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平奎 刘凤娇 石 宏(.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广东 广州 507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祖国的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既给学生、家长、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幸,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诸多负面的影响,无疑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充分重视学校体育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对学校体育的安全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创造安全、和谐的体育教育环境,已是当前学校体育亟需面对的重大课题。
广义运动伤害是泛指和运动有关的一切伤害,如运动时的扭伤、拉伤等。狭义的运动伤害即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与运动项目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的特殊的身体伤害,如网球肘、跳跃膝等。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它体育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或其它人员的人身损伤后果的事故。
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出现的原因与预防为研究对象。
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查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文献,搜索相关资料,整理分析。
调查法,通过调查、观察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
4.1.1、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问题造成的事故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学校体育设施却难以成比例增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8号文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六章第二十条规定: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但相当部分学校并未能实现国家教育部有关学校体育用地和体育设施的标准和规定,运动场地拥挤,体育设施匮乏,一些体育器材设备长期置于室外而自然磨损,甚至部分已报废的器材仍在使用,对于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场地和设备器材缺乏安全警示。这些都给学校体育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4.1.2、教师问题造成的事故
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体育教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差、观念陈旧、教学组织方法不当等亦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诸如由于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备课马虎,对有危险的运动项目教学区没有认真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都可能引发运动伤害事故。又如教师组织教法不当,比赛安排不当,未能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情况、身体状况以及个人特点来安排、组织教学,缺乏保护和帮助,辱骂或体罚学生,亦都是造成运动伤害的重要原因。
4.1.3、学生问题造成的事故
现代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长期对体育运动的忽视,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在实际运动中,由于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从思想上到身体上均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总是带着一种侥幸的心理来上课,认为不可能受到伤害。思想上松懈、麻痹大意而造成安全问题。不少同学在运动或比赛前,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以及时间安排不当而造成了运动伤害。二是运动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技术动作不正确,往往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或身体失去平衡和控制,如网球的挥拍动作错误,长久以此就会引发肩部、肘部的损伤,俗称“网球肘”;足球运球中铲球、抬脚过高,篮球运动中的灌篮等身体失去平衡和控制都会引发严重的伤害事故。三是学生心理状态不良。体育活动要求神经系统的适度兴奋和高度集中,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动作。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胆怯犹豫等都可成为运动损害的发生原因。四是学生自身身体状态不良。身体欠佳,机能下降,会使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变得迟钝。此时不应进行运动。
4.1.4、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问题造成的事故
在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比如过度肥胖,心脏病、肝炎、肾炎、肺结核或刚病愈的学生,均不应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学生有对学校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的义务,而学校则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安排合适的体育课程(如保健课)。
4.2.1、重视和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训练竞赛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校必须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要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选择美观、实用、安全的优质体育器材设施,对常用易耗的器材要及时补充。运动场馆要有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持活动场所安全、整洁、有序,积极做好养护工作,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已损坏的设施、器材立即修复和更换,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物品、电源等应给予警示。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爱护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教育,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体育设施,力争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降到最低限度。
4.2.2、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及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之外负有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强烈的责任心,教案中必须要有安全的预案,要清楚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疾病等状况,对不宜剧烈运动的学生采取特殊措施。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更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把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
4.2.3、加强学生保护的主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除教师外,学生也必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的安全要领与技能。“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要同时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要让学生遇到危险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安全要领来规避危险。[4]如摔倒时,能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而不是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能够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体育教师可在学期初进行多媒体理论课教学,讲解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运动伤害事故、事故的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减少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伤害。
4.2.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容易使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从而导致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体育运动中消极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容易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的。这就要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时刻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发现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及时对其进行心理障碍的引导和调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生活和学习上困难,应用不怕挫折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鼓舞着学生。要求同学之间加强协作,互帮互助,使体育运动中的伤害事故降低至最小。
4.2.5、加强学生运动卫生常识的教育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其各器官系统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从而抵抗各种疾病,保持旺盛精力。体育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运动卫生的必要知识,学会受伤后的处理办法和技巧。对学生的运动着装、携带物品做必要的要求和提醒,如要求学生穿运动鞋,宽松衣服,不能戴表、笔、首饰等坚硬或尖锐的物品。在运动中能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防止局部肌肉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后,应该做些放松整理的活动,以防止头晕、胸闷、肌肉酸痛等反应。对于运动后肌肉酸痛、肌肉僵硬等身体反应,用温热水泡敷或者涂擦油剂可有效减轻。
5.1、随着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日渐增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对学生、对家庭、对教师、对学校均会造成重大的伤害和影响,防止和控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减少其所造成的相关损失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5.2、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三方都应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面对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校、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的轻视、失职或大意均会导致严重的伤害事故。将伤害的责任简单地责难于某一方无助问题的根本解决,但在该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上,学校的责任更为重大。
5.3、学生有对学校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的义务,学校应善意地消除学生这方面的顾虑,这能减少相当部分的突发性的严重事故。
5.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加强学生保护的主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运动卫生常识的教育均是减少学校体育伤害的有效方法。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王勇.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规避[D].四川大学,2005.
[3]满昌慧,万秀先,孙恒.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发展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2-14.
[4]夏力.从“学生诉讼学校”谈体育安全事故纠纷的预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3): 66-67.
[5]佟晓玲.论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卫生教育[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