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制度初探

2013-08-15 00:49
关键词:皇太后谥号后妃

杨 瑶

我国目前对清代后宫的研究不是很多,没有对后妃这一群体进行单独研究,尤其对宫廷后妃的选秀、谥号、册封等研究更是少见,只有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的《清朝典制》,万依、王树卿、刘璐等著的《清代宫廷史》有章目涉及了清代后妃册封、晋位、谥号、徽号的研究。其次就是朱子彦、周凯的《清代后宫制度论述》主要从清代不许后宫干政入手,以及对慈禧太后干政做了描述和评价。本文主要从清代后妃入宫、册封、后妃徽号和谥号入手,来研究清代的后妃制度。

一、清后妃的来源、家世背景及其与明后妃的比较

清代遵循明代的选秀制度并稍加修改,仍三年一选。 “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在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都统,直隶、各省驻防及外任旗“将应阅女子”,13岁以上16岁以下女子除“有残疾不堪者”须事先声明外,都应逐级具结呈报,待户部奏准日期后,陪送京师神武门交内监引阅初选,再选[1]。除了少数例外,大部分秀女是先封答应,然后逐级晋封常在、贵人、嫔、妃以至贵妃。另外,如果皇帝即位还未成婚,则皇后也在秀女中挑选,并举行隆重的婚礼并颁布天下。其余的秀女则配给皇子皇孙或者是近亲宗室。

宫女也是通过选秀选来的,不过主要是为了照顾后宫中的主子们。由于宫女要伺候后妃或者太后太妃的日常起居、饮食、游玩等等,因而就有很多的机会见到皇上,故有宫女想方设法想要得到皇帝的宠爱,从此一跃龙门,过上主子的日子,摆脱宫女的身份。最著名的当属圣祖良妃卫氏,偶尔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怀孕生下八阿哥而封为妃。

观清一代,绝大多数后妃都来自显赫之家,并且是选自上三旗八旗女子。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后妃大部分来自满族和蒙古族,以及一些汉军八旗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女子。而一般民间女子尤其是汉族女子是不可能进皇宫,亦不可能封为妃嫔的。

首先,在清初,统治者所制定的“满蒙联姻”政策,主要是由于清初的政治形势和满清的习俗决定的,想要征服和控制一个地区,最简便又可以不流血的方法就是通过和亲,于是清初大力和蒙古联姻,既保住清的大后方又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可谓一举多得。故清初,大部分的后妃都来自蒙古,如大清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太宗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懿靖大贵妃、康淑惠妃、世祖废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等都是来自蒙古,并且都是来自一个氏族—博尔济吉特氏。当时,一个家族出了三位皇后,可谓是显赫一时。

后来,清已经在中原获得了统治权。这时,通过选秀,特选取有功大臣之女、将军之女或妹、各地封王的格格等,充实后宫,广诞皇子皇孙,为清王朝的千秋万世做贡献;又可以通过选秀与大臣联姻成为“亲家”,使得大臣更加忠心为朝廷卖命。

史料表明,大部分的后妃都是来自显赫勋贵大臣、将军之家的女子。或者在朝廷上是王公大臣,建立过卓勋战功,获得世袭爵位。例如,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固山额真佟图赖之女;贞妃董鄂氏是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之女。圣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之孙,领侍卫内大臣葛布喇之女;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是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一等公佟国维女,孝康章皇后侄女也;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是内大臣费扬古之女;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女,是抚远大将军、又川陕总督、一等公年羹尧之妹。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慧娴皇贵妃高佳氏是大学士高斌之女;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而经额之女;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是礼部尚书恭啊啦之女;宣宗孝穆成皇后钮钴禄氏是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赍女;文宗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是太常寺少卿富泰女等等。

从上可以看出,许多后妃的家族有世袭的爵位或是父兄有显赫的官位,这些都显示出后妃的家族势力之显赫超群,故后妃可以依赖自己的家族势力而保全自己在后宫的位置和权利。

此种制度不同于明代的选秀,明代恪守明太祖的规定:“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必选良家女子而聘焉,戒勿受大臣所进,恐其食缘为奸,不利于国也。”[2]故代除明成祖徐皇后出身显赫之外,是中山王徐达之女,其余均来民下层之家的女子,且出身清贫。但是,从史料得知,尽管清朝的后妃有显赫的家族势力,可是她们在宫中仍然是恪尽职守,没有半点逾越。这是因为清严格继承了明代传统,严格控制后妃干政。故“二百数十年,壶化肃雍,诐谒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寡,彬彬盛矣。”[3]

