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华 佟启鹏 赵 宇 闫 锦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绿茶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抗癌、预防贫血、糖尿病、克山病、痴呆症、侏儒症、延缓衰老、促进儿童增高益智及骨骼发育、防止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等方面有特殊功效。这与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生物碱、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有关。喝茶还能降脂、降压、防止中风、防止血管硬化,从而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等,这都与茶叶中的类黄酮的作用有关[1]。类黄酮是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茶叶中最常见的类黄酮是黄烷-3-醇。
2.1 抗氧化活性:人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体内因代谢而不断产生有害的自由基,它的产生和积累,会制约和破坏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影响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促发肝炎、癌症及心血管等许多疾患。绿茶中的类黄酮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极易被氧化成为酯类,故其有显著的抗氧化特点。茶类黄酮能够清除O-2自由基、抑制体内许多氧化酶如黄嘌呤氧化酶、P-450酶、髓过氧化物酶、脂过氧化酶和环氧化酶。茶类黄酮能激活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CAT)等,对自由基有高效的清除作用[2]。茶类黄酮能有效络合铁离子,从而减轻因铁离子引发的O-2、.OH、H2OD2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因其主要络合游离的过量铁,不会争夺铁蛋白的络合态铁,故不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茶类黄酮可抑制铜离子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但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铜离子结合的SOD活性。茶类黄酮还可通过络合细胞内钙离子,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生成,起到抗氧化作用。茶类黄酮能促进体内VE、VC、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剂的再生,从而达到抗氧化作用。
2.2 防癌与抗癌活性:茶类黄酮的防癌抗癌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茶类黄酮对紫外线和多种致癌化学物和亚硝胺等含N化合物引起的突变都有抑制作用。茶类黄酮防癌、抗癌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① 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Naasani等[3]报道,EGCG体内和体外均具有强烈抑制端粒酶的作用,②阻抑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③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浸润抗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生长都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其体积的增大必定伴随有血管的增生,抑制血管生成可阻止肿瘤生长及转移。④干扰与细胞增殖相关的AP-1信号转导通路。AP-1是一类由早期基因编码的核转录因子,能促进肿瘤细胞转化。有研究发现绿茶和红茶多酚能够抑制细胞中AP-1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3 降血糖活性: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血糖过多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研究发现茶类黄酮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Li C等[4]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能够通过抑制谷氨酸脱氢酶调控胰岛素分泌。
2.4 抑菌与抗病毒:茶类黄酮对多种细菌、真菌、酵母菌、支原体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Chou CC等[6]还发现茶的抑菌活性与发酵程度和采摘季节有关,发酵程度越高,抑菌活性越低,夏天采摘的乌龙茶抑菌活性最高。茶不仅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据报道,茶类黄酮能抑制甲型、乙型流感病毒,通过与甲、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合,抑制病毒与细胞的吸附,从而阻断病毒的感染。茶类黄酮还能抑制腺病毒和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活性。茶类黄酮通过抑制HIV反转录酶和DNA、RNA合成酶活性及阻抑膜蛋白gp21介导的膜融合来阻止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2.5 防治心血管疾病:茶类黄酮能够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捕获功能等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血小板凝集[7]。茶类黄酮对血清胆固醇的效应主要表现为通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来消除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同时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摄取,从而起到降低血脂,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茶类黄酮还可通过动脉面膜效应明显地减少凝聚作用,降低动脉内表细胞的通透性,阻止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细胞聚集及血栓形成。茶类黄酮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茶类黄酮还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在临床应用研究中,茶类黄酮对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均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癌症患病率急剧上升,寻找具有预防和治疗城市文明病及癌症功能的新型食物资源及其活性成分显得尤为重要。在食物来源的药物倍受青睐的今天,茶类黄酮良好的生物活性预示其在这些领域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周鸿.绿茶与健康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