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喜(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223700)
哮喘是一类慢性气道炎症,日常治疗过程中常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激素类药物治疗见效较慢、单独使用情况下综合疗效也欠佳,临床上正不断尝试其他类药物辅助治疗哮喘疾病。茶碱类药物用于哮喘临床治疗已有50多年之久,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茶碱类药物对炎症控制、免疫调节及支气管的保护均有广泛而独特的效用[1]。本次研究对46例哮喘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辅助茶碱类药物方式治疗,综合治疗效果明显,现将具体临床实践情况整理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哮喘患者,予以茶碱类药物辅助治疗(治疗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7~83岁,平均(43.7±1.6)岁;发病时间1~8 d,平均(4.1±0.4)d;所有患者均曾使用β2受体兴奋剂等药物。另对前期46例未用茶碱类药物辅助治疗的哮喘患者病案进行研究(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42.9±1.4)岁;发病时间0.5~8d,平均(4.2±0.6)d;所有患者均曾使用β2受体兴奋剂等药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在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感染预防及控制的同时,针对性加减用药,慢性哮喘患者予以适量β2受体激动药物治疗;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予以酮替芬治疗。适当供氧,予以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每日琥珀酸氢考250~400 mg混合葡萄糖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逐日减少用药量[2]。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茶碱类药物共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予以0.15~0.3g氨茶碱+150mL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治疗至病情得到控制,病情特殊的患者酌情予以舒喘灵咽部喷雾辅助控制病情。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及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给予体液补充、水电解质平衡治疗,适当选用强力安喘通等类药物感染预防治疗。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停止激素静脉滴注治疗,换用必可酮雾化吸入辅助治疗,随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减少必可酮雾化吸入量[3]。
1.3 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无需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有效: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几乎不需药物治疗,肺功能基本正常;以上几项明显不符,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配合茶碱类药物治疗后,显效28例(60.87%)、有效18例(39.13%),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茶碱类药物配合治疗,显效11例(23.91%)、有效29例(63.05%)、无效6例(13.04%),总有效率86.96%。治疗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哮喘疾病的发生与细胞组分及T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等参入有关,发生上述问题后,患者气管就会出现慢性炎症性反应,随之就会出现与激发因子相关的气道高反应性问题,表现出气急、胸闷、咳嗽、喘息等典型哮喘症状,上述症状在清晨及夜间时段表现尤为明显。目前,临床治疗哮喘常见药有抗胆碱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等,茶碱类药物也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在抗炎、保护支气管、功能调节方面均有广泛的作用[4]。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茶碱类药物用于哮喘的临床治疗中,患者支气管可在药物作用下提升舒张度,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人体磷酸二酯酶的分泌与作用,有效增强人体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度,从而减轻原有症状;茶碱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促进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的活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活性,有效调节局部循环,控制哮喘症状发展[5]。茶碱类药物作用范围较广、效果良好,但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茶碱类药物的应用可不同程度引发胃肠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等[6]。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因为茶碱是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若临床治疗中合理控制用药量、规范药物配伍,就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使用适量的茶碱类药物辅助抗胆碱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类药物共同治疗哮喘,规范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控制及日常活动、功能变化情况,最终治疗结果显示,本组46例患者中,显效28例(60.87%)、有效18例(39.13%),总有效率100.00%,其中有60.87%的患者原有哮喘症状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无需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茶碱类药物的规范使用确实可有效控制患者原有的哮喘症状,患者日常用药也基本得到控制,正常生活、工作也不会受到哮喘病症过大影响,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有相当的耐受性。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可推广茶碱类药物联合常规激素类药物、胆碱类药物等共同作用,以降低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范娟,万朝敏,舒敏,等.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系统评价证据[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67-70.
[2]金美玲.茶碱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CD].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8,2(3):224-226.
[3]贺金莲.茶碱类药治疗哮喘作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3):176-177.
[4]陈壮桂,陈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近况[J].新医学,2009,40(6):351-354.
[5]马欢,李风森,白文梅,等.204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用药状况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986-987.
[6]宋艳玲,郁晓维.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29(7):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