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建议

2013-08-15 00:50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考核大学生教育

周 凯

(长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感恩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大学生感恩的界定

何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针对现在高校大学生是80后甚至90后的现状,这部分群体面临的是唯我独宠的家庭环境,从而造就了其感恩心态的缺失,然而学校又缺乏评判、考核标准。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统一的。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每名大学生都享有了父母、他人、自然与社会给予的恩惠的权利,反过来,每名大学生也必然要履行对这些恩惠付出者回报的责任义务。知恩感恩,知恩必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马克思所说:“恩情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1]

2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1)缺乏对父母的感恩。父母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所有的恩情莫能大过于此。大学生理应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可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此种恩情视为理所当然。大一新生报到,提行李的往往是父母和学长,打理寝室、整理铺盖的也多数是家长,学生却在一旁悠闲地玩电脑或与人聊天;放假回家给父母带去的礼物则是一大包脏衣服、脏被单等等。家境好的学生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家境不好的学生则往往埋怨父母不能给他们一个富裕的成长环境。平时与父母也很少沟通联系,只要联系就是一个中心议题“要钱”。

(2)缺乏对老师教育和母校培养的感恩。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许多时候把师生关系看成上学交费、讲课赚钱的“商品关系”。因此也就认为上课迟到早退、与同学聊天等行为完全是个人自由。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反之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归结为教师水平、学校软硬件的低下,为自己找客观的开脱理由。学校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主要环节,而近些年来,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将偿还贷款的任务推给学校,使原本经济紧张的学校更是雪上加霜;有些留校的毕业生,也只是把学校作为一个跳板,在母校的资助下取得学位、评完职称后一走了之。

(3)缺乏对同学、朋友的感恩。遇到困难时对激励、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要回报,要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不能见利忘义。当今,一部分大学生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关注的越来越多的是个人的“索取”和“利益”,而将同学、朋友情淡然莫知,有些时候甚至为了一些荣誉和奖、助学金而采取不择手段的办法,甚至有时候对待自己的朋友也不择手段。对班干部的服务认为理所当然,如果做不好则认为是能力问题。忽略了同学、朋友的付出,却紧盯住其某些失误和对自己造成利益冲击的地方,并在自己内心深处加以无限放大。

(4)缺乏对党和国家社会的感恩。我们现在的每个人都在见证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生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社会,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感恩于党的正确领导,近十年期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成10倍地增加,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我们不但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更在大学期间享受着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受益面高达20%的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政策。当然,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资助奖励后都能心怀感激之情,以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国家。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在获得资助后认为理所应当,甚至大肆消费,更有甚者因没有获得最高资助金额而怨声载道。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还能用同样的爱心去回馈社会吗?

3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1)感恩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否拥有感恩的心态是评价一名大学生人格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准。《诗经》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战国策》中:“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4];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代大学生处于人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走向社会的最后的全日制教育,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也包括感恩教育。高校是否重视感恩教育,是否注重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不但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弥补家庭和社会感恩教育缺失的最后一道“关卡、防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在继承感恩传统的同时,将这些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2)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学习、就业。学风问题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学风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的目的、动力与主动性不足,导致学生上课出勤率较低;②由于学习的方法、创新学习与研究的方法等掌握不够,以至于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或者弃学;③普遍缺乏主动交流、思考,不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造诣上缺少发展,不能为以后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④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将一些高科技产品引入考试作弊。另外,就业是检验教育成果的一个指标,我们可以看下面一组数据: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我们从以上高校学风和就业状况不得不感到震惊,反过来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如果真正的把大学生感恩教育做好,那么在逃课、不学无术面前,更多的想一想祖国的培养、父母的辛勤付出,那么也就不会出现逃课、作弊、学习不刻苦努力等现象的出现;另外在就业面前,也把祖国的培养、父母的辛勤付出考虑在前面,把完成学业后感恩放在首位,那么也就不会出现因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偏少、就业期望值偏高等原因而出现的“有业不就”的高学历失业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啃老”的现象。

(3)感恩教育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成为老龄化社会。而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7%,远远低于上一个10年的1.07%,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78亿,所占比例从1982年的7.62%增至13.26%,0-14岁人口所占的比重则由33.59%减至16.60%。据预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在2027年和2035年分别突破15%和20%,2050年将超过25%。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艰难问题,虽然今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力争通过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等方式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受中国“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赡养老人的任务多数还是要落在子女身上,因此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但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需要。

4 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通过全方位的感恩教育的培养与考核,切实加强现阶段大学生感恩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知道感恩、懂得感恩的合格的人才。

(1)充分发挥、利用“两课”及专业课的教育作用,建立长效感恩教育机制。“两课”教育是高校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师不但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显性的感恩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增加感恩教育的意识,还要不断挖掘显性与隐性的感恩教育内容,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适度、适量、适时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公共课和专业课等课程的隐性感恩教育的作用。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尊重、关怀他人,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学生的感恩意志。

(2)完善高校对大学生感恩方面的监督考核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德育考评体系,并将感恩教育纳入该考核体系,改变现在很多高校重视智育考核而忽视德育考核的现状,也要将德育考核是否合格作为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指标。在完善德育考评制度的同时,要将感恩实践为考核量化指标,要将此项评定作为评定国家奖助学金、励志奖学金、选拔班干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保研就业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来约束学生、监督学生。另外,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感恩成长信息系统”,将学生听感恩教育的讲座或报告、读感恩教育的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等感恩教育方面的材料作系统的总结,使学生感恩教育成果的评定做到“有章可依”,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在感恩教育中的成长轨迹,使感恩成为一种自然化、常态化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使感恩考核达到学生自我监督的理想效果。

(3)整合、利用社会教育的有利资源与平台。高校要整合、利用社会各种感恩教育的有利资源与平台,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借助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强化感恩教育,利用共青团组织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而且要将这些活动的覆盖面覆盖全体学生,因为只有让每位同学都能从心底里感到触动的感恩教育才是成功的。另外,高校要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这一载体,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切实的去感触感恩教育的意义,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社会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设施进而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要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好监督与考核,将此也作为学生德育考核的重要内容。

总之,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使之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之认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使之能更好地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 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名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考核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内部考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