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

2013-08-15 00:48邸乘光
关键词: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邸乘光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51)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在第二部分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题,用较长的篇幅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新表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7.1”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概括地说,也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这一重要论断被写进具有极高权威和效力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十八大报告,而且在“成就”前增加了“根本”二字,更加凸显了这一成就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2]。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一一作了阐述和概括: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2]这虽然只是对客观历史事实的阐述和概括,但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因为,在建国60周年前后以至今日,在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片面观点或错误倾向: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30年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另一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比后30年好。其实,新中国60年并不是两个30年的简单相加,而是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新平台的历史性飞跃。我们既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更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

一方面,我们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30多年来,我们不仅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前30年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虽然发生过曲折,甚至是严重失误,但毕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也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巨大成就。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梅斯纳所说,尽管曾经存在某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六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毛泽东的经济记录无论在许多方面有多大的缺点,仍然是中国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的时代记录。……没有毛泽东时代的工业革命”[3]486,后来的“经济改革家恐怕就没有多少改革的对象了”[3]488。同时,在我们党所进行的曲折探索中,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前30年奠定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及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就不会有后3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所以说,前后两个30年都是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过程,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其重要政治意义也正在于此。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道路、理论、制度三种形态存在的,是这三种形态的统一体。其道路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制度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进行了新概括。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出科学概括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其具体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92011年,胡锦涛在“7.1”讲话中,重申了这一科学概括。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作出了新的概括,使其内涵有了新拓展。一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这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相统一了;二是增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这既体现了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又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自由和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等现实要求;三是增加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容,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体现。

此外,由于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三个重要方面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在原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概括中删去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这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新变化。

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并对其内涵作出科学概括的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其具体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4]9胡锦涛在“7.1”讲话中也重申了这一科学概括。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新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2]这一新概括,同样使其内涵有了新拓展。

一方面,是将原来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直接表述为“科学发展观”,这是基于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和新定位作出的。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一变化表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从其内涵上讲,它已由作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开发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和平发展战略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战略等)中“打头”的变为“带总”的。又由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确认:“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这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由此足见这一新概括的意义之重大。

另一方面,是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的内容,这就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并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其意义同样重大。

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较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对其内涵的科学概括则要迟一些。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概念并对其内涵作出科学概括的是胡锦涛的“7.1”讲话。讲话在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后指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同时还阐明了这一“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和表述,不仅使其句式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和表述统一了起来,而且文字也更精炼,同时也使其内涵有了新拓展。这主要体现在:将“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改作“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2]。很明显,原来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是实指,没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现在的“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则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含在内了,从而更能体现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

4.关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的“7.1”讲话在概括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时,以及胡锦涛的“7.1”讲话在概括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时,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功能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4]9。“7.1”讲话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这个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9。“7.1”讲话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7.1”讲话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1]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功能进一步作出了新概括,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并进而明确指出:“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2]这就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这“三个总”的概括,可以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部署的新谋划。简单地说,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通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以往都有过多次概括,但是,把这三个方面放在一起集中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是第一次,而且在具体内容上也都有所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系统化。

1.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我们过去并没有用过“总依据”概念。至于具体提法,邓小平讲:“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者注)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5]252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6]9;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者注)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7]10-11;等等。

2.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首先,从概念上说,过去都是讲“总体布局”,而没有使用“总布局”的概念。“总体布局”的概念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和使用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8]1173-1174其次,从内容上说,则经历了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或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又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演变。

3.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这个概念在党的十三大以前是很常用的,只是在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后使用较少了,而使用较多的则是“历史任务”、“奋斗目标”、“根本目标”等;至于总任务的具体内容,过去多是讲“实现四个现代化”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只是在进入新世纪后,才经常把“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起作为“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9]2。

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新概括,并不仅仅只是把这三者集中了一下,同时也是具有新内容的。而且这些新内容、尤其是总布局的新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后面各部分都逐一作了展开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2]这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概括,既富有新意,也具有重要意义。其所以富有新意,就是因为在此之前,确切地说是在胡锦涛“7.23”讲话①指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之前,是不曾有过的。理论界以及中央领导集体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概括。邓小平及以其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及以其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胡锦涛及以其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都有过直接或间接的论述,但都没有将其全面而系统地概括为“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所以说胡锦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概括是一个富有新意的概括。

胡锦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概括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是从理论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内涵的“中国特色”,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并且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是完全清醒和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这两大要素有机构成的。如果不能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就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如果只是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却未能科学地揭示“中国特色”的内涵,我们也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有很多人感觉不是太理解,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把有些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都说成是“中国特色”,以至有“‘中国特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之说。现在,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基本内涵。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其次,是从实践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为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我们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务。其一,是要加强和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包括对中国特色的研究。因为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首先就必须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这些特色。同时,提出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只是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这四个方面的特色,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四个特色”究竟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加强和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包括对中国特色的研究,当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指导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二,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说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更鲜明、更丰富,这实际上也就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10]。

五、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2]。

“八项基本要求”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明确提出了这八项基本要求,而且也阐明了提出每一项基本要求的主要根据和理由。具体一点说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因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因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因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和平发展是因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坚持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八项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条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八个基本要求”虽然都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的,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一贯坚持的,但是根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把它们集中起来加以概括和阐述,就像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一样,的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八项基本要求”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使“八项基本要求”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有助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做出科学概括并在以后发展完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做出科学概括并在以后发展完善)和基本经验(即“十个结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做出科学总结并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八项基本要求”。这“八项基本要求”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实践根据、目标指向,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经过党的十八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四个基本”进一步扩展为“五个基本”。“五个基本”都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是立国兴国之基、治国强国之本,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指针。

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全部伟大成果集中起来,把党经历的新考验、获得的新经验、引发的新觉醒集中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深刻揭示了其科学内涵,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政治路线的坚定性和一贯性,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这次,胡锦涛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且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更加充分地显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首先,这种自觉自信是建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奋斗,一再失败的结果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曲折探索之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进行新的探索的理论主题,也是实践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其次,这种自觉和自信是建立在两个时期纵向比较的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非常明显地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简单地说,就是改革开放(或“三中全会”)以前和改革开放(或“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加之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左”的错误,导致一个时期内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严重曲折,从1958年到1978年整整20年里,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直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常严肃和认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开始了新的探索,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30多年来,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正是从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历史阶段的纵向比较中,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再次,这种自觉和自信是建立在国际观察横向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30多年,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等等。我们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在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不仅使我们从我国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中、而且也使我们从国际观察和横向比较中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

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我们坚信:只要高举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3]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张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0]邸乘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概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的体会[J].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5):41-51.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