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研究评述

2013-08-15 00:50张希玲何长仁张荣生
大庆社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宗白华李泽厚佛学

张希玲,何长仁,张荣生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在现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宗白华是令人敬仰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他站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以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和特色风貌,为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构建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兴起了宗白华研究热,直至今天。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多元丰富,成果累累,这其中,关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学术渊源问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主要观点的梳理

对宗白华美学思想学术渊源的研究,至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有四种,基本上概括了学术界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问题的总体认识,成为学者们进行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参考。

第一种观点认为,宗白华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思想。李泽厚在1981年出版的宗白华《美学散步》序言中,将宗白华和朱光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朱先生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先生却是抒情的;朱先生偏于文学,宗先生偏于艺术;朱先生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先生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先生更是学者,宗先生更是诗人……”进而强调儒家精神、庄子哲学、中国佛学禅宗以及屈骚传统对宗白华的整体影响[1]。在这里,李泽厚不仅总结概括了宗白华美学的基本特色,也率先开创了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研究的先河。

第二种观点认为,宗白华美学主要来源于西方古典美学,尤其是德国美学的深刻影响。林同华把朱光潜、宗白华与王国维、蔡元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评价,认为“德国古典美学,都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发生过不可泯灭的影响。”“德国古典时代的美学家温克尔曼、歌德的艺术思想,或者意大利近代美学家克罗齐的艺术心理学思想,给了这两位美学大师以不同的思维定势。”[2]12刘小枫认为:“宗白华、朱光潜这两位现代中国的美学大师,早年都曾受叔本华、尼采哲学的影响”,进而强调“本来就重视生命问题的青年宗白华,在接触德国哲学时,很快就与当时流行的生命哲学一拍即合”[3]115。总的看,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西方美学思想对宗白华美学产生的影响。

第三种观点认为,宗白华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相互融合的结晶。在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叶朗在《从朱光潜“接着讲”》一文中,不仅用“美学的双峰”一语高度评价朱光潜、宗白华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和地位,成为被后来的学者广泛认可的经典概括,而且对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做出这样的评定:他“立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美学思想,与西方现代美学是相通的”,在宗白华身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4]14显然,他要强调的是宗白华美学思想是中西合璧的结果。

第四种观点认为,宗白华美学的核心精神来自于庄子哲学及其人格。邹士方、王德胜两位学者十分看重庄子对宗白华的影响,他们多次提到:“他哲学的研究从佛学开始……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佛学,而是庄子的哲学和人格以及治学的方法。”[5]“宗先生的哲学研究开始于佛学,佛理的境界投合了青年时期他心中潜在的哲学冥思。但他的哲学思想最深的心源还是在于老、庄道家哲学。老、庄哲学影响着宗先生的研究态度、方法和人格修养,影响着他美学思想的形成。”[6]“他受老庄的影响很深,庄子的崇尚自然、反对雕琢、虚静坐忘、得意忘言等等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此外,康德和叔本华的下述思想对他的人生态度和美学研究也有一定影响。”[7]

二、对主要观点的分析评价

李泽厚是第一位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问题做出评价的学者,其观点在学术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主要关注了中国哲学思想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全面把握了宗白华美学思想中儒道佛三条哲学命脉,并且将三者放在同等位置上来评价其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重要价值和地位。毫无疑问,李泽厚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偏颇之处,其最大的问题是全面忽略了西方思想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因而在他眼中的宗白华是中国式的,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面貌,这只能说是“半个宗白华”的肖像。而且对儒道佛思想对宗白华的影响问题,李泽厚也并未做出更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其观点也只好笼而统之,无法做出细致的比较与评判。当然,我们不能对李泽厚求全责备,因为李泽厚为宗白华写《美学散步》的序言,仅仅是就该文集中收入的宗白华的部分文章而作的,文集中所收入的选文,较多体现的是宗白华美学的中国面貌。李泽厚在当时并没有读到宗白华的所有论著,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其美学体系的整体面貌。

林同华第一个对宗白华美学思想进行了体系性研究,他的《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也是第一本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的专著,成为宗白华研究的理论奠基之作。所以,他们对宗白华的认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深入的。他们并没有完全忽视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中国元素,但总的说是把西方思想看成是宗白华美学的主要思想渊源。因此,林同华在立足于“德国古典美学作为世界史上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点上”来阐述德国古典美学对宗白华的影响时,使用了“不可泯灭”[2]13这样的词汇;刘小枫则在《湖畔漫步的美学老人——忆念宗白华师》中,有意记录了宗白华藏书与读书的一些细节:“宗先生的书架上放着的”“外文书远远多于中文书”“版本均为二三十年代”“宗先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艺术里的精神和境界,但宗先生却对我说,中国的书籍他看得不多,只是闲时翻翻,大量读的是外文书”。[3]118如此看来,林同华、刘小枫二人虽然没有完全忽略宗白华美学中的中国思想元素,但总的看其观点重心是在西方思想元素方面,因此,仍然难免具有一定的偏颇性。

