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少数民族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2013-08-15 00:42卢长怀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娱乐活动少数民族

卢长怀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自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专家对与休闲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的深入探讨。不过从事中国清代少数民族休闲方式及其影响研究的学者并不是很多,主要有韩春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休闲健身消费的研究》,主要探讨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营业性体育健身场馆中少数民族休闲健身消费的行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1];王继平的《新疆少数民族休闲时光之一瞥—休闲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详尽地阐释了新疆少数民族主要体育休闲方式,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强人们的体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2];张红专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休闲旅游发展思路》,详细地描述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休闲旅游、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和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3];陈茜的《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研究》,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茶祭祀这种休闲文化与宗教的关系[4];周鸿的《论民族休闲生活方式的变迁》,阐释了民族休闲生活方式的变迁的过程,进而探求休闲生活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对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5]。

清代由于是满族贵族建立的王朝,其体育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民族性和地域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地域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性,带有地域色彩[6]。北方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因而养成了他们那种豪爽、粗放的性格。因此,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以勇武著称于世。而南方山地的少数民族的休闲娱乐活动因场地的限制,休闲活动以小巧灵活为主。如土家族的“打贡鸡”畲族的“打尺寸”,苗族的“手打毽子”。

一、清代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

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功定天下。为了使八旗兵丁长久保持骑射等武功特技,清廷每年秋季均要举行规模宏大的木兰围猎活动。而“塞宴四事”是围猎宿营时的必备节目。“塞宴四事”包括教駣、诈马、相扑、什榜,其中前三项是源于蒙古族的体育项目。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和劳动为主。生产的粗放、生活的漂泊不定,使他们养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因此,他们的许多休闲娱乐活动都以勇猛著称于世。如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将摔跤、赛马、射箭成为“男人的三艺”,只要练好了这三种技艺,就会成为真正的蒙古汉子。光是赛马这种休闲娱乐活动的种类就有很多,如速度赛马、马上角力、骑马越障、马上斩劈、花样赛马等。

摔跤,在蒙族、彝族、藏族、维族、壮族、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盛行。北方另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休闲娱乐活动,那就是在他们狩猎归途中,往往要一展歌喉,放歌一曲“赞达仁”。这是因为:在他们狩猎的过程中,不许任何人发出任何声响。当他们满载猎物而归时,为了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往往会高歌一曲“赞达仁”。此外,鄂伦春民族还善舞,舞蹈的种类有劳动舞、象形舞以及情绪舞,还有“篝火舞”或叫“圈舞”等。“初雪签”深受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人的喜爱。初雪过后人们便着手玩“初雪游戏”。这种游戏由一人事先备好“初雪签”,签上写有输者请客的条件、规模、人数。持签的人首先步行或骑马到对方家里,进门后将“初雪签”塞在屋内某一处,出门时对主人说,“我把初雪签放在你家了”,然后转身就跑,这时对方立即尾随追赶,可追至投签人家门口,如追上投签人,则投签人就得请客。如追不上,则追赶者请客。这种游戏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吃喝,而是为了消遣娱乐,比如被抓住者不得不要翻穿皮袄,以灰涂面。“嘎拉哈”这项休闲运动在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锡伯族人中特别流行。它并不讲究对抗,相反,是一种较为平和简单的休闲活动。通常是通过抓和数“嘎拉哈”的数量来进行游戏。在农闲时节,人们聚在一起分成不同的组,既可以两两对阵,也可以组队对阵,对抗的方式就是在一张毡子上摆放着大量的“嘎拉哈”,然后参与对抗的人利用口袋起落时间差来捞取毡子上的“嘎拉哈”,以捞取数量多的参与者为胜。“马上摔跤”和“姑娘追”是哈萨克族最喜欢的惊险、有趣的休闲娱乐项目。小伙子们在飞驰的骏马上施展他们各自的绝活,谁把对方拉下马,就是获胜的一方。“姑娘追”是男女青年之间进行的马上技巧比赛。参赛的青年男女,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均可结成对子。男子策马扬鞭先跑,女子扬鞭后追,追上了就成为获胜方。如果追上了,女方可以用马鞭抽打对手,这时小伙子不允许还手。未婚男女正是借助这种传统的休闲娱乐活动来寻找生活的另一半。“绕山林”是白族人特别喜爱的一项休闲活动,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大理洱海两岸的崇圣寺、圣源寺和金龟寺三座寺庙举行。来自方圆数百里的白族人民,汇集在苍山脚下,洱海旁边为了纪念南诏国的一位皇帝,人们手拿杵丧棒和柳枝,并在柳枝上挂上白布以及净水碗表示对已故先人的哀悼。同时还可以使白族人民走近大自然,感受神奇美好的大自然,身心都得到了愉悦。“跳竹竿”是黎族的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人们在跳竹竿时往往都有音乐伴奏。人们手持竹竿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不时地敲打竹竿,时开时合,翩翩起舞。舞者要根据这种节奏变化,在竹竿中跳跃、穿梭。跳竹竿是古代黎族人民从生活中萃取艺术的重要体现[7]。

