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少年网球运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3-08-15 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网球

1、前言

随着综合实力提高、经济水平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更是进入了世界前列。从李婷/孙甜甜的奥运会双打冠军,到郑洁/晏紫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双打冠军,再到李娜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单打冠军,我国的网球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网球这一高雅运动逐渐成为一项国人皆知的健身运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网球女子选手近几年在国际网球赛事中取得了惊人的战绩,燃起了全国人民对网球运动的热情,对全国的网球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以提高我国网球运动综合实力为目的,从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入手,抓住机遇、客观分析、准确判断、科学规划,以理论研究指导实战训练,让体育和教育相结合,促进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为基础,最终达到促进全国网球运动事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体教结合”概念的提出并付诸实践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教结合”原本不是一个命题,“体教结合”问题的提出源于体育与教育部门的分置状态,而这种状态的产生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脱离教育系统的运动员队伍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影响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体教结合”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通过“体教结合”模式所培养出的后备人才具有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郑婕在《“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中提到,“体教结合”新体系的呈现方式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由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构建、协调配合的“体教联合体”,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其其重点是如何保障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难点在于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协同配合。郑一材在《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网球学校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提到,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多种形式并存,而网球学校培养模式坚持“体教结合”的方针和“学训并重”的原则,所培养出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的前景比较广阔。王彦飞在《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到,21世纪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仅是体能、技能的竞争,更是科技、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与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竞争。运动员是竞技体育人才的核心力量,其文化教育问题会影响竞技成绩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发展至关重要。王凯珍等人在《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中提到,“体教结合”的结构包括3个层次,即: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制结合;体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结合;运动员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结合。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由基础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组成,新体系强调“体教结合”,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相匹配。曹杰在《美国肯塔基州大中小学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结合的研究》提到,体教结合即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的合理结合,使运动员成为与同龄人有着相同文化水平的社会人。置身于学校的美国高水平竞技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运动员必须在达到学校对普通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才‘有权从事竞技运动。合理的训练时间规定不仅有利于获得运动成绩避免受伤和过度训练,还为文化课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而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监督实施以及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是实现上述要求和规定的前提。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对带队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网球比赛的各市区教练员进行访问,了解当地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训练模式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馆藏论文、书籍资料查阅近年关于目标定向论文和学术文章,并阅读相关的外文资料,借鉴学习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和调研成果,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与分析,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理论。

2.2.2、调查访谈法

通过对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网球比赛的选手和教练员以及家长进行现场访谈以及到各地的网球培训机构进行走访调研,采用经过专家修订的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以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料。

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访谈所获结果形成初步问卷,并让部分研究对象试答,回收对题目进行分析后进行筛选,删除部分相关系数低于统计学标准的题目形成最终问卷。

将最终问卷发放给浙江省各级青少年网球训练队教练员、运动员及家长,以说明浙江省青少年网球运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时间为2013.5-2013.6,共计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为96%。

2.2.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浙江省各省市网球培训机构的青少年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浙江省青少年网球训练与文化学习结合的基本模式

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儿选手平均每周训练12小时,周六周日共训练6小时,周一至周五有两天休息时间,其余每天放学后进行2小时的网球训练,其中并不占用上文化课时间以及学校组织的其他集体活动;当升入初中或高中之后,大部分青少年选手成为了网球特长生,平均周六日全天训练共训练10小时,周一至周五有一天可以不用训练,其余每天平均训练2小时,但平日需占用每天的自习课时间进行训练,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减少。

3.2、浙江省学校和网球培训机构合作的基本模式

浙江省多个城市具有完整的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方案,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网球启蒙、初级训练以及中高级专项训练,其中还可以在指定的学校进行文化学习,这样可以保证训练、学习不冲突,能够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以台州临海市为例,临海市白水洋镇小学开展网球进体育课的活动,网球教学由体育老师和台州万祥网球学校的教练负责,对选材条件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白水洋镇小学与临海中学对接,将这些小运动员输送到临海中学完成初中的文化学习,同时课余时间作为走训生到台州万祥网球学校进行网球训练。临海中学与临海六中对接,临海中学将优秀的网球特长生输送到临海六中,在临海六中完成高中阶段的文化学习,同时作为长训生,在网球学校进行长期的专项训练。

