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应用型人才德育创新路径探析

2013-08-15 00:52彭焕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关键词:儒商商科应用型

彭焕才

(湖南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对商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高校各学科门类学生中,商科学生所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商科应用型人才绝非工具型人才,也不是唯利是图之徒,而应是信念执著、品行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商贸经营管理者。然而,目前我国的商科德育主要着力于完整系统意义上的高校德育本身,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适应时代发展和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改革创新。

一 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从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着力个性塑造、商道培育与德育实践,增强针对性

应用型人才是与研究型人才相对应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根据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人才大致划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1]。商科应用型人才应是商科基础知识扎实且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运用商科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商贸经营与管理一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人才。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经济增长较快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商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

毫无疑问,在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更应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的提升。从商科大学生实际审视,他们具有更强的“经济人”本质、市场理性与成本价值核算精神,培养出更好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未来的企业老板、金融家与商界精英。正因为如此,与其他学科类大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出更为实惠、精明,甚至是某种程度的功利化,他们更多地从“经济学”视角考察、分析问题,习惯于用“投入产出的方法”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利益与利己主义倾向。因此,在商科应用型人才德育目标设定上,既要坚持一般的德育规律和原则,更应注重特殊性与体现针对性,着力商道修炼、个性塑造与强化德育实践。

着力商道修炼、个性塑造是因为我们商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和“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品性培育的欠缺,导致我们的学生热衷“功利”,淡薄“理想”,讲究“实惠”,嘲笑“崇高”,只顾“眼前”,不虑“长远”;还因为在我国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商业道德失范、商业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严峻,造成了某些企业巨大的信任危机,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甚至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商科院校面临“道德拷问”,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都是商科院校毕业生惹的祸”。从表面上看全球金融危机是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民众过度消费造成的,但从更深层面探究则是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人贪婪和行为不自律的结果。强化德育实践则在于商科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脱节,高认识低行动,高期望低参与,知行分离与不一;更因为实践动手能力强是商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加强德育实践是其重要内涵和重要途径。

二 在德育内容的整合与确立中,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切实加强核心价值观、市场经济道德意识、新儒商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增强科学性

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德”,对大学生的思想理念、目标方向、发展精神、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商科教育全过程,坚持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在多样之中有主体,在多变之中有主线,加强对商科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积极探索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形式;帮助他们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在集体中求得发展的价值观念以及诚信收益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真正懂得学什么、怎么学,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意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把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思想意识,升华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商科应用型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必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意识。因而,在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大力提倡合理谋利、共同发展与贡献社会的精神,养成经济行为的高尚动机;要摒弃投机致富意识,树立创业发展观念,形成诚实劳动、科技创新的意志;并且要努力遵循公平竞争和互惠的原则,把竞争谋利意识提升为经济正义精神,真正认识到经济非正义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效率,任何只想多分割经济总量,只想多占别人经济利益的行为,在重复博弈中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倡导新儒商精神。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日益崇尚“新儒商精神”。“新儒商”即指秉承儒家传统美德,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现代化管理意识的商人。“新儒商精神”的基本内涵包含“志存高远,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以利济世”。联系商科院校具体实际,倡导“新儒商精神”,培养商科应用型人才,就要统筹优质资源,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新儒商精神”纳入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将“新儒商精神”与大学德育教育价值目标进行对接,促进“新儒商精神”与大学德育教育价值体系的同构。从商科学生进校起,就引导他们学习“新儒商精神”和文化,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平台和资源,灌输相关精神理念。同时,把薀涵儒商精神与文化的人文景观与校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以此对学生起到感染和熏陶作用,并内化为自身的个性和素质[3]。

第四,提升社会责任感。在实用主义倾向严重、责任缺失现象不断显现的现实条件下,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培养商科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指导商科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加强他们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激发其社会属性,实现适应社会与改造社会的统一。要通过提升商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高度,使他们自觉建立起与新时期社会健康发展所要求的责任感,努力寻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实现“创家立业,经世济民”的理想。

三 在德育方法的探索上,坚持规律遵循与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建构学校、企业与社会有机互动的大德育平台,增强实效性

商科应用型人才德育创新的着眼点在于克服商科单向度、实用性与自我工具化的局限,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与道德高尚的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必须遵循商科人才培养的规律与实际需要,探索与创新德育方法。

一方面,坚持主流引导和道德自律相结合,坚决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庸俗的现实主义的消极影响,使商科学生既精明、更厚德,既会经营管理,更懂得做人;另一方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商科学生接受的可行性,开展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义利观”论辩、“文明修身、厚德端行”的素质拓展、不断进取和回报社会的实践调研等等,使商科学生保持道德的高尚性、精神的充实性、视野的开阔性和发展的全面性。

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商科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建构学校、企业与社会有机互动的大德育平台[4]。所谓大德育,即以人为本,全面、全程、全员参与的德育方式。“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全面”就是把德育渗透于所有的教学、管理与服务活动;“全程”就是从入校、学习到毕业都坚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德育教育;“全员参与”主要指全体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在大德育平台中,学校是主体,企业与社会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整合与优化配置德育资源,畅通德育渠道,突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商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企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各方面,提高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德育的认同感、实效性,真正培养出专业过硬、道德操守坚定的商科应用型人才。

[1]唐未兵.地方商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李春茹.培育倡导新儒商精神[N].光明日报,2011 -12 -07(16).

[4]范海燕,敖海军.不容忽视的大德育教育[J].中国职工教育,2007(7).

猜你喜欢
儒商商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清前期扬州儒商的文化投资与文化场的形成探究——以小玲珑山馆主人马曰琯为例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儒商益宝 挺起民族脊梁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