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平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关于读书,有太多的至理名言,甚而给人一种感觉:读书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于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带着这种错觉上课,以为学生个个都会读书。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表现令人担忧,阅读水平无从谈起。我在语文教学中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做起,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尝到自主阅读的甜头,从而慢慢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其实,就是领着学生走一条从“乐读”到“会读”再到“善读”的阅读之路,让学生欣然踏上自主阅读的快乐旅程。
林语堂先生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就要给予学生阅读的“甜头”,让学生“兴味到时,拿起书本就读”,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学生们兴味盎然地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产生“我要读”的心理需求,这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我很赞同这句话,也做了许多努力。在语文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畅谈阅读的感受,充分展示自身个性,产生了丰富的阅读感受。
在课外,我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读书的好风气。组织学生成立读书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人格塑造的阅读书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阅读的团队效应,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为了让学生长期保有阅读的兴趣,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通过讲读书故事、展读书成果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乐于阅读。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反映着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能认识字就能阅读,但“能阅读”并不一定代表“会阅读”。“会阅读”就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能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泛读、默读、朗读、细读、速读等方法。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从语表到语内,从文里到文外,在“发现”作者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好习惯好未来”,可见习惯的重要性,语文阅读也是如此。阅读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做出具体指导,如认真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圈点画记、写读书笔记、使用工具书,等等。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教会学生读书,还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用,何乐而不为呢?
钱理群先生说过,教育以“立人”为中心。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爱与美的情感体验,提高了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思考水平,以此不断充实并完善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其实就是善读的表现,因为这标志着学生的阅读品质有了提升。
爱的教育与美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更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泰戈尔说过:爱是对善良和美好的最高敬意。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表达的爱的美好情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只有自己心中有阳光,才能把阳光播撒到别人心中。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会不断提高自己爱的品质。比如,阅读了散文诗《金色花》后,哪个学生不被小男孩回报母爱的美好情感深深打动?不激发起回报母爱的心愿呢?读了小说《爸爸给我上了一堂课》后,恐怕所有学生都知道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爱的真谛了。
阅读鉴赏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主性阅读的过程。在阅读实践中,老师要强化学生的这种自主性和审美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体验作品,即使是偶然的“灵光乍现”,它也是“美”的。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他们对作品的初始反应,允许他们自圆其说,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对美的领悟能力也逐步提高了,更加感受到了语文阅读中的美趣。
学生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提高了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思考水平。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要求学生为作品重拟标题并陈述理由,于是学生从各种角度拟出了新的题目,如“于勒的变化”、“家里人与于勒叔叔”、“可悲的于勒”、“变色的世界”、“贫穷与阔绰”……可以说,每一个新拟的标题,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解读角度,对作品的某一方面意蕴的发现,是学生对社会现象作出的积极思考。在这种阅读感悟中,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思考水平就会慢慢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不断提高,阅读品质将不断优化。可以说,学生因为善读,真正变成了强大的“思想者”。
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品质?这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乐读;教给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善读。而学生一旦善于读书了,那么生成的阅读体验就会越强烈,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就越高涨,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品质的目标。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努力,就一定能让更多的学生欣然踏上自主阅读的快乐旅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方国才编著.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张晓梅,张英红,编著.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