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鹏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基础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由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国际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国际行业交流频繁。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效地参与社会竞争。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处于落后、尴尬的被动局面,教学定位及培养模式无法适应学习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专门用途英语(以下简称ESP)在有些文献中也被称为特殊用途英语,它是在某些特定的职业中使用的英语,或者是与某些学科专业有关的英语。由于其职业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ESP越来越成为未来英语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有针对性地加强ESP教学,进行ESP教学改革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专门用途英语及其教学对于行业间的国际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满足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专门用途英语是在二战后随着各国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交际过程中对不同功能英语的需求应运而生的。ESP是于20世纪60年代全面形成,最早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基于特殊语言概念而出现的语域分析阶段;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特殊主题、篇章组织和修辞模式的不同而出现的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目的紧密结合起来的目标情景分析阶段;以语言运用中思维和解释过程为研究重点的技能分析阶段;以语言学习过程理解为研究对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阶段。20世纪60年代迄今,国外对ESP的研究已得到了全面发展,主要涉及语言研究(如词汇、语篇分析、修辞分析、语域分析、词频分析等),技能研究(听、说、读、写、译),需求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编写,算机多媒体和语料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ESP教学是ELT的一个分支。Strevens比较了ESP和通用英语的不同,认为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的目的[1]是为了满足特定职业或领域的应用需求,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与特定领域相关。而通用英语教学不涉及特定的领域,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的一般交际需求。Hutchinson&Waters认为,“与通用语言相比,特殊用途语言的教学和学习以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基础,探讨的是语言需求的特殊性。它并不是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2]。虽然视角不完全相同,但研究者普遍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目的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首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的性强,内容特殊。由于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特定职业或特定领域的专业需求,其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业指向性。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紧密。其词汇涵盖的范围具有明显的专业或领域特征,句法和结构模式特点也与为了在特定情景中更好地交流需要有关。其次,强调对实际语言运用情景中多方面因素的了解及与专业领域任务相关的实际语言运用。以特定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指向,在教学中利用或模拟特定学科所特有的或潜在的方法论和任务,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利用语言进行交流以满足专业任务需求。因此,特殊英语教学强调各种功能语体规律性的掌握,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知识的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具备以英语为语言交流媒介在某一学科领域进行交流的能力。ESP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在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在特定学科领域或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我国,专门用途英语被称为专业英语,国内的专业英语教学与国外相比,相关教学实践起步较晚,研究较少。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外语界出现了最早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主要为科技英语教学,包括机械、电工等领域的英语学习。但受当时大的语言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外语学习起点较低,所使用的教材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以科技词汇的认知和科技语句句型的分析为主,教学效果较差,而相关的研究几乎寥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以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地位的确立,越来越多领域的人们需要利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进行交流,专业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广。在这个大背景下,1999年“专业英语”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提出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原则,要求在大学三、四年级开展结合所学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新大纲明确规定专业英语是必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专业英语”地位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呈现出广泛和多元的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部提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3号,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ESP的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
ESP的教学研究在我国呈现良好的上升发展态势。研究范围包括对国外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及最新进展的介绍;对专门用途英语本质、与大学英语关系的探讨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及语料库建设等方面。随着ESP研究的深入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发展,ESP课程设置更趋于合理,选取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也更科学。目前,ESP教学种类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医护英语、金融英语、建筑英语、新闻英语、商贸英语、保险业英语等,划分更加具体和细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近十年间,虽然国内ESP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较为薄弱。秦秀白教授认为,我国高校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不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未进入成熟阶段,未解决好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性质和教学原则理解不一;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没有遵循“真实性”原则、“需求分析”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4]即ESP研究更多的是宏观性的理论探讨、经验介绍,而缺乏实证性的、对某一专题的针对性研究。我国高校的ESP教学现状存在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不重视,课时相对不足;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材质量不高,系统性不强;教学组织松散、管理混乱等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交流日趋频繁,交往领域不断扩大,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因此,各个行业及专业领域都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对于外语的需求更倾向于其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学生学习外语也表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ESP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鉴于我国目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及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交往和社会的需要,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加大ESP教学力度,培养学生在目标情境下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应用英语的综合水平,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1]Strevens,P.Special-purpose Language Learning:a perspective[J].Language Teaching&Linguistics,1977,1(3).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