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证治及其变方的应用

2013-08-15 00:54:01杨新翔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桂枝汤营卫主治

杨新翔

(云南省建水县中医医院 云南 建水 654300)

桂枝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第一名方,《伤寒论》第十二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乾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十三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自汉以来,历代医家以之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衍变数方,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临床疗效颇佳,柯韵伯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良方也。”后世医家对桂枝汤的认识有很大的发展,与其他方药相配,或者变更药物剂量,就能扩大它的治疗范围和病种。

1 桂枝汤原方及应用

1.1 桂枝汤的组成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服用方法:加水煎2次,分二次温服,服第一次药后,饮热稀饭(或热水汤)一饭碗,以助药力,半小时后服第二次药,取微汗。

1.2 方解

君药:桂枝性味辛甘温。功能辛散温通,振奋气血,和营卫,解肌表,散风寒,温中扶阳,化气行水,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通行四肢,祛风除湿。

臣药: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功能敛阴和营,柔肝缓急,舒筋止痛,固腠止汗除血痺,利小便。

佐药:①生姜,性味辛温,助桂枝以调卫。功能发表散寒,温胃止呕,止咳化痰。②大枣,性味甘微温,助芍药以和营。功能补益脾胃,养营生津。且姜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

使药:灸甘草性味甘温。功能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合诸药,且与桂枝相配,有辛温发散为阳之义,与芍药相配,有酸甘和化为阴之意。

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能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以芍药为辅,能敛营阴,固腠理,缓中和里,二药合用,一开一合,调和营卫,表邪得解,里气得和。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且具阳生阴长之妙。生姜佐桂枝,加强发表散寒之力,且能和胃。大枣佐芍药增强缓急之功,又能养血。大枣配甘草具有益气生津之效。本方具有脾胃调和作用,治疗妊娠病等妇科疾病,还可以通过资助营卫,达到表里调和,阴阳顺畅的作用[1]。桂枝汤具辛甘酸苦四味,正和内经所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之义。因此,后世医家称之为:“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

2 桂枝汤变方组成及应用

2.1 桂枝麻黄各半汤:

组成:桂枝15g、白芍10g、大枣6g、甘草5g、生姜3片、灸麻黄6g、杏仁10g

主治:伤寒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微喘咳证

方解:桂枝汤和营达卫,解肌发表。加灸麻黄、杏仁平喘止咳。

2.2 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20g、白芍15g、大枣10g、甘草6g、生姜3片、葛根25g、羌活15g。

主治:太阳伤寒经俞证,颈椎病,头项强痛,肩背疼痛。

方解:桂枝汤调合营卫气血,疏风散寒,葛根性味甘辛平,功能升阳发表解痉病,为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之要药。羌活性味辛温,功能解表止渴。

现代研究发现[2],本方具有解热、去痛、发汗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感冒、落枕、肩周炎、神经性头痛、荨麻疹等多种病症。

2.3 小青龙汤:

组成:桂枝15g、白芍10g、干姜10g、甘草6g、麻黄6g、细辛5g、法夏10g、五味子5g

主治: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干呕喘咳的外感风寒,里有停饮之表寒里饮证。

方解: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细辛、干姜温里行水,半夏去水饮而平逆气,再配芍药、五味子收敛肺气,使得风寒与水饮皆除,而肺气不伤。

2.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桂枝20g、白芍15g、大枣10g、干姜10g、甘草5g、煅龙骨25g、煅牡蛎25g

主治:营卫不和、多汗、心烦少寐之证.

