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思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视角

2013-08-15 00:52于怀彬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协作

于怀彬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925)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有关概念

1.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又叫结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

所谓行为主义,即主张学习是刺激—反应(S-R)的过程,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在此理论指导下,学生往往成为被灌输的对象,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其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把学生看作信息加工的主体。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加涅等。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怎样把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柯尔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引导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相应的学习框架,以提高教学效果。

2.图式、同化、顺应

建构主义理念的最基本概念是“图式”。所谓“图式”,即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认知结构),或学生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学生在接收知识或信息之前,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白纸,而是已存在类似的知识或经验。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把接收的知识或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框架,从而引起当前认知结构的丰富和发展,就是“同化”(assimilation),这是图式的量变。

学生若不能把接收的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框架,就会重新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关于此知识和经验的新的认知框架,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就是“顺应”(accommodation),这是图式的质变。

同化和顺应都是人类认知结构的发展。人类的认知结构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和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3.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情景”就是学生认知活动所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从狭义来讲,情景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从广义来讲,指的是作用于学习主体,能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把情境创设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必须学会相互协作,才能有利于认知结构的构建。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包括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会话”是“协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来协商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怎样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更多指导和帮助,怎样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等等。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这对于学生之间集思广益,推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意义建构”是学生认知活动的最后环节和关键。建构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即图式),也就是学生对于知识或经验的理解在大脑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知识框架,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学习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协作”和“会话”,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二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教育部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更是要求专业课与专业实践课时数之比控制在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我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便于走上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很多困境。

1.“情景”有待改善

大部分本科、高职院校完成了思政课评估,高校思政课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具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即使在理论授课中,少数教师也存在“照本宣科”,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情景”创设不到位,影响了教学效果。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已探索出了多种形式和途径,比如让学生参观某革命圣地,搞社会调查,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或在校内进行某些调查等等。从操作过程来看,“情景”创设不到位。比如参观某革命圣地,在解说员带领下,师生共同参观,期间可能要模拟当时的(战斗)“情景”;回校后可能让学生发表感想,写出心得体会等。但可能忽略了与教材理论的联系,缺乏对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的“情景”创设。

2.“协作”、“会话”有待加强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协作”与“会话”,来相互切磋与探讨,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但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注重形式,而对实践过程中的内容即“协作”与“会话”重视不够。可能是由于实践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实践教学很重视对学习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的整理与收集,对实践教学中的“协作”与“会话”关注较少。特别是在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始时,对如何让学生参与进“协作”与“会话”环节安排不到位,对“协作”与“会话”的重点安排不恰当,对“协作”与“会话”中要注意的问题交代不全面等。

3.“意义建构”的方式、路径有待拓宽

“意义建构”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相应的认知体系和结构。对于怎样利用“同化”和“顺应”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的方式、路径还有待拓宽。目前思政课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教师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得不够;教师对自己利用“同化”和“顺应”建构相应认知结构较为熟练,对学生怎样利用“同化”和“顺应”规律把握得不准;对于如何帮助学生“意义建构”指导得还不足。

三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

1.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方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才是牢固的、易于学生进一步创新的。“情景”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为此,学校有关方面要大力协同,不仅要灌输给学生知识,更要从总体上对课程方案进行规划,明确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时间中的比例、时间安排,并从经费、师资、设施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规划,以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营造适当的“情景”。这种方案或规划,应着眼于学生实际动脑、动手能力的养成及提高,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看作与专业课的“金工实习”、“顶岗实习”同等重要。只有高度重视并严加落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有声有色地开展。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除了安排课堂教学之外,要安排出实践教学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会所学的理论,或者从实践中升华对教材理论的理解。而对于具体的时间安排,要征求所在单位思政部领导和教师的意见,根据所在单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安排。比如在讲授“五位一体”的建设之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去离校园所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比较好以及比较差的地方进行参观、访问、考察,真切感受所调查单位人、事、物的真实“情景”,并紧密结合党的理论和教材的原理,进行思考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观后感等,将实践教学课程具体化。

2.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教学阵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鉴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所面临的时间安排、经费困难、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强课题实践教学的创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身可持续发展,是大学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

社会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在校内学生身上都有反应。比如对于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发言,或开展演讲、辩论等,通过“协作”、“会话”,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意义建构”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必然性。可以先从历史的角度,让学生讨论近代中国哪些阶级、哪些志士仁人过哪些救国救民的道路;然后,让学生讨论或辩论中国共产党之前的阶级、道路失败的原因,通过建构主义的同化或顺应,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一定要和所授课的内容密切联系,且真正能够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动嘴、动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意义建构”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3.发挥课外实践的最大效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课外实践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思政课的课外实践,除了从思想上重视并做出科学规划外,更重要的是真正让学生融入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要让学生在“情景”、“协作”、“会话”的实践中建构相应理论知识。

课外实践的形式相对较多,如参观、访问、调查、采访、问卷等。课外实践的难点是如何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协作”、“会话”。学生要从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为此,要在课外实践前向学生交代清楚调查的目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从理性的角度给学生指导。调查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包办、不代办,注意疏导,做到“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启发而不包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比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等。可以组织学生深入这些新的社会阶层进行调查,以得出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彼此“协作”,随时与身边的人产生“会话”,从已有的关于新的社会阶层的知识出发,结合课堂上的理论,剖析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比如根据调查,学生会看到私营企业存在雇佣劳动关系,而个体户却不存在,个体户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占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取得收入。学生在实践中可能提出“雇佣多少个工人才可以算作私营企业”、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是否存在剥削”、“剥削量怎样计算”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学生结合所学理论以及所进行的实践,更加积极地思考,开展辩论,彼此“会话”,构建出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比起在课堂上单纯的灌输,要深刻得多、理性得多。

四 几点启示

1.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

高校重视专业课的状况比较突出,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边缘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实践教学更是在经费安排、时间保障、指导教师等方面被边缘化。许多高校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列出专门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表,存在随意性现象;许多高校对于如何加强思政课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以及经费投入、培训安排、制度倾斜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使思政课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效果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学生对思政课的欢迎。高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总体课程方案的设置,在时间安排、经费预算、后勤保障等方面予以配合。

2.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存在很强的理论性,不像工科等专业课那样,可以去一个企业或办一个具体的事情来进行(如实习操作等)实践。这种很强的理论性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部分教学任务通过课堂教学完成。而去企业或走上社会去实践一个理论,既不必要,也不现实。思政课的强理论性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把前人所总结的间接经验的精华,在最短的时间内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入探索建构主义理念,用以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

3.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任教师,原则上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但有部分思政课教师不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发动、组织、实施,存在实践教学走形式、凑热闹、结果与目标不一致等,导致在效果方面存在不尽如意的现象。要引进和在职培训教师,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特别是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

[1]Piaget J.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W.Mays(trans).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2.

[2]方 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0(2).

[3]闰爱静.建构主义与学生的主体地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

(责任编校 莫秀珍)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协作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团结协作成功易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协作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协作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