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嵩山 张瑜 陈妍兵(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河北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助长了尚武之风的形成,作为历代文化政治活动的重要地域,促使了各家武术的繁荣发展。今天,我们结合当前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民间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就单一拳种本身而言,一个成熟的拳种应为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及训练体系相对完整的技击性运动,即需要具有一定的套路、器械,还需要有一定的拳理,在风格、劲力、练功方法等诸方面别具一格,加之于河北民间武术拳种之繁多,其拳理拳法的多元化更显得窥豹一斑,河北民间武术所涉猎的武林志士,还是从所代表的拳种门派上,均体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
河北民间武术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拳种分布呈现出一定地域性特征,河北省民间武术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燕赵故地的河北人民历来尚武,并传承不衰,从西周倡导农民“一时讲武”起已达三千余年。在上千年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河北民间武术不断汲取营养进行自我更新,其在更新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兼容性特征。
河北民间武术在兼容并收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营养,同时,又将自己成熟的拳理拳法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对周边乃至海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如1928年成立的“中央(南京)国术馆”,在馆内任教的河北武师还参与创建其他省市武术馆,进行武术传播。
战国时期,在现今河北省境内,中北部为燕国之地,南部为赵国之域,所以,河北又以“燕赵”代称,并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河北民间武术,其环境与武术的关系尤为凸现,也再次说明了中华民族之所以形成任侠尚义之风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燕赵故地的河北人民历来尚武,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豪杰英雄辈出。当今,全省城乡练武群众约有几十万人,我省各地七十余县都开展了武术活动。
目前竞技武术成为中国武术的官方商标,“打练合一”的民间武术被肢解,武术文化中“内外合一”的文化思想被功利所取代。民间武术被挤压到边缘地带,日益成为“失语者”。相关专家认为,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表现形式上,竞技武术的发展正逐渐蚕食民间武术的生存空间。
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军事武术很容易向体育项目转化,河北民间武术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舞台,而不得不向养生、健身方向转化。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逐渐地认同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钟情于跆拳道等国外项目,对民间武术的兴趣减少。
在1985年河北武术整理挖掘过程中,汇编的《河北省武术拳械录》不仅属于内部资料没有公开发行,而且在为数不多的现存的或保存完整的寥寥无几。理论研究的滞后,无疑制约了对河北民间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虽然河北民间武术拳种众多,内容丰富,然而河北民间武术的挖潜、继承、推广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一是挖潜有余,整理不足;二是继承不足,推广乏力,很多拳种的传承是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为纽带”,成了民间武术中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优秀民间武术技艺逐渐丢失。
在区域规划上,建议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冀中、冀东、环京津和冀南,首先,在河北境内,河北民间武术的发展应因地制宜,使他们在河北民间武术的传承上具有一定自主权,使其在河北境内的民间武术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的整体。其次,在面向国外传播河北民间武术方面,以冀中为中心,以京津为平台,从而可更加有效的加大河北民间武术向世界传播的步伐。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今天,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保护内容,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备的武术知识产权制度,还难以遏止武术的滥用和流失,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从而使他们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享有应有的权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健康、有序、持久的发展氛围。
河北民间武术文化特征表现为:多元性、区域性、兼容性、辐射性,受区域地理环境,社会民俗民风,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河北民间武术面临生存危机,主要体现在竞技武术的强烈冲击;现代文化生活方式的冲击;理论研究滞后;推广不足,后继乏人等方面。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主题,将河北民间武术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进行继承与传播,才会呈现整体性、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
[1]周伟良.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