同一类性质的休闲娱乐活动,在不同的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民族色彩。如同为象棋,在蒙古族居住的地区却流行着与汉族地区完全不同的蒙古象棋。蒙古族的棋盘没有河界,棋子可以满局行走,卒子与车一样可以来回地快速移动,这一点与蒙古族那种驰骋纵横的气势相似。

在清朝,春节也是少数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些少数民族的娱乐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人们往往把除夕、元旦视为年节的正日。一过腊八,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步开始,直至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送完瘟神,整个年节才告一段落。在每年元旦贺典结束之后,清廷照例要于太和殿举行盛大宴会,宴请文武百官以及外国使臣。在举行宴会的同时,还伴有宫廷舞蹈及朝鲜、回族等的杂技表演、百戏表演。场面非常壮观,宫廷内外到处都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元宵节的观灯习俗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清代更为盛行。清朝自雍正初年起,每年元宵节都在圆明园举行盛大的游园观灯活动。届时,皇帝及王公、百官、外国使臣等前来观看戏曲表演、皮影戏等。不同的民族举行多姿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来庆祝中国传统的节日。

在过春节时,瑶家人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一项别致而风趣的活动-“耕作戏”。在大年初一,姑娘和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到一起。当集会一开始便上演“耕作戏”,三个青年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牛,有的扮演扶犁的农夫,另一个人扮演拿着锄头的农夫,三个人载歌载舞欢庆新春佳节和这一年的好收成。随后,姑娘、小伙子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藏族的民间节日有很多,如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历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一日一直持续到元月十五日。有条件的地方人们都要举行赛马、赛牦牛、射箭、打古朵、长跑、唱山歌、跳舞、观看藏戏等娱乐活动。土家族的“摆手舞”常见于人们祭祀祖先的活动中,通常在正月初三举行,参与者人数众多,有时多达数万人。人们激烈地击打鼓、锣、钹、镲等乐器,表演者的情感的变化随着击打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表达对故人的敬仰和哀悼。同时它还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健身活动,简单的舞蹈动作能提高人的身体协调性,起到活筋健体的作用。“集体舞”是鄂温克族最喜欢的一项休闲娱乐活动。“集体舞”只有在春节时才跳,充满了节日的气息。男女老少聚集在篝火旁,自左向右地跳舞,舞步简单、欢快。他们跳的集体舞也被称作“野猪搏斗舞”,这种舞蹈是根据狩猎场景而创编的。两个人化装成猎手,其他人附和着又唱又跳,以表达他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仫佬族的“走坡”深受青年男女的喜爱。青年男女在春节期间相互结伴而行,要么外出游玩,要么到郊外踏青或者是赏花。男女青年在郊外、路上相遇时,往往是邀请对方一起唱山歌,如果对方同意的话,就互相靠近,保持一定的距离,唱起“见面歌”来。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到了晚上还没唱够,就可以互赠礼物,约好时间以后再来唱。“走坡”是仫佬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必经之路,年轻人都是通过“走坡”走向婚姻殿堂的。

