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准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51病室 湖南 长沙 410000)
临床上2型针对糖尿病常规疗法多为西药磺脲类或胰岛素,短时间内降糖作用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血糖反弹明显。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中药、西药、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究治疗糖尿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佳疗法,现报到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7岁。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采用 WHO(1999)的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i/L,饭后2h血糖(2hPG)≥11.1mmol/L且病程持续5年以上的患者[1]。中医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饮水增多,频繁口渴,排尿量增大,体质量不断下降,头身困重,肢体麻木刺痛,舌红,苔厚腻,脉弦等[2]。所有选入患者排除严重并发症及妊娠患者。
2.1 基础治疗: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心理教育。
2.2 西药组:40例患者配合服用美吡达和二甲双胍片,格列吡嗪片5mg/次,tid,饭前30min口服,二甲双胍片0.25g/次,tid,饭后口服。
2.3 中药组:40例患者服用玉液汤加活血祛瘀药治疗,处方为:生山药50g、生黄芪30g、知母l 5g、生鸡内金15g、葛根30g、五味子15g、花粉15g、鬼箭羽30g、丹参30g、泽泻15g、地龙15g,水煎服,每天一剂[3]。加减:上消口渴明显加芦根,石斛,中消消谷善饥加黄连,玉竹。下消尿频量多加熟地、山萸肉。
2.4 中西结合组:中西医结合组40例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西药治疗,西药选择上为2种降糖药搭配使用。
2.5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糖尿病疗效界定[4]:显效:症状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FBG和2hPG转为正常区间,或下降幅度为治疗前2/3;有效:症状有所好转,FBG和2hPG下降幅度大于治疗前的1/5;无效:症状无改善,FBG和2hPG未降,或未达到有效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l3.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结果比较
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7.5%,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西药组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之后症状改善。3组患者经血糖测量对比,中西结合组FBG和2hPG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效果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
临床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越来越多,本文研究表明:在血糖变化方面,中西医结合组的控制血糖作用更强,临床疗效更好,结果表明不仅有效率相比较较高,而且显效例数也较多。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索抵抗作用,其分泌不足引发体内无法正常代谢,症状上表现为高血糖代谢紊乱。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为消渴[5],前期表现为阴虚燥热,治疗上首选养阴清热润燥治疗,此时活血化瘀生津为关键;阴虚津亏,血失承载之源,因此内热燥生,最终导致血瘀,瘀热内结损伤津液,气机瘀阻,治疗上主要为滋阴生津,活血化瘀。本文中医方为玉液汤加活血药,玉液汤方中山药、黄芪补气养阴,知母、天花粉养阴清热,配黄芪,山药则元气升真阴复。气旺自能制水,葛根升阳生津、助脾气上升,散精达肺;鸡内金健脾助运,化水谷为津液,五味子酸收周肾生津,不使水液急于下趋,而丹参活血化淤.清热除烦,泽泻渗湿化水,消痰祛浊;地龙性善走窜,疏通筋络;鬼箭羽既破瘀行血,又清解燥热。诸药连用滋阴生津止渴.而且去除浊瘀,气血平衡。通过临床研究表明,玉液汤虽药效作用缓慢,治疗时间长,但降血糖效果明显。
通过本文研究得到,通过中西医联合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糖效果明显,相对单纯西药之劳不良反应少,血脂保持正常,对于治疗糖尿病、减少并发症发生作用明显。但是中医方法需要治疗时机的把握,临床上患者多为减少西药副作用才选择中西结合治疗。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应和患者及早沟通,及时使用中药治疗,使中药治疗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1]晏洁;何志坚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2009
[2]吕兰薰,孙喜才.常用中药药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37.238
[3]吕仁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673
[5]雷载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