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雅 刘思含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碳税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针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征税,是按碳含量对石油和煤炭下游的航空燃油、天然气、汽油等化石燃料征税,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碳税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具有显著成效,不但在理论上完善了绿色经济,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降低了能源消耗,改变了能源结构,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空气的属性是自由财货,工厂能够自由排放污物不必支付任何成本,由此看来,对于排放污物的工厂来说,“交易净产值”是最大化的,然而“社会净产值”却无意达到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谓差异就是私人经济活动成本的外部化。Pigou是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他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1920)中以“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分析结果阐述了边际社会净产值和边际私人净产值背离的原因,并认为正是由于这两者的背离,才使得国家干预有了合理性和必要性。
Oates和baumol(1971),从环境政策、污染税和污染控制与统一排污标准成本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调查,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以帕累托准则作为优化配置的出发点,使碳税成为最优污染水平等于外部边际成本时污染控制的最佳途径。它的基本特点是对排污者征税,所以被称为“排污收费”。
Pearce and tumer(1990),均有十分精彩的量化分析,分析证明了:征收碳税可以获得“双倍红利”,即在总税收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达到减排温室气体与调整税收制度对经济绩效扭曲程度的双重效果。
在世界各地,碳税政策均有十分坎坷的发展历程,在欧盟的一些国家如丹麦、芬兰、荷兰、挪威以及南非等地区已经开始推行不同的碳税政策。
瑞典是对于消费终端征税,他们主要是针对私人用户和工业用户。它的征收税额依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私人用户征收全额碳税,对于工业用户则是减半的,特别的,对于公共事业机构免税。
瑞典的征税模式很好的控制了含碳废物的来源,既有效地减缓了碳的排放量,也不至于拖垮经济。对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切实和必要的。而且,由于瑞典全国的电量很大程度上是用于供暖,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都免税的情况下,呈现出生物燃料工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2008年2月19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公布了2008年度财政预算案,规定从七月起,对汽油、柴油、煤、天然气以及暖气燃料征收碳税。加拿大规定的纳税对象是中间商而不是消费者。在征收碳税的同时,还有其他的减税政策相应的将收入的碳税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惠及人民。
BC省征收碳税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含碳废物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纳税主体是能源和石油公司,这就意味着打破了石油等能源的暴利格局,使得企业和省民能真正的从中受益。
在美国,唯一征收碳税的地方是科罗拉多州的玻尔得市。该市是将纳税人定位为所有的该市消费者,具体根据其用电度数来支付此项费用。
在美国实施的此项碳税制度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它没有能够让环境的破坏者直接承担责任而是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这对于民生工程的发展极为不利。在碳税的征收上不能与碳含量相挂钩,也就放任了重排企业。
对于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碳排放多数属于生存排放和发展排放。现阶段我国只征收能源税,根据已购买的化石燃料征收而不是根据废物的排放量征收,因此企业对于自身所排放的含有大量碳元素的污气和废水不用承担过多的责任。虽然我国已初步制定了碳税的征收规则,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地执行,毕竟,我们的经济还依赖于高速发展的工业。
碳税的收取对经济增长有两方面影响,第一,从政府层面分析,碳税的增长对政府购买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碳税的增长也会加强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居民福利体系的构建,同时,转移支付的增加又会刺激居民消费,从而平衡经济结构,促使经济的良好运转和经济体系的完整架构。第二方面,碳税会减少排污企业的利润收入,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分配即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员工得到的薪酬减少了,购买力自然会下降,对商品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从而影响了整个生产消费体系,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是短期的,政府购买会激发生产体系的运作,而政府的转移支付则会激发消费体系的运作。从长期看来,利大于弊,碳税的征收和分层次征收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是势在必行的一种做法。但是我们并不能盲目的实行碳税,更要借鉴已施行国家的教训和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碳税的征收更好的为我国的民生工程服务。
碳税的效应主要有三个:能源消费效应、减排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下文结合具体效应对民生工程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碳税会对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它能够使能源价格攀升,使其成为一种更昂贵的生产要素,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会寻求新的生产方式或更清洁的能源来进行生产,避免碳税的重负荷。
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和燃烧排出大量温室气体,开发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新能源,顾名思义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少、储量丰富,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势必取代化石能源,成为未来人类能源新的基石。
据调查显示,就产业规模来说,小水电是我国最大、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利用领域。我国小水电资源分布广泛且十分丰富,理论资源是18000万千瓦,经济上可开发的容量约为1.2亿千瓦,占全国水电资源技术开发量的35%,位居世界第一。小水电建设之初是为解决我国山区农村用电,至今已发展为连续十余年每年投产超过数千兆瓦的大规模建设。
碳税的提出,使得生活中碳的排放量大幅减少。随着税率的提高,减排效应不断增加。中国现在属于产品能耗和产值能耗都较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国家,2012年“特大城市承载力研究”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印度的2.8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日本的7倍。基于减排角度,本文有如下建议:
1、在居民方面,对家庭购买节能家电,政府给以直接补贴或减免税的优惠,逐步建立以照明产品、家电、汽车、电机等四大类产品为核心的推广体系。支持绿色住宅的开发建设,在建筑上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设计通风与采光,选用低碳材料避免过度装修。
2、在企业方面,大力开发低碳型绿色环保车,致力于对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2012年3月,我国油价突破8元大关,同时期,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表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立足于大力推广节能型环保车,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可见,若想在汽车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稳定增长的客户群,必须对传统型汽车进行改良,以低能耗、高性能的特点吸引顾客。同时,节油、安全的新型轮胎研究也在热烈的进行中,轮胎高性能化用纳米弹性体复合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正日臻完善。未来的节能轮胎市场可依据消费者承受能力推出高、中、低三种价位,并以沿海到内陆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在社会方面,提倡公共汽车、地铁、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减少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微博、公益微电影、植树节环保日绿色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使社会大众意识到公众参与才是节能减排的根本力量。
金融风暴的冲击依然存在,就业仍是当下一个关乎民生和稳定的重要问题。低碳经济下由于新能源的开发使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智能电网等环保项目的相继开展,带动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绿色岗位,开发了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罗兰贝格调查公司的2010年研究报告分析,当年全世界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达到1370亿美元,到2020年这一市场将会增加到2740亿美元,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可见一斑。
开辟绿色就业之路,政府需要从多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完善政策体系,用法律手段保护绿色就业的发展,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就业政策。加强对绿色就业领域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高其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及社保水平。其次,创新就业培训模式,加强绿色技能培训,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相关业务能力及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意识。再次,加快绿色经济的传统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存量就业“变绿”。
[1]岳峰.探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J].企业导报,2012(9).
[2]刘学谦等.可持续发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Pigou.福利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4]张智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绿色新政与就业模式转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0).
[5]姜富华,杜孝忠.我国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3).
[6]吴燕平等.低碳经济开辟绿色就业之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
[7]夏自军.促进绿色就业发展新探[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