅凭自己基督徒的身份能够跻身上流社会吗?在爱钱这一点上,两个人毫无二致。因此,我们不赞成对安东尼奥的粉饰,诸如安东尼奥是“善的化身,由于他的性格、他的品德与夏洛克截然相反,才使得见贤生妒的夏洛克对他恨之入骨,导致了两人誓不相容的激烈的矛盾冲突”[1]之类褒扬安东尼奥而贬斥夏洛克的说法。
夏洛克与鲍西娅对垒,表现出夏洛克的心劳计拙,黔驴技穷。在法庭上,夏洛克以为有契约在手,在威尼斯这个法制社会,自己就能稳操胜券。对资产阶级法律的认识,他不免显得幼稚与浅陋,因此,当众人威逼利诱,要他放弃履约的主张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当鲍西娅向他示好,几句听起来很巴适的话,就使他放松了警惕,以致堕入鲍西娅的彀中。鲍西娅说,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夏洛克的“控诉是可以成立的”,“这约上所订定的惩罚,对于法律条文的涵义并无抵触”,夏洛克仿佛吃了蜜糖,乐滋滋地夸奖鲍西娅是“但尼尔再世!聪明的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聪明正直的法官!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这时鲍西娅突然变脸,宣称:“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事已至此,夏洛克就显得脑筋不够用了。明明鲍西娅是在偷换概念,将“只准割肉,不准流血”的歪理强加于夏洛克身上,这样的要求就是要鲍西娅来做,她也是没辙的,可惜夏洛克不懂权术,缺乏手腕,不能识破。这就注定他的结果只能是落败。夏洛克相信法律,以为法律会给自己做主;而鲍西娅的做法,是玩弄法律,她所宣布的结果,更进一步暴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
莎翁不仅写主要人物如此,就是次要人物,也通过矛盾对比使其性格特征得以突出,如夏洛克嗜钱如命,过着近乎苦行僧的生活,令女儿和仆人都无法忍受;而巴萨尼奥挥金如土,生活奢华,一旦手头拮据,不惜举债。这样的对比,使人物性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个个活跃于纸上。
皴染指中国画技法皴法和渲染,借用到文艺学中,则是指反复地渲染烘托。《威尼斯商人》在写人上,很注意采用皴染之法,以从多方面、多层次来突出人物性格。在剧作中,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等形象塑造得极为成功。作者把他们写成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活生生的人物,置于事件的漩涡之中来加以描写,而不是以某种理念来进行图解。
夏洛克是剧作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夏洛克形象的塑造颇费心力。表面看起来,莎翁对夏洛克持的是鄙夷和贬斥态度,把他写成一个嗜钱如命的高利贷者,一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一个不懂得关心女儿,体谅下人的冷血动物。我们承认,剧作中的确不乏这方面的语句,但究其实,剧作更关注造成夏洛克这个特殊性格的人的原因和背景,并竭力从原因和背景去表露对这一人物的哀悯和同情。不错,威尼斯是有法律的,但究其实质,对于异教徒而言,恰如夏洛克所说,“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它保护和惩处的对象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人所共知的一个道理:法律是有阶级性的。作为一个高利贷者,人们视夏洛克为吸血鬼;作为一个犹太人,人们视他为魔鬼。剧作通过剧中人之口,写基督徒对夏洛克的欺凌,什么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萨莱尼奥、萨拉里诺之流,无一不是对夏洛克恣意践踏的。就是威尼斯的最高统治者公爵,也把夏洛克视若非人。在法庭这个“神圣”的地方,公爵本有求于夏洛克,但对夏洛克依然没有一点仁慈,把夏洛克称作“一个心如铁石的对手”,“一个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一个“从来不知道人类同情的野蛮人”。剧作多次写到夏洛克倍受欺凌的情景,他被人任意地用脚踢,他的衣服和胡子上被人吐满了口水,而他除了徒劳无益地哀叹“难道犹太人不是人吗”之外,再也拿不出任何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正是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复杂的经历,造成了他的心理扭曲。这个人物在性格上不能说没有残忍、固执、冷酷无情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屈辱和无可奈何。就在这样的皴染中,夏洛克的形象更为丰满,我们对夏洛克的态度,因此也变得复杂起来。
为了突出夏洛克的形象,剧作不仅大肆渲染种族文化冲突的背景,不仅着力于基督徒对异教徒的迫害,而且写夏洛克凄凉的家庭生活。他得不到温情,享受不到亲情。出于吝啬,他的家简直成了“一所地狱”。他雇佣了仆人而不给他饭吃,致其逃跑。他让女儿过着禁闭式的生活,使女儿吉雪加对他心怀怨怼,与情人罗伦佐私奔。对此,他感到难堪,然而他最不能容忍的却是女儿卷走了他的钱财。他为此痛心疾首,呼天抢地地嚷道:“我的女儿!呵,我的银钱!呵,我的女儿!跟一个基督教逃走了!啊,我的基督银钱!公道啊!法律啊!我的银钱,我的女儿!一袋封好的,两袋封好的银钱,给我的女儿偷走了!还有珠宝!两颗宝石,两颗珍珠的宝石,都给我女儿偷走了!公道啊!把那女孩找出来,她身边带着宝石,还有银钱。”他甚至不惜以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女儿:“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埋葬着,那些金银都放在她的棺材里!”这番话令人又好气又好笑,但让我们感受到,“作为生活在基督教社会中的异教徒,他对于民族歧视有着极其强烈的憎恶;作为犹太人的一员,他渴盼提高本族地位的心情如火般炽烈”[2]。夏洛克的情感世界是复杂的。