二、清朝皇后的册封缘由

清朝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然而妻只属于皇后,其他的嫔妃则是妾。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又是一国之母,要统帅六宫的妃嫔们。故,在顺治皇帝入关后,对皇后的册封礼增加纳彩大征礼、祭告天地和社稷、朝见皇太后等,使册封皇后的礼仪日趋完善,也显示皇后地位的尊崇。且皇后崩后,可以和皇帝葬在一起,付太庙,享受后世皇帝后妃的敬奉和香火。对皇后乘用的舆车、冠服、份例(日常饮食)及俸禄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不得逾越。

经史料统计,在清朝不到300年的统治期间,被封或是曾经被封为皇后仅有28位。其册封缘由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皇子未登基即被封为嫡福晋,后来皇子登基为皇帝,嫡福晋封为皇后,或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的皇后,这称之为元后。第一位则是太宗孝端文皇后,然后是圣祖孝诚仁皇后、世宗孝敬宪皇后、高宗孝贤纯皇后、仁宗孝淑睿皇后(宣宗生母)、宣宗孝穆成皇后、文宗孝德显皇后、穆宗孝哲毅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和清最后一位皇后——宣统皇后。

其二,元后崩,皇帝再次册立的皇后,称之为继后。第一位就是世祖孝惠章皇后,顺治十一年先册封为妃,等前位皇后被废而被册立为皇后。接下来是圣祖的孝昭仁皇后和孝懿仁皇后、仁宗孝和睿皇后、宣宗孝慎成皇后、宣宗孝全成皇后(文宗生母)、文宗孝贞显皇后。

其三,生皇子并登基为下任皇帝进而晋封为皇后(皇太后)的。第一位就是太宗生母——太祖孝慈高皇后、第二位是太宗孝庄文皇后——世祖生母。接下来为世祖孝康章皇后——圣祖生母、圣祖孝恭仁皇后——世宗生母、世宗孝圣宪皇后——高宗生母、高宗孝仪纯皇后——仁宗生母、文宗孝钦显皇后——穆宗生母。

其四,因抚育皇帝有功而被皇帝晋封皇后。清只有一位即宣宗孝静成皇后,因文宗生母孝全成皇后早崩,从小给当时的静皇贵妃抚育,后文宗即位,为感谢皇贵妃养育之恩,故尊为皇后(皇太后)。

最后,清还有两位废后:一是世祖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被世祖以“无能,故当废”降为静妃;二是高宗乌喇那拉氏皇后因“杵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在后崩后,命丧仪视贵妃礼[3]。

另外,还有两位没有按正常的册封形式来册封的皇后:一是努尔哈赤大妃,在多尔衮摄政顺治朝的时候,多尔衮仗着自己的权势,是皇叔父摄政王,给自己的亲生母亲追封为皇后;二是世祖皇帝的宠妃董鄂氏,在其薨后,追谥董鄂氏为孝献皇后。

从上面可以得出,每一位皇帝都有二至四位皇后。其中,在位时间最久的康熙帝拥有四位皇后,再次就是宣宗皇帝也曾有四位皇后,其余的皇帝则只有两位或三位皇后。

然而在清代,也有妃嫔可以不遵循礼制,随着皇帝喜爱晋封,如顺治孝献皇后董鄂氏原内大臣之女,18岁入侍,原本已过了入选的年龄,只因皇上喜爱,宠冠后宫,先封为贤妃,不下三月,又晋封皇贵妃,并颁告天下。在其死后,皇帝也不顾在位皇后的想法,追谥董鄂氏为 “孝献庄和至德宜仁温惠端敬皇后”,是清代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三、清朝皇太后(皇后)的徽号、谥号

清代也同明代一样,皇帝即位后,尊生母和嫡母为皇太后,用徽号加以区别。并每逢节庆日上徽号以表庆祝,在皇太后(皇后)死后也要上谥号,太后(皇后)的尊敬和嗣年等情;历代皇帝地累上谥号,表示没有忘记自己先祖。

首先,徽号是皇帝在每次遇到庆典或寿辰时给皇太后追加的,一般以两个字或四个字不等。清朝第一位上徽号的是太宗孝庄文皇后,“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 。”“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初奉安上谥。”[3]