到了清代同治年间,各种茶馆、茶楼随处可见。大的能容纳1 000余人,装修豪华,用具讲究,服务周到。茶馆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主要在于它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磨时光和相互交流思想的好处所。晚清的茶馆还有文艺表演,如弹琴、快板书、说评书、相声、杂技表演等。人们在茶馆里不仅能品茶,而且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除了汉族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其他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居住在西北的裕固族的“三茶一饭”是非常有名的。人们每天只吃一顿饭,却要饮三次茶,这是裕固族人的传统。每天早起后,裕固族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煮茶。在将茶煮浓时,再加入牛奶和食盐,将其搅匀。将酥油、炒面、奶皮、曲拉等放入茶碗中搅拌而食,这早茶就是他们的早餐了。午餐也饮茶,饮时与烫面烙饼同食。下午再喝一次茶。一天总共喝三次茶。晚上收工归来,全家人才吃一顿真正意义上的正餐,所以是“三茶一饭”。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和地区。瑶族有其独特的饮茶习惯,他们特别喜欢喝“咸油茶”。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回族的“刮碗子茶”也闻名遐迩。他们饮茶的方式有许多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人们在喝茶时,一只手提着茶托,另一只手握着茶盖,并用盖在碗口处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做既能把漂浮在茶碗表面的泡沫刮掉,又能使茶味与其他添加的食物融合在一起,由于刮碗子茶中所放的的食品和辅料种类多,每次续水后给人的口感都是不同的。在回族同胞看来,喝刮碗子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健康养生方式。土家族的“擂茶”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长期以来土家族居住在湘、川、黔等省交界地带,他们有着一种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喜欢饮用擂茶,也叫“三生汤”。“三生汤”的主料由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组成,将这三种原料研磨后混在一起烹煮。据考证,饮用这种茶能祛除瘟疫、祛火养目、健脾润肺、能提神祛邪、强身健体等。“罐罐茶”在居住在西北的回族、苗族、彝族的人们中非常流行。所谓的“罐罐茶”就是将茶叶用罐子熬煮再添加一些辅料。主妇们清早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煮“罐罐茶”。“罐罐茶”主要以清茶为主,也有些用油炒或添加其他一些辅料,如花椒、枸杞、菊花、核桃仁、食盐、白糖等。居住在鄂西、湘西、黔地区的苗族和土家族长期以来养成了喝油茶汤的习惯。“油茶汤”被视为款待贵宾最好的礼遇。制作油茶汤最关键的是技术,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先将的适量茶油放入锅中,等油煮好后再放入一定量的花椒和茶叶,等茶叶变黄后在再放入姜丝、大蒜和胡椒,这样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就出锅了。这中茶汤的作用是非常多的,它能生津止渴,强生健体,是中华茶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此外,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澜沧江等地的布朗族喜欢喝青竹茶;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腌茶也是非常有名的;布依族自古以来就有着饮用姑娘茶的传统;哈尼族的土锅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德昂族喜欢饮用酸茶;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基诺山的基诺族以产茶闻名于世,其凉伴茶和煮茶也闻名遐迩;普米族的打油茶、拉枯族的烤茶、佤族的烧茶、纳西族龙虎斗和盐茶、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竹筒香茶、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奶茶、维吾尔族的香茶、藏族酥油茶、朝鲜族的大麦茶、人参茶、三珍茶都孕育着诸多本民族茶文化的特点。上述提到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清代休闲活动对当时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清朝政府实施的社会安定、对外开放政策等诸多措施使得清朝时期的社会更加安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少数民族的休闲文化独具特色,且丰富多彩。清朝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如摔跤、初雪签、嘎拉哈、马上摔跤、姑娘追、绕山林、跳竹竿、打贡鸡、打尺寸、手打毽子等诸多休闲方式培养了各民族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树立起诚实公正的处世态度和群体互助的合作意识,在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民族内部凝聚力、加强民族之间亲近感以及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休闲生活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而在传统节日里少数民族同胞举行的各种休闲活动成为人们了解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窗口,通过这些休闲活动可以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传统服饰、饮食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此外,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当时旅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盛行的休闲旅游对创建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丰富的休闲活动对当今的人们树立健康、合理的休闲理念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韩春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休闲健身消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4):43.

[2]王继平.新疆少数民族休闲时光之一瞥—休闲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J].新疆地方志,2007(4):57-59.

[3]张红专.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休闲旅游发展思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54-56.

[4]陈茜.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143-145.

[5]周鸿.论民族休闲生活方式的变迁[J].江汉论坛,2003(12):117-119.

[6]钟敬文.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74.

[7]谢国庆.古代少数民族的休闲健身活动探析[J].兰台世界,2012(10):18-19.

猜你喜欢
娱乐活动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蹦蹦床上的物理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