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炬明
(解放军第117医院,杭州 310013)
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学为基础,以使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的基本理念,以医院智能化设施建设为基础,打造医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着重建设临床信息系统,通过智能化基础和信息化系统的有效交互,大力推进医院数字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管理效能,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数字化建设重点在医院智能化和信息化这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智能化设施作为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系统提供高效运行平台;信息系统反过来促进医院的智能化管理,提升服务平台的智能化程度。两者相互辅助,互相促进,共同构成数字化医院这一面向未来的优质、高效医院运作模式。
借医院实施“西特东扩”发展战略,利用新医疗大楼建设之机,对医院智能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以医院大楼建筑智能化系统改造为基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支撑平台;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本着系统完整、高度集成、功能全面、运行稳定、协调顺畅、操作简便的原则,使门诊、住院做到方便快捷,诊疗行为做到及时规范,管理措施严格到位,部队卫勤保障及时高效;做到理念先进、功能实用、使用维护方便和满足面向基层部队医疗保障的特定需求,最终实现医疗现代化、楼宇智能化、平台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建设面向优质、高效、全面信息化医疗过程的数字化医院,这也是军队建设数字化医院(疗养院)的明确目标[1-2]。
建筑智能化是数字化医院的重要基础设施,负责为信息化系统和临床业务提供硬件平台,提供网络通信、设备管理、环境控制等基础服务。医院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反映医院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能力[3],对医疗大楼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建设全面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次医院智能化系统改造系统主要包括两大核心部分:与医院建筑紧密结合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及与门诊、医技、住院等科室业务紧密结合的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其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机房工程四大类系统,33个子系统。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包括移动监护系统、病房呼叫对讲系统、医疗卡应用系统等9个子系统。对于每个子系统,结合医院现状,按照建筑智能化要求,完成相应的基础网络、管理架构、后勤保障、医疗辅助等子系统的规划实施,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打好物理链路基础。
通过在医院中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统,优化医院结构,将高质量的服务与高效的管理有机结合,节省人力、降低运营能耗,最终为患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环境。
以临床管理、患者管理及医院经营为支柱,规划和整合医院现有信息系统,建立以临床数据中心为基础、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以标准的信息交换系统集成平台为纽带的面向临床医疗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
3.1 临床数据中心 临床数据中心是电子病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类临床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地表达、组织和存储,以及在此基础上开放各种标准的、符合法律规范和安全要求的数据访问服务,为医院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数据视图,最终实现辅助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本院建立的临床数据中心由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电子病历内容数据库、患者个人信息数据库组成,符合ISO/TS 18308国际标准的所有患者诊疗数据集;基于国际先进的两层方法进行CDR数据建模,实现电子病历数据存储和概念表述上的分离,适应医学知识的动态更新;基于Open EHR和HL7标准组织的参考信息模型建立CDR基础数据模型,与国际标准接轨;基于PKI体系实现电子签名及一系列安全控制机制,确保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性;此外,还参考美国《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HIPAA),满足对于患者隐私、信息保密等方面的要求。
3.2 系统集成平台 在IHE、DICOM、HL7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覆盖医疗所有业务流程的系统集成规范,开发基于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为遗留的、当前的及将来的系统提供一个统一且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工作流协同的平台。
集成平台在整个集成过程中承担集成中枢的角色,降低集成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可持续性发展。
3.3 信息服务平台 本院采用规范化的信息访问接口满足临床诊疗、科研、管理的各类信息服务需求,建立了一系列支撑各类医疗数据浏览、分析、统计和融合以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和管理的医疗信息服务,建立了一个有序的医疗整体信息化的医疗信息平台环境,主要实现医疗数据信息服务、医疗业务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与审计服务等,对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共有的信息访问、信息分析、访问控制等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系统高度可扩展性以及稳定性,实现开放性的共性医疗信息服务,形成“从医疗到服务再到管理的立体纵深数字化体系”[4]。
3.4 集成医疗终端 本院提出集成医疗终端模式,仅用一套系统,即可方便、快捷、准确的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各种影像资料、检查、检验资料通过一个界面即可实现快速浏览、书写等功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临床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开放式的医疗信息平台以及电子病历集成终端,为医务人员提供数据综合浏览、计算机医嘱录入、病历文编辑管理、知识库管理、临床决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等功能,营造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更安全、更可靠、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数字工作环境。
建设数字化医院,从技术实现上讲,需要为医院构筑一个满足医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长、短期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平台,为患者和家属营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医师和护士营造一个便捷、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为经营管理层营造一个高效、低耗、智能的运营环境,最大程度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
4.1 发挥新兴技术优势 实现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重点关注“十个化”[5]:人性化、全员化、个性化、一体化、社会化、无纸化、无片化、无线化、智能化、前沿化,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实现医院运行过程全方位实时监控预警,统筹管理医疗行为。加强学科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
4.2 注重理念素质培养 促进医院建设全面发展在全院普及信息化新理论、新知识,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始终坚持以患者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规模和效益、适度和超前的关系,以医院建筑智能化为基础,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
[1] 任国莹.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做法与成效[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906 -909.
[2] 董茂生.军队疗养院建设发展转型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8):701 -703.
[3] 蔡正茂.医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28 -730.
[4] 陈昊阳,郝玉清,张凯博,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院管理杂志,2011,27(10):775-777.
[5] 易学明,胡新勇,杨国斌.以信息化平台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