据统计,清太后所能得到的徽号字数在2~20字之间。孝庄文皇后获得的徽号字数最多共20字。另一位则是顺治孝惠章皇后,同时和孝庄文皇后一起上徽号。“初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云南平,定曰仁宪恪顺诚惠淑端禧皇太后。”[3]为10字徽号。而顺治另一位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因为只活到康熙二年,则上徽号为慈和皇太后。另外一位获得18字徽号的皇太后是世宗孝圣宪皇后,为乾隆帝生母,也是清一朝最长寿的皇太后,享年86岁。“初尊太后,上徽号,国有庆,屡加上,曰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3]仁宗孝和睿皇后,“初尊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屡加上,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3]享年七十四岁。另外两位皇太后则是获得了十字和十六字的徽号,则是晚清有名的文宗孝贞显皇后和孝钦显皇后。“初尊为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必加上,曰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3],享年 45 岁,是为孝贞显皇后。 “初尊为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必加上,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3]享年74岁,是为孝钦显皇后。

又因许多皇太后在世时间不长,许多皇太后都只有两字徽号,如仁寿皇太后、康慈皇太后、隆裕皇太后;其他皇太后则由于在自己儿子的——下一任的皇帝登基时已崩,无法拥有自己的徽号。

其次,清朝已故后妃还可以获得谥号,根据皇帝的喜欢和尊重程度而决定谥号字数的多少。不过皇后谥号有规定,谥号第一个字为孝字,最后一字为所在位皇帝的谥法。如太祖孝慈高皇后,因太祖谥法为高,则太祖皇后的谥号经过历代皇帝累加谥则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总共为17个字。故历朝皇帝追封皇后谥号则都为17字。

不过,还有几个特例:一是太祖大妃纳喇氏是多尔衮的母亲,原本是没有谥号的,但是在多尔衮摄政时期,由于他大权在握,他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上谥“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这是在多尔衮执政期间,当然没有人出来反对,可是等多尔衮一死,顺治立马罢谥。二是高宗孝宪纯皇后,乾隆二年册为皇后,且皇后生活性恭俭,平常也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带珠翠,深得皇帝的喜爱。在一次闲聊的时候,听见皇上用“慧贤”追谥自己的皇贵妃高佳氏,故皇后就说期望他日用“孝贤”二字可否,皇帝答应了,这就是清唯一一位自己为自己拟谥号的皇后,并且在皇后崩后,皇帝为之服缟20日,而一般的只需服12日便可了。又为之制了一首《述悲赋》:“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雎?惟人论之伊始,固天俪之兴齐,念懿后之作配,廿二年而于斯。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入椒房兮阒寂,披凰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3]可见高宗对孝贤皇后的爱,从一首《述悲赋》就可看出了,言辞恳切委婉,句句都透露了对皇后的思念和不舍,并且这也是清朝唯一一位为自己故去皇后写的赋。三是赫赫有名的慈禧皇太后,生前可谓是清最大的掌权人,控制清半个世纪之久,发动辛酉政变、镇压义和团运动、创办洋务、建立海军、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她的功过是非本文不做评论,可是这样一位女强人死后,却没有得到谥号而是用之前的徽号做为谥号。史载“(慈禧皇太后)及崩,即以徽号为谥。”[3]慈禧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可说是有一点奇怪的,或许是死得仓促,没有来得及定,又或许是在当时内忧外患重重困境中,为省事,可谓怪矣。

四、结语

纵观整个清朝后宫,制度上更加完备和严谨,显示出皇家的尊严和神圣。后妃们没有依仗自己的权势和家族势力,发生在中国历史上频频出现的长期的外戚或是后宫乱政。选秀制度的近一步完善,秀女家世背景的比较,到册封为后,母仪天下,上徽号谥号一系列的行为均依据一定的典制,从仪帐、服饰、俸禄、品级皆有一套完备的法规典制来约束,故清朝的后宫制度也较前朝历代更加完备,更加有序。

但需要指出,在后宫的女子都是没有自由的,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进去了就是宫女也要到25岁才放出宫,如果有的得到皇上后妃的眷顾就得推延几年,而成为了妃嫔则一辈子不出来,得到皇帝的宠爱还可以享受一时的安逸和富贵荣华,反之,则一辈子老死宫中,也无人知晓。凭你是后宫之主,凭你母仪天下,一言一行都要谨遵宫规,遵法律,违反了轻则打骂用刑,重则处死。所以,这也是后宫女子的一大悲哀,贵为皇后皇太后又如何,有了人人羡慕的徽号谥号又如何,终究逃不过古代女子的一般命运,结局是不幸福的。

[1]朱子彦,周凯.清代后宫制度论述[J].文化学刊,2008(2).

[2]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7.

猜你喜欢
皇太后谥号后妃
宫闱时尚
谥号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漫话谥号
清宫藏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所作御笔书画题材、样式小考
穿长裙的“皇太后”
请“皇太后”走下神坛
辽太祖尊号谥号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