值得注意的是,莎翁写人,还能将人物自身的性格加以对比,借以深化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犹太人,夏洛克在威尼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他只能卑微下作地苟活,默默地承受那些来自基督徒的羞辱,被他们骂作“狗”,被人吐口水,被人踢。而在法庭上,他凭着一份契约,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时,不禁洋洋自得起来,说起话来拿腔拿调,表示“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不愿接受任何人的调停。他口似悬河,长篇大论,言之凿凿,将压抑已久的郁愤尽量地发泄出来。一句“谁管得了我”,一句“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尽管有几分痞子气,但如果威尼斯确实是法制社会,又不能不承认夏洛克所说的有道理。等到鲍西娅将他引入陷阱时,夏洛克才慌了手脚,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他这种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令人忍俊不禁,也令人感到这个人物的真实可信。对安东尼奥,作者也不吝笔墨地加以皴染。作为威尼斯上流社会中的一员,安东尼奥不缺乏优越感。他家道殷实,善于揽金,活跃于社交圈中,处处高人一等,顾盼自雄。他轻世傲物,富贵骄人。在夏洛克们面前,他恣意妄为,张口就是詈骂。其实,安东尼奥“在辱骂夏洛克的时候,也辱骂了整个剥削阶级,连自己也没有放过”[3],无非他不能自觉而已。正是他倚势凌人,恣行无忌,才使夏洛克伺机蓄意报复。在法庭上他故作淡定,说什么“我只有用默忍迎受他的愤怒,安心等待着他的残暴的处置”,做出一副可怜相,益发显出他的色厉内荏。也许,在这个时候,他多少有些明白:自己酿的苦酒自己还得喝下去。
由于《威尼斯商人》是剧本,这种个性化的语言就是通过人物语言,也即对话来体现。这些对话语言无不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切合每个人的身分,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了强化。
拿夏洛克的语言来说,尽管他势单力薄,身陷重围,却自恃契约在手,舌战对手,咬住对方的破绽,恨不得撕碎对手。他时而用反语增强语气,时而嬉笑怒骂,弄得对方穷于应付。为了说明自己立意已定,不受他人左右,他说:“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语言确实鄙俗,但谁又能指斥他说的没有道理呢?有时他的话说得十分决绝,诸如“我的回答本来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我自己做的事情,我自己当”。他执拗地要求履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声称任何“婉转动听”的话语都不能打动自己。他揭露基督徒们的虚伪,说:“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可谓义正词严,道出了世上诸多的不平等,足以让许许多多读者宽容他的铿吝和执拗,而对他产生同情,认为他执意要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肉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安东尼奥们做得初一,夏洛克们为什么就做不得十五!当数百字的台词从夏洛克嘴里吐出时,我们不禁会对这个人物刮目相看。夏洛克为人并非一条筋,他也会观颜察色,甚至也会溜须拍马。当鲍西娅上场,说了几句貌似公正的话时,夏洛克立马迷糊了,胁肩谄笑地献上甜蜜蜜的谀辞,称颂这个假法官。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他的话语不免使人感到肉麻。败诉之后,夏洛克立即气馁了,恳请对方放过自己,现出了虚弱的本质。他说:“难道我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显得极度无奈,最后不得不接受法庭对他的判决。他不仅失去了财产,就连宗教信仰也被强制地改变了。
剧作中其他人物语言也是个性化的,如安东尼奥在法庭上的一段话:“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大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一连串比喻,很是切合安东尼奥这个有教养的“上等人”的身份,与夏洛克的鄙俗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巴萨尼奥的语言,诸如骂夏洛克“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指斥夏洛克是“残忍的恶魔”,态度看似鲜明,实则于事无补,也很切合他公子哥儿的身份。
一个剧本是否成功,既在于剧情的铺衍,更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威尼斯商人》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成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社会意义最深刻的喜剧”[4](P2),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塑造出了一批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
[1]马红玲.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喜剧[J].戏剧文学,2006(7).
[2]高建坤.压抑的时代,悲戚的人生[J].名作欣赏,2012(27).
[3]闫朝晖.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的反讽艺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3).
[4]李伟民.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I106.3
A
1673-1395(2013)07-0011-03
2013-05-16
谢建辉(1975—),男,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