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足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足球教学的效果。培养大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求教师教学手段、内容、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上好足球课。
足球运动对场地和队员要求相对较低,运动量可大可小,是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高校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良好选择。因此在高职学校中受欢迎度较高,据有关人士对高职学校学生对各项球类运动调查显示。喜欢足球的学生占多数,在学校开展足球课,一方面可以促进机体的代谢,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另一方面,开展足球运动可以使释放心情,减少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可见,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外运动量,对于其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足球运动参与人数可多可少,主要是学生集体和团结意识的培养走向社会后可以成为有效的交际介质。
职业院校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足球教学过程中选择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足球的喜爱。该阶段的学生心理活动较为复杂,思维跳跃性较强。注意周围变化的同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教师如果合理的科学引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取向。
学生对足球有所认识,但是多数职业院校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育专业有一定差距。学期开始第一堂课的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关心的足球知识,尤其是书本以外的知识要详细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学生在心里上的知识需求,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力求收到生动活泼的效果。较为有力的实验效果为在足球教学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帮助学生分解教学动作,让学生深刻理解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学生往往执着于自己喜欢的技术动作,精湛的球艺,巧妙的配合所吸引,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这无异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良好实现。
教学手段的良好运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应当脱离书本知识的枯燥教学,教师应当突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借用图片和较为夸张的错误动作模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案例,课堂上增加一些关于足球的趣闻趣事。结合足球时事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分层教学法的良好应用能够吸引学生学习。
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习层次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不同层次的学生统一教学。尤其是足球教学过程中女生相对学习动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坚持以身体健康和学生的运动参与为体育课程的目标,以学生掌握基础足球动作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技术相对薄弱的同学应当给予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技术动作教学,可以事半功倍。职业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应当是基于身体健康的层面,而不是脱离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任务完成为基准。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提高教学难度,严格要求其动作质量,形成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长期如是教学,学生对足球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为实现终身体育意识而自我形成。
职业院校学生就学习而言,体育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教学评价方式应当以过程评价为主要依据,相对减弱终结性评价现象的发生。足球运动需要在跑动过程中完成,教将课堂教学分解成为若干部分,在教学计划中实现技术动作和知识体系为主。突出学生体育锻炼实用性。为了实现过程性评价在职业院校的科学落实,建议体育教师设立的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相应的技术或者理论知识层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足球技术动作的进步幅度和课堂出勤次数以及学生原有技术水平等等方面进行评价。较为明显的实验教学方式为通过比赛教学实现学生技术和比赛知识的掌握。
足球课程教学在职业院校中较为普遍,但是多数体育教师忽略了学校本身特点。职业院校中有着较多的实验用具和机械工具,如何凭借这些物质条件和场地特点进行足球课程的合理化迁移是体育教师应当考虑的主要教学改革课题。足球比赛的合理化迁移可以包括根据场地情况设置比赛规则,而并不是局限于现有的正规比赛规则。同样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开展,可以结合橄榄球的方式进行,只要是在安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学校特点进行足球课程的优化,结合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均可实现足球课程兴趣的培养。
足球运动是一项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个人意志品质的运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行为习惯,针对性地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足球兴趣,也使得学生轻松的掌握足球运动的技法。
[1]胡济群.高校足球课新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3).
[2]王海钧.浅析高校足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才智,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