叶朗的观点看上去比较全面客观,因为他在中西思想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方面,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且特别强调了“几十年来,宗白华先生一直倡导和追求中西美学的融合”。[4]15这样评价尽管全面,但也难免给人一种大而化之的笼统感觉,因为这一观点给人形成的总体印象是宗白华美学思想非中非西或者亦中亦西,难以准确反映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独特本质和面貌。

邹士方、王德胜在宗白华研究方面是两位无可取代的开拓者,因为二人不仅较早开始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还有合作研究成果,并且都为宗白华做了评传。现在进行宗白华研究的学者,任何人都无法绕过他们,都必须在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升发和拓展。因而,他们的观点自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从二人的评述中可知,他们在全面把握宗白华美学与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关联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国哲学的影响,而在中国哲学方面,更突出强调了庄子哲学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不难看出,邹士方、王德胜对宗白华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相对于其他学者,他们对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中西元素做出了更为具体、深入、准确的把握。在这一点上,邹士方、王德胜二人的观点值得称道。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完全赞同二人的观点,在总体观点一致的基础上,在道与佛、庄与禅究竟哪一家对宗白华美学思想影响更大、更深,以至于影响了宗白华美学本质特色的形成,乃至于成为宗白华美学思想灵魂方面,我们觉得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三、相关研究展望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佛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问题。如探讨宗白华的“美学妙悟说”,[8]探讨宗白华写实、传神、妙悟的“治学三境界”,[9]探讨宗白华人格、审美和小诗的“禅味”[10]等。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且基本上是零散的个别问题的探讨,所涉猎的也多是禅宗思想的影响问题。但这一研究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佛学(不仅仅是禅学)对宗白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宗白华美学思想“最深的心源”,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交融渗透,在明清之际的世俗化沉潜之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迎来了一次伟大的复兴。梁启超曾说过:“晚清思想界有一伏流,曰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11]回望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理论大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方东美等,他们的美学思想几乎无一不与佛学密切相关。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体系及特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这一课题从佛学切入宗白华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宗白华美学思想与佛学的相通之处,阐释佛学的人生态度、精神义理对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深刻认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风貌特色的真正成因。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视角,因为目前在宗白华研究领域尚无人将其列为研究重点。

这一课题必将涉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庄、禅比较。一些学者比较强调庄子对宗白华的影响,因为他们在宗白华人生态度、美学思想中,分明看到了庄子的人格精神和治学方法。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庄与禅本来就是一个难解难分的课题,刻意进行比较分析,不一定有多大意义,但要想深入探讨佛学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就必须明晰二者的关系,厘清二者的差别,进而准确阐发它们对宗白华美学的不同影响,认识宗白华美学的精神特质。这是一个难题,但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论题。

这一课题还将拓展宗白华研究的一些新领域,如宗白华以佛学观照现代科技所形成的美学思想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的宗白华研究领域还没有人关注到,但它却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中独特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挖掘其美学思想的现代意识和科学思想,以展示宗白华美学的现代风貌;再如20世纪经世佛学对宗白华的影响问题,这实际上是宗白华美学思想形成的学术背景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术界对宗白华美学的西方学术背景的探讨比较具体深入,而对于中国学术背景的研究,一般还停留在笼统而凝固的儒道佛思想传统上。其实,20世纪初我国思想界形成一股浩大的佛学潜流,对宗白华美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这是一项值得深入发掘的内容,在这方面进行开发拓展,可以展示宗白华美学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1]李泽厚.宗白华《美学散步》序[J].读书,1981,(3):91.

[2]林同华.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刘小枫.湖畔漫步的美学老人——忆念宗白华师[J].读书,1988,(1).

[4]叶朗.美学的双峰——朱光潜、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5]邹士方.宗白华评传[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1988:9.

[6]王德胜.宗白华中西比较美学思想简论[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10.

[7]邹士方,王德胜.朱光潜宗白华论[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1988:98.

[8]徐辉.妙悟之神韵——宗白华现代“美学妙悟说”及其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4.

[9]罗筠筠.写实 传神 妙悟——宗白华先生治学三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8,(5):20.

[10]袁婷.体味“禅”“宗”——论宗白华人格、审美、小诗的禅味[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233.

[1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9.

猜你喜欢
宗白华李泽厚佛学
李泽厚的哲学探索与心灵世界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蕅益智旭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我们
论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概念
论歌德对宗白华的影响
李泽厚老师升级太快?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宗白华著作的出版历程
宗白华发现和扶植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