方解: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益阴潜阳,重镇安神。用于阳虚自汗,短气,心神不宁,少眠多梦,男子遗精,疗效颇佳,具有调和营卫,收敛固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女性虚寒患者、经期过长等[3]。

2.5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15g、桂枝20g、白芍15g、细辛5g、木通10g、大枣10g、灸甘草10g

主治:阳气虚弱、感受寒邪,阳气不能温达四肢的阴厥证。

方解:桂枝、细辛散表里之寒邪,温通经脉,当归、芍药补血养营,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木通通利四肢关节血脉。合方则散寒回阳救厥。

2.6 小建中汤

组成:白芍20g、桂枝10g、生姜3片、大枣10g、灸甘草10g、饴糖10g

主治:功能温中散寒,建运脾胃。主治脾虚中寒的腹痛证。

方解:芍药敛阴和营,缓急止痛;桂枝、生姜温中通阳,散里寒;饴糖甘温,温补脾胃,散寒止痛;灸甘草、大枣助饴糖补脾胃之虚。

本方加黄芪50g,名黄芪建中汤,对卫阳虚身体疼痛之证,疗效亦佳。

2.7 玉屏风桂枝汤:

组成:口芪30g、白术25g、防风10g、桂枝15g、白芍10g、大枣10g、灸甘草10g、生姜10g

主治:能益气固表,疏风止汗。用于气虚感冒,少气多汗之证。

方解:黄芪、白术、大枣益气固表,配芍药敛阴止汗;桂枝,防风,生姜祛风散寒,灸甘草温中和药。

玉屏风桂枝汤可以益气固表、御风止汗,再佐以菊花、桑叶、山药桑皮、焦三仙可清肺和胃,疏风解表。此外,现代研究表明还具有抗炎、免疫、解热镇痛等作用[4]。

2.8 归芪姜黄桂枝汤(经验方):

组成:黄芪30g、当归15g、姜黄15g、桂枝20g、白芍15g、大枣10g、生姜3片、灸甘草10g、羌活15g、独活15g、防风10g、细辛5g

主治:气血虚,感受风寒湿邪,四肢关节疼痛之痹证。

方解:黄芪、大枣、灸甘草益气助阳;当归、芍药补血和营;桂枝、防风祛风散寒;羌活、独活祛风除湿;细辛辛香走串,引诸药以达四肢经脉。

2.9 藿香桂枝汤(经验方):

组成:藿香15g、桂枝20g、白芍15g、大枣10g、生姜3片、灸甘草10g、防风10g、苏叶10g、陈皮10g、法夏15g、茯苓15g、神曲15g、焦楂15g、砂仁10g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脾湿中阻之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脘腹胀满,反胃呕吐之表里证。

方解:桂枝、防风、苏叶辛温解表;白芍敛阴和营,陈皮、藿香、砂仁理气化湿;茯苓、法夏健脾化痰;神曲、焦楂消食导滞。合方功能解表化湿,健脾消食对表寒里湿及表寒里食之证,每用效佳。

2.10 桂枝加附子汤

组成: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0g、灸甘草10g、熟附片50g(另包,开水先煎1小时)

主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方解:桂枝汤主太阳中风,加入附子以补元阳,振奋全身阳气,阳气固秘,则漏汗自止,恶风自除,津止阳回则小便自利,桂枝配附子不仅能回阳止汗,且能温阳强肢,舒筋活络,则肢缓能伸,活动自如。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汗、调和脾胃、使气血充盈,阴阳和顺的作用,又能扩张经脉,缓解痉挛,是一首久用不衰的经方。自汉以来,历代医家以之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衍变数方,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临床疗效颇佳,柯韵伯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良方也。”后世医家对桂枝汤的认识有很大的发展,将其与其他方药相配,或者变更药物剂量,就能扩大它的治疗范围和病种,是一首值得深入研究及灵活应用的处方。

[1]傅慧群.桂枝汤及其类方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2012,29(1):54-56

[2]宫胜贤.桂枝汤衍变方应用探析[J].国医论坛,2000,15(4):5-6

[3]马大正.桂枝汤变方治疗妇科疾病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5):65-66

[4]徐漫远.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147-148

猜你喜欢
桂枝汤营卫主治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探析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治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2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0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
浅析经方中厚朴的主治特点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