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强,黎 颖,董晓明,史鸿翔,段光锋,蔡 颖
(1.解放军第477医院医务处,襄阳 441003;2.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 200433;3.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重庆 400038)
本院以建设数字化医院为牵引,按照抓规范与抓改革并举,抓基础与上水平并进的工作思路,狠抓医院数字化建设,达到提高效率、提升质量、改进服务和加强管理的预期目标,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能力提高[1-2]。
1.1 党委高度重视 精心筹划部署 医院自受领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试点任务以来,成立了以军政主官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试点工作例会13次,结合医院实际,提出“瞄准前沿、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年完善”的建设思路,制定了效率和效益并重的“双效”型数字化医院发展方案,建立统一规划调控、统一调研论证、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应用推广的“四个统一”运行机制。
1.2 广泛调研论证 科学组织实施 为确保数字化医院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医院先后到解放军总医院、福州总医院、武汉总医院、南京总医院和西南医院等单位学习求教,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多次召开党委会、办公会、中层干部会认真分析数字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确定数字化医院建设项目。总部和基地党委、首长也非常重视,先后率工作组6次来院检查指导,具体帮带,为数字化医院建设明确方向,疏通渠道,协助医院共同研究制订医院数字化建设方案9套,应急处置预案5项,有力促进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1.3 借梯上楼育人 加大人才引进 为有效解决制约医院数字化建设人才短缺的瓶颈,医院按照“军地融合、分类培养、积聚人才”的工作思路,主动联姻、借势强身。在总部和基地首长、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等单位签订帮带协议,定期邀请资深专家来院帮带指导,突破性地选送17名科主任进行短期进修,并向总后申请各军医大学博士来院代职帮带,帮助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同时,积极融合地方教学资源,先后到武汉大学、三峡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高校引进短缺人才。近年来,共招聘地方院校各类人员50多人,组织在职干部进修短训43人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人才缺乏而制约发展的问题。
2.1 科学整合基础信息系统 构建医院信息“高速路” 以新建和改造医疗大楼为契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数字化楼宇自控、安全防范、综合布线及车库管理等基础信息工程建设。自筹900余万元,先后建立新的标准化网络中心机房,改造通信机房,更新了服务器,并对全院网络布线进行改造升级。依托联通公司信息基础设施,敷设过江光缆,实现两个院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主干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和质量。通过建设构建了“五大信息平台”和15个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医院工作流程全覆盖、电子病历全集成,医疗设备数字化、业务工作无纸化、病案管理电子化、汇总统计智能化、办公办文网络化的“两全、五化”功能。
2.2 逐步实施医疗网络化覆盖 开辟官兵就医“直通车” 为有效解决官兵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引进“一卡通”和排队叫号系统,设立专门的候诊区和分诊窗口,实现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查询一卡通行,提高了门诊效率;新建实验室信息管理(LIS)系统,将过去繁杂的工作统一到联网平台上,缩短报告时间,通过联机自助式服务系统,仅需输入手机号码即可得到检验结果,为广大官兵提供便捷的就诊、查询手段;引进开发了智能医、护、患呼叫系统,提高护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人性化水平;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仅为体系官兵和老干部提供全时制、全过程的“零距离”健康服务,同时也与全军优质资源搭建起“快捷通道”,使体系官兵和老干部在院内就能得到全军名院、名家的诊疗服务。
2.3 努力开发数字应用软件 增添信息管理“助推器” 按照加强数据融合、分析,突出精细化、适时化管理的思路,重点加强对电子病历系统、全成本核算系统、后勤业务通用办公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使这“四大系统”成为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为主线,以电子病历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电子病历与门诊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电子病历与临床辅诊检查检验信息系统无缝连接为重点[3],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技术质量。按照精确、实时的管理要求,在全院范围进行清产合资,建立资产账目,初步完成全成本核算系统,对全院经济活动全要素、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积极应用后勤业务通用处理平台,实现办公文件网上呈阅,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
3.1 坚持面向战场转化 加速战时应急保障力生成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络,终端安装后勤训练等级评定系统,使参训人员利用医生工作站就可以开展网上学习和模拟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训矛盾;运用战时心理疏导测试软件,为基层部队官兵提供心理咨询、舒缓心理压力;全面应用后勤装备数质量管理系统,规范后勤装备的使用管理,确保各类装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在野战医疗队训练中,借助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了野战物资管理系统、野战电子病历系统,优化救治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同时,按照平战结合、便捷实用的原则,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主动投入10余万元,自主设计改造健康体检诊断车,可同时开展超声、心电、检验及妇科检查,提高野外卫勤保障功能。并形成“野战及平时出诊简易超声工作室的研制”“野战小夹板的改良及应用”“医学检验平战转换标本运送车的研制和应用”等一系列应用成果。
3.2 坚持面向官兵医疗需求转化 不断拓展为部队服务范围 先后采取合作融资、自筹资金等方式,引进了PETCT、γ刀、核磁共振、全数字血管造影机、宝石CT等多种高精尖数字化医疗设备,全部免费向广大官兵和老干部开放,有效提高诊治水平。同时,大力开展“巡回医疗到一线”活动,携带自主研发的健康体检诊断车和配备的X线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便携式超声仪等诊疗设备深入基层,建立军人电子健康档案,使基层官兵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院内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共为体系部队官兵、老干部和家属进行健康查体17 000余人次,赠送药品和设备近30万元,为官兵和老干部补贴医疗经费1 100多万元,官兵的医疗满意率上升到98%,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军事和社会效益。
3.3 坚持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不断增强现代化管理效益 全成本核算系统的引进运用,将医院人、财、物集中统管,集约使用,做到条码化管理、封闭式管控,有效减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后勤业务通用处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实现无纸化办文、网络化办公。通过对医院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在医院各类重要场所、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实现可视化管理。内部网站、数字图书馆、网上论坛的开通,为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化的沟通手段。医院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医保、农合患者实时网上结算。作为数字化医院建设核心的电子病历系统,将医疗、护理、辅助检查的全过程贯穿一体,在任何一台电脑上调阅全院范围医疗数据、查看费用明细和病历信息,真正形成了以“军字一号”系统为中心的医院管理网络,变传统的医疗统计为医疗监控,变终末管理为全程控制,真正做到数据可知、质量可控。
[1] 张雁灵.实施数字化卫勤工程引领我军卫勤战略转型[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1):10004 -10008.
[2] 刘运成.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8.
[3] 刘运成.“军字一号工程”吹响新的进军号角——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总体构想[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1):10023-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