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3-08-15 00:42刘燚霏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内涵素质教育素质

刘燚霏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关于素质教育的探讨和实施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高等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阵地,研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素质教育,将直接决定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观发展视野下高校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稳固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学习者素质的教育,它最初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提出的,后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化,又逐步扩展到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的素质教育,它应以基础素质培养为基础,以专业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1]

教育是一个纵的延伸也是一种横的扩展。当前我们的素质教育也要注重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历史观内容异常繁密,那么我们就要抓其“纲”,尽快使素质教育根系硕大,建立深厚的历史观之底座。笔者认为,用历史观审视并运用于素质教育,当前必须从两大方面进行:一个是教育的历史理念,另一个是学科教学过程中历史观的指导。

素质教育中历史教育理念的建立,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宽泛,也更加有章可循,内涵也更加丰富多彩。它使我们走出了狭隘的教育天地,素质学习,不仅中国需要,现实的需要,不仅学生需要,而且每一个人都需要,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都需要。要成为真正有本领、有成就,有贡献的人,发挥教育、学习的最大效益,就需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学习。素质学习方略,是人人需要的总的根本的学习方略,而历史教育理念一以贯之。

二、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素质教育简单化、片面化、功利化,急躁冒进,突击补课,将素质教育仅仅理解为开设选修课、开展课外活动、发展特长,这是极其狭隘的和不全面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中至今也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学科教育体系、评价体系,这两方面的原因使素质教育没有很好地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贯彻和实施及进一步深入发展。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的错位导致素质教育华而不实。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一个逐步明确的过程,它和其他的教育理念一样,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自觉到自发的过程,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是在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在政策研究与实践的相互影响下,不断探索而形成的,所以素质教育经历了一个由素质教育地位和重要性研究,到素质教育自身理论探讨的过程,包括探讨素质教育自身的涵义、特性和内容。素质研究则经历了一个由平面罗列诸要素到注重层次结构研究的过程。

在这种背景下,因为对素质概念的模糊直接导致我们在素质的实施中五花八门,而且形成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双轨并行的现状,素质教育变成了伪饰教育诸种弊端的耀眼光环,这在高校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一切教育举措仿佛只要同素质教育挂上钩,就会变得理直气壮、光彩无比,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众语喧哗中,素质教育成了烫手的热山芋,同时又变成了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任意涂抹的脏兮兮的画布,这种混乱的景象,无意中使素质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留于表象,忽其本质。注重形式,疏于内容。素质教育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得到贯彻执行和推进,比如对素质的含义、特征、内容及其层次结构,素质与知识能力个性等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关系都缺乏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更缺乏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实践。

(二)内涵把握的错位导致眼高手低的素质教育。

当前对素质教育内涵把握的错位,特别是忽视素质教育的基础,造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人为地把素质教育凌驾于一切教育之上,把素质教育悬置化、目标理想化。实际上,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着眼于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构成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技能,培育良好人格,发挥青少年潜能,从而提高全体公民发展的基本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以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素质教育需要从人的发展和完善着眼,教育教学本身就是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智能素质、文化素质、情意素质、身体素质、个性素质。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素质教育的悬空性使我们人为地割裂开了教育的完整性。人类的受教育过程,其本质就是提升素质的过程。我们目前的素质教育既不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类型,又不是凭空冒出的教育霸主,而是一种纠正补缺的教育呼唤,也就是提升素质教育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需要,使素质教育回到它正常的位置上来。

(三)社会转型期内的教育骑墙主义。

目前素质教育因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教学中的骑墙主义之风的盛行,即人们所描绘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的渗透,出现了外皮是素质教育,内核却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教育的局面,导致我们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素质教育一直如影随形地紧跟着我们,但依然感觉到遥不可及。另一方面,身处中国教育转型期,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存有疑虑,这也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障碍,甚至对应试教育的提法从思想感情上难以接受,认为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有否定一切的味道。课程体系、教育结构的不完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突破的难题,再加上不健全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也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这在高校教育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素质教育的长期性与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素质教育的模糊性与高等教育的特色性都形成了尖锐的对立,都导致一种外圆内方的教育状态,即认为素质教育必要而不充分,素质教育只是一个美好的目标,是一个隐性的目标,教育的时效性必须立竿见影,需要速效而成,这也是目前高等教育中骑墙主义的根本原因。

