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利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武汉 430050)
湖北省启动的面向中职生和高中生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是让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的改革举措。对企业而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人力资源[1],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技术培训成本,缩短了转型时间;对高职院校而言,实施高职单读招生政策不仅可以缓解由于高考人数逐年下滑导致生源数量减少产生的招生压力,也能将中职和高中的优秀技能操作人才吸引过来,发挥职业院校长处,更多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对中职学生和学生家长而言,单招政策无疑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进入大学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的机会,为改善他们未来的就业条件提供了一份更好的保障[2]。然而,此项改革举措毕竟还处于初期,有很多问题也随着出现并有待完善。高职院校在高兴单招学生为大学校园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
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发展的不平衡。单招生包括中职生和高中生。中职生录取时是按技能成绩70%,文化成绩30% 的录取标准执行的,也就是录取的重点在技能分,不在文化分,而且这个文化考试还不包括英语。高中生是文化综合笔试(含英语)加面试成绩作为标准的录取。所以入校后中职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挺强,但专业理论课学习起来就有难度,至于文化课的学习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调研表明,中职新生中,在数学方面,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英语方面,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调研还表明,60.8%的中职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和很差,53.01%的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方法比较差和很差,50.69%的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动力很差和较差[3]。这样的调查结论不仅反映了中职生源质量整体“双差”,中职教学缺乏应有的基础,同时也对中职生进入高职后不可避免的学习问题提出了预警。虽然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我们没必要去深究,但进入大学后已知知识和待学知识间的差距将会更大,这样的客观情况对他们大学阶段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严重失衡。文化课程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一种要命的折磨,无法完成学习要求就成了必然。文化课跟不上,技能又很娴熟,这就使得学生们避重就轻,更加逃避文化课。而高考生之前没有学过专业理论和技能操课程,他们面临着恰巧相反的局面。不管是哪种失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利的。
单招生有中职生,也有高中生,虽然总体对文化分要求不高,但高中生的文化基础毕竟比中职生还是要好很多,特别是在英语上。在同一个班教学,相同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课程设置要求高一点,高考生跟得上,中职生听不懂,课程内容简单了,中职生跟得上,高考生没收获,折中教学就更糟,高考生不满足,中职生学不好。专业理论和操作课程则会出现相反的教学结果。这只是教学设置不太协调的问题。还一个就是课堂组织实施的展开问题。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出现小组活动或操作,必然会出现高中生与中职生各自为政的局面。操作能力和文化基础差异导致的这种强项愈强,弱项愈弱的局面,极不利于高职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达成,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互勉与共进。
鉴于两者间明显的学科差异,他们在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无形地产生两种比较极端的心理:过于自负和过度自卑。同在一个校园里,两种入学的录取方式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出身。高考生觉得自己是国考进来的,根正苗红,事实上总体的文化成绩和综合素质也确实好于单招生,因而他们几乎是看不起单招生的。而单招生则认为他们是凭操作技能的实力考取的,在实践环节中比统考生好很多。虽然文化基础不好,但连招生考试都对此没有过高的要求,统考生就更不应该钻这个牛角尖看不起人。由此,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越感,互不欣赏。而在学习过程中,统考生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较高难度又实实在在让单招生望而生畏。而现场操作技能能力的差异,又迫使统考生不得不接受单招生动手能力确实强很多的事实。这些差异使得双方极力隐藏自己的弱项,都不愿意放下面子来谦虚求教,共同合作以取长补短。反而出现了相互间不为伍,各自扬长避短的局面。再加上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言语或者态度上一些有意无意中表现出的对某类学生的偏爱和对另一类学生的不屑,也使得学生们在心理上更是排斥相互融合。
单独招生政策是湖北省为学有所成的中职生和少部分文化成绩较差的高中生创造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很好的改革举措。各方都欢迎,省里也很重视。考虑到单招生的特殊情况,学校对他们也特别重视,常规管理人员都由专业负责人担任,对承担教学的老师也有专门的鼓励政策,大家都期望通过共同努力获得较好的改革成果以便于推广。然而,在高职花大力气进行人员配置和政策配套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教育引导问题:对单招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透过省单招政策,我们可以发现单招对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求是相当低的。这一方面是为保障学生顺利入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单招生客观存在的问题:成绩不好。成绩不好除去智力和教学条件限制的因素外,要么是前期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成长缺乏引导和培养,要么学生自身存在不足,如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学习习惯不好或自我约束性不强等。总之之前他们或者缺乏专业的指导,或者缺少一种自我激励的价值观或信念的支撑,又或者两者都缺。这个问题,光靠把他们的常规管理好和开设几门所有学生都学的思想教育或职业教育课程是不解决问题的。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尽可能的清除积弊,在他们进入高职后,应该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长期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引导他们全面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自己去规划未来,并为之积极努力。但鉴于单招才开始第二年,这套体系该设计些什么,怎么实施还在摸索阶段,可能还没纳入日程。因而单招生以前存在的问题以后仍将存在,并延续到高职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整个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很难得到改善。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界定一个学生综合素质优劣的评判标准,加上这些年社会整体对中职教育成果的怀疑态度,都可能让高校的教职员工对单招生产生一差都差的认知偏见。学校对单招生常规管理人员的特殊配置,虽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单独招生改革的效果,但同时却也无声地证明了学院面对单招生时如临大敌的紧张态度。这也许就是认知偏见导致的结果。这些举措让人觉得这些单招生就是一群不安定分子,得随时准备下重拳来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此外,部分授课教师,特别是文化课教师有意无意中也在言语、态度和处事方法上流露出对单招生的轻视与厌烦。所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在无形中对单招生的整体学习环境和学习积极性都形成了相当的压力,使得单招生无法在一个公正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以上所列的问题都是伴随单独招生这一让各方收益的招生改革举措所产生的并噬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单招生的关注和对相关现象的积极思考,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以完善单独招生体系改革成效,为单招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改革的多赢目的。
注释:招生政策和实施办法来自《201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招生细节》和《2013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简章》
1 王呈斌,毛晓燕.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4)
2 覃章成.湖北省技能高考政策解读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5)
3 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来自一线的报告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