3.3、训练和文化学习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3.3.1、存在早期专项化训练。

通过调查发现,浙江省多个地区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儿网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效率低的网球专项化训练,这些训练占用了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间,还打破了运动技能系统训练规律。这样不仅让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不能被全面挖掘,还会让他们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失去信心并产生厌烦心理。

3.3.2、过于注重网球的培养,轻视文化学习。

通过调查发现,在业余体校、网球学校、网球俱乐部长期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超过半数的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平均分不及格,但80%的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并未被网球训练所占用。由于自身缺乏对文化学习的兴趣、教练只重视训练忽视文化学习、学生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督促、学校任课教师对这些网球特长生的不重视,导致这些孩子缺乏文化学习的动力,甚至是放弃了文化学习。

3.3.3、中途放弃学习或训练。

有很多很有前途的青少年选手,在训练了几年之后会突然放弃网球训练,其原因有重视文化学习或者是资金缺乏等。还有一些青少年选手,由于文化学习成绩差,网球水平高,就放弃了文化课学习,全天投入在网球训练当中。

4、建议与对策

4.1、政策扶持

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乃至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培养密不可分。中国网协应本着对中国网球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各专业队的青少年运动员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否则将不予注册。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当多开展一些讲座,让教师、教练、家长以及青少年运动员自己明白“体教结合”的重要性。

4.2、业余体校、网球学校、运动队加强管理

网球的专门培养机构,应配备辅导文化学习以及思想政治学习的老师,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管理,严格要求,不能将文化学习变成“形式主义”。加强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改变其对文化学习的不良态度。建立奖励制度,激发运动员对于文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3、提高教练员自身文化修养

在教学训练中,教练员不仅是在教授运动员专业技术,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意志品质都会影响到运动员。很多专业队的教练员都是从专业运动员退役下来,没有太多的文化学习经历,从而自身的不足又会影响到下一代的运动员。对此,笔者建议,体校、网球学校及运动队的管理者应加强教练员的文化学习和素质培养,教练员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运动员面前树立一个正确、正面的榜样。

4.4、体校、网球学校实施新生入学文化考试制度

将文化成绩列为入学考核内容,与技术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与普通小学中学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确保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时间,将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奖励成绩优秀者。

4.5、教练员和任课教师保持沟通,文化、训练齐抓共管

这是科学合理安排运动员文化课和专业训练最有效的手段,改变教练员“重训轻学”的做法,杜绝“弃文从武”的现象;同时任课教师要多多关心文化成绩差的运动员,及时给他们补课,教练员与任课教师经常沟通,减少之间的矛盾,这样就能学习训练两不误。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孙晋芳.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努力实现中国网球更大突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1-7.

[3]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N].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4]郑一材.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网球学校培养模式的研究[N].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5]王彦飞.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N].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6]王凯珍,潘志琛,刘海元,等.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129-135.

[7]孙晋芳.中国网球运动回顾、挑战与设想——2012年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主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14-122.

[8]郑丹蘅,焦敬伟.对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体教结合”实践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74-78.

[9]白宏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9):139-140.

[10]颛孙长宗.培育精神凝聚文化锤炼品格——推进“体教结合”的新成效和新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2(19):84-85.

[11]卢苇,李雪颖.体育助教让体教结合走得更远[N].中国体育报,2012-12-21(1).

[12]韦雪梅,刘震.新时期下“体教结合”的理念及其重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35-36.

[13]孙新设.走体教结合创业训新路——从南通“世界冠军的摇篮”谈起[N].中国体育报,2012-11-9(6).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网球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