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1例

2013-08-15 00:47:14严关平刘武林牟世荣何廷德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408000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检验科408000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408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白血病

严关平,刘武林,牟世荣,何廷德(.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408000;.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408000;.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408000)

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在临床并不少见,尤其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3%,而导致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在新生儿是多方面的,关于其病因国外研究和报道较多,而国内较少,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30min,2009年8月3日出生。系G3P36+胎膜早破,羊水Ⅱ,20mL。出生后健康,轻度三凹症。体格检查:体温36℃,脉博130次/分钟,体质量2 750g。早产貌,哭声可,双肺呼吸音粗,可闻粗啰音,四肢肌张力可。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损伤、早产儿等。

8月3日血液检查,白细胞74.9×109/L,淋巴细胞9.5%,中值细胞13.7%。中性粒细胞76.8%。红细胞4.8×1012/L,血红蛋白202g/L,血小板计数311×109/L。血片分类:早幼粒细胞1.0%,中幼粒细胞2.0%,晚幼粒细胞7.0%,中性杆状细胞15.0%,中性分叶粒细胞63.0%,嗜酸性粒细胞2.0%,淋巴细胞10.0%。发现粒细胞有严重的毒性变,表现为细胞大小不一,外模边缘不整齐,胞浆中出现大量的粗大染深紫黑色且大小不一的中毒颗粒,此细胞占粒细胞的97.0%以上,部分细胞中有空泡。细胞核有固缩或碎裂,核膜模糊不清。用头孢曲松对该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

8月10日复查血液,白细胞18.4×109/L,淋巴细胞28.9%,中值细胞7.1%,中性粒细胞64.0%,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67g/L,血小板376×109/L。血片分类:中性杆状粒细胞6.0%,中性分叶核细胞68.0%,淋巴细胞26.0%。有中毒颗粒细胞下降至17.0%,其余已消失。8月10日血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

2 讨 论

类白血病是机体由于某种因素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类似急性或慢性白血病血象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大量增加[1-2];而且有幼稚细胞出现,它并不是白血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一般情况下类白反应的主要表现在血象,而骨髓象的改变不显著,常有原发病因,随着病因的去除而血象得以恢复正常。常见的病因有感染、肿瘤、大出血、溶血等。根据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的类型不同,可将类白血病反应分为6种,分别是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类白血病反应、红白血病型类白血病反应、浆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等。此患儿是因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3]。除外周血的细胞大量增加和出现幼稚细胞外,粒细胞有严重的毒性变。经过8d的抗感染治疗,该患儿临床症状逐渐得到改善,而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变化。8月3日白细胞74.0×109/L,8月10日18.4×109/L。有中毒颗粒的细胞由原来的97.0%下降至17.0%。由于小儿造血功能还不够成熟不稳定,更易发生类白血病反应[4]。但新生儿发生类白血病反应少见,且多发生在出生后10h至28d(文献[5-6]资料显示发生类白血病反应最小年龄是28h大的婴儿),出生后30min发生类白血病反应尚少见报道,实属罕见。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2]陈方平.临床检验血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4]秦振庭.小儿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6.

[5]王金龙,沈亚娟.新生儿毛霉菌败血症类白血病反应1例报告[J].新生儿科杂志,1997,12(5):234.

[6]张水堂,林碧惠.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合并类白血病反应1例[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308.

猜你喜欢
中性白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9:00
白细胞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英文的中性TA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人人健康(2017年19期)2017-10-20 14:38:31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40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