三、影响当前素质教育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当前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很多,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素质教育的研究,要么把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画等号,要么偏执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校园文化的拓展与延伸;或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或者错误地理解为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为应试教育镶嵌的美丽花边儿,干脆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外延不周密、内涵驳杂的伪命题,根本不值得深入研究的虚命题。目前存在的这些肤浅化和片面化的认知,导致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摩擦力。

社会摩擦力指的是社会观念对素质教育的滞阻。比如社会时尚风潮等都对素质教育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形成了标榜个性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错综复杂,对于素质教育也是众说纷纭,对于素质的价值判断也会因人而异。浮躁的社会往往对素质教育形成多方面粗浅的解构。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立场上,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解构,大致分为知识论、能力论、思想精神论等多个方面,于是社会风尚为素质教育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各种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商业行为甚嚣尘上。“国学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钢琴班”、“绘画班”、“书法班”、“口才班”、“奥数班”等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都是在鼓吹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文化素质,这就形成了素质教育的二律背反现象,本来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素质教育,结果被人为地拆解为“增负”的素质教育,美好的初衷变成无奈的结果。社会摩擦力对素质教育解构的一个表现就是社会审美时尚,它滞阻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表象化、时尚化、粗浅化是其主要特征,比如各种速效的培训、讲座,“理财培训”、“健康讲座”、“家长学校”、“礼仪培训”等都在素质教育的包装下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成为人们提升自身素质的文化快餐。素质成了可以包装一切商品行为的画纸,成为可以制造文化噱头的标签,丰富的素质教育在社会摩擦力的滞阻下,变成了社会审美时尚的助推力。素质教育被强行拉入到了一切商品运作的模式中去,成为商品运作中一个烫金的符号。

面对社会摩擦力对素质教育无限粗浅的解构,我们应该在内涵的挖掘上为素质教育正本清源,加大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在知识论、能力论的基础上为素质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素质论的核心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个人实践模式,所有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商品运作都是对素质教育的粗暴践踏和表象解构。建构社会素质教育研究体系,自觉地抵制社会摩擦力对素质教育的商业化解构,沉下心来,冷静地分析,沉着地应对,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实制定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化的素质教育网络体系。

(二)学校的引领力。

素质教育,学校是引领者,她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贯彻的结果,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走向。目前各个层面的学校,因为所担负的教育任务不同,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把握和理解千差万别。中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在素质教育层面就存在定位点的不同、方法途径的不同、内涵理解的不同、绩效评价机制的不同。大学教育又与幼儿教育和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着观点的分歧、方法的不同,在大学教育内部,也会因为办学类型的不同存在着仁智互见的差别。但是现在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并没有从教育的类型、层面来进行条分缕析的解读,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还是一笔糊涂账,还是一个散兵游勇式的泛概念,这就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因此从学校引导力层面看,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层面、类型的研究,就成为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当务之急。认真地研究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内涵丰富的素质教育拓展大纲,把素质教育的内涵细化,深入地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三)家庭的影响力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初平台,家长的文化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素质教育不是学校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家长也是素质教育的直接承担者。但是,这样一个非常明白的问题,在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中,却被忽略了,素质教育成了一个没有根基的浮萍,家庭教育也成了素质教育的一个盲点、一个误区。在素质教育的研究中,家庭教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是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础。目前我们的素质教育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每个人基础素质的参差不齐,根子就在于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力的不同,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中也深深地感觉到素质教育不能一刀切,不能整齐划一地来进行评价,我们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判断学生素质教育基础的重要参考元素,把家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提升和扩大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让素质教育从家长做起,从家庭教育的点滴细微处做起,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网络体系。

总之,只要形成人人思考研究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突破理论的瓶颈,大胆地进行素质教育实践,让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素质教育的春天才指日可待。

注释:

①陈敏辉,付利芳.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06).

[1]保罗·科埃略.幸福的秘密[J].外国文学,2005(20).

[2]黄其颖.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看高校辅导员工作[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

[3]程宁.须有源头活水来——谈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J].成宁学院学报,2009(29).

[4]汤恩佳.世纪之交的儒学[J].文史知识,2000(3).

[5]王默存.幸福是什么[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4(11).

猜你喜欢
内涵素质教育素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