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中医院 江苏新沂 221400)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常见急症之一,这种病变通过常规检查一般不容易探查到出血部位,通过鼻孔的填塞疗效不佳,因其在临床上不容易治疗因而称为难治性鼻出血,尽管在治疗上比较困难,但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一般应用鼻内窥镜就能对出血部位进行很好的诊断,并能进行有效地治疗,因此,鼻内窥镜下对鼻出血进行治疗成了常用的方法[1]。我科自2007 年3 月至2013 年2 月在鼻内窥镜辅助下进行治疗难治性鼻出血40 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鼻出血患者40 例,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1 ~84 岁,平均52.5 岁;左侧鼻出血20 例,右侧鼻出血8 例,双侧鼻出血4 例;8 例伴有高血压病,2 例伴糖尿病;入院前均已行鼻腔填塞治疗。
2.止血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逐步抽出鼻腔填塞物,边抽取边观察出血来源。吸除鼻腔内血液后,再用1%丁卡因(内加0.1%的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在鼻内镜监视下,边吸引边观察出血部位。鼻内镜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防止因检查损伤鼻黏膜。寻找出血点时,应由鼻腔前向后,自下而上,先检查鼻中隔,再检查鼻甲、鼻道和鼻顶,最后检查鼻咽部,术中如暴露鼻道、嗅裂困难,可向内或向外骨折中、下鼻甲。如因鼻中隔严重偏曲或嵴、棘突导致鼻腔狭窄,影响手术操作,可先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再进一步检查。对有活动性出血,循血流方向找到出血点后,内镜下直接双极电凝或射频止血,直至黏膜变成白色为止;对可疑出血点可用吸引头轻轻吸引其附着的血痂,诱发出血后即行烧灼止血;对非活动性出血经棉片处理后,对渗血黏膜及可疑出血点部位适度广泛烧灼。然后再用明胶海绵、可吸收吸纳棉或膨胀海绵等填塞止血。
3.疗效评定标准[2]:以治疗后2 个月内未再发生鼻出血作为治愈标准。2 个月内鼻腔无再出血,黏膜愈合好;有效:创面恢复,出血量、出血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创面无变化,出血量、出血次数无变化或加重。
1.出血部位:40 例患者中,嗅裂后端出血10 例,鼻中隔后端出血12 例,鼻中隔顶端出血6 例,中鼻甲出血4 例,中鼻道出血2例,下鼻甲后端出血3 例,下鼻道后端出血3 例。
2.疗效:40 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治疗后2 个月内鼻腔同一部位无出血。其中28 例患者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后,直接双极电凝或射频止血;12 例患者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后端,因鼻中隔明显偏曲,先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再行双极电凝或射频止血。
难治性鼻出血部位较隐蔽,多发生在嗅裂、鼻腔后部。出血部位与鼻腔血供的主要动脉有很大相关性,下鼻道后端外侧壁、下鼻道前端穹隆顶部、下鼻甲外侧壁后端弯折处为鼻后外侧动脉下鼻甲支供应区域,中鼻甲后上对应嗅裂内侧壁为筛后动脉供应区域,前端鼻顶部为筛前动脉供应区域,鼻底中后2/3 处与鼻中隔交界处为鼻后中隔动脉供应区域。
传统鼻腔填塞压迫止血法往往采用额镜反光照明,视野狭小,有时因出血较剧,不易看到出血部位,填塞压迫出血点不到位,止血不彻底;有时即使压迫止住了出血,但对小动脉或较大血管的压迫也只是暂时的,并未使血管断端闭塞或使之形成血栓闭塞,一旦有压力增高如高血压病等诱因时,仍可再出血。填塞过程患者痛苦较大,填塞引起的鼻源性头痛、缺氧症常妨碍正常呼吸与睡眠,在填塞或抽取纱条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虚脱、休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因经受过多次鼻腔填塞,对其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因而术中术后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对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因心理紧张引起的血压波动有重要意义[3]。
近些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鼻内镜下止血时,先用1%丁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棉片即起表麻作用,又收缩黏膜血管,减少了术野出血,加上吸引器的使用能使视野清晰,便于发现和处理出血。双极电凝、射频止血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止血迅速、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然后再用明胶海绵、可吸收吸纳棉或膨胀海绵等局部填塞,可避免组织损伤,促进术后恢复。
总之,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射频或局部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方便,止血彻底,患者痛苦小,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易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彭帆,宋建新.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171.
2 杨大章,程靖宇,韩军,等.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53(40):360 -362.
3 李长清,黄忠会,张友骥,等.隐蔽难治性鼻出血诊疗策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56(15):589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