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①

2013-08-15 00:51赖牡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对象

赖牡丹

(漳州师范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生活世界理论并非首先由哈贝马斯提出,在他之前已有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过探究。其中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对哈贝马斯的影响颇大。但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不是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的机械搬运,而是在其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新见解。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偏离“生活世界”,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视阈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若干思考。

一、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理论解读

(一)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运行的视阈

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必须运行于其中的视阈,每个参与者都无法脱离生活世界,从而对他们的行为环境进行解释并重构他们行为的知识。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者总是在他们的生活世界境域中活动,他们本身作为阐释者,与他们的言说一起属于这生活世界,但他们不能够以类似于指称规范、经验或事实那样来指称“在生活世界中的某种东西”。生活世界作为“提供了指导我们共同生活、共同经历、共同言说和共同行动的知识。作为共在的我们,只有在日常语言的交往互动中才能获得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和规范,而生活世界就是这种知识的源泉。”[1]这种知识具有“绝对的明确性、总体化力量和背景知识的整体论”三个特征。“绝对的明确性”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以共同的生活世界为背景,因此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按照生活世界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我们的行为具有绝对的明确性。“总体化力量”即在生活世界中的人们处于统一的生活中,因此具有相互理解的公共性基础,从而形成社会合力。“整体论”即我们的生活世界是各种成分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中展开的。

(二)生活世界是相互理解的“信念储存库”

所谓“信念存储库”是指“为交往行为参与者提供创造性见解的源泉,以满足在一定环境下由共同承认的‘解释’ 所产生的相互理解的需要。”[2]也就是说,生活世界为我们进行交往互动提供以语言结构编造出来的、可在交往共同体中进行交流的“信念” ,而这种信念是交往参与者进行认识与行动的力量源泉。这种“信念存储库”越完满、越深刻,就越能够为在生活世界的交往参与者提供坚定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在交往过程中拥有优先地位。生活世界具有三个知识性特征:绝对的明确性、总体化力量、背景知识的整体论。这三个知识性特征使生活世界构成了人们交往行动相互理解的背景,同时给解释交往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满足了交往参与者在行动情境中产生的相互理解之需。

(三)生活世界的结构要素:文化、社会、个性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个性三种结构。在文化层面上,人们在已有文化资料的包围中进行相互沟通,同时人们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还会不断传递和更新文化的知识。在社会层面上,交往不仅可以调节不同意见或社会行为,而且会促使社会整合和人类找到归属感。在个性层面上,交往行为可以使人们之间相互沟通,从而使交往参与者不断社会化,同时也使交往者建构自我价值观。文化、社会、个性三者在生活世界中起着不同作用。“文化”作为生活世界的一个子系统,它起着传统储存器的功能,也即我们前文所说的“信念储存库” 。“社会”在哈贝马斯看来是一种合法的秩序,社会世界就是一个规范性的世界。“个性”作为生活世界的结构要素,它强调的是参与者的内在条件。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本身就是结构性的,文化、社会、个性这三种要素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只有这三要素保持良性互动,生活世界才能处于健康状态,而不至于产生危机。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是指“充分运用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运用科学知识的力量,增强吸引力与说服力,提高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与趋势。”[3]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强调了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确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涉及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各种相互联系、交叉作用的思想要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无疑有助于把这些思想输送给教育对象。但是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容易导致忽视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它的掌握不仅仅要把握其理论方面,更应该把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真切切地关注生活、服务生活,使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品德的一部分。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并经过教育对象内在的转化、思考,从而外化为教育对象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才能算真正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对教育对象起不到任何教化作用。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教材缺乏可读性,与实际联系不强,影响了教育对象学习的主动性。教材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二是课程内容脱离生活。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在强调知识化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饱含生命体会和情感感受的生活实践过程,执意把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世界中脱离出来,认为受教育者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看法是极其错误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

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是指用理想主义的视角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结果,它在现实生活之上假设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天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育完美之人。但是现实的生活中是很难实现培育完人的目标,从而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对于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希望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自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是由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共同决定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理想化,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地质大学等8 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和学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日渐增多:72.3%的大学生对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感觉一般或不满意;57.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压力很大或者较大。压力来源主要是(多选):就业压力(77%)、学习和科研压力(59.8%)、经济压力(26%)、情感压力(22%)和人际交往压力(19%)。[4]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大学生亟待解决的就业、生活、学习压力等问题,与现实部分脱节,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在面对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改革和传统社会相碰撞而产生的多种诱惑时,大学生常感到不知所措,却又无人引导。久而久之,教育对象开始对学校所强调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断层感到困惑,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以及存在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非正常关系也强化了学生这种失落和矛盾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任感。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多地强调人对社会的绝对服从,忽视了教育对象的本身价值,人在生活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一味追求的是社会利益,过分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忽视了人的本身需求。马克思指出,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这两个属性缺一不可,在强调人的社会性时,也必须重视人的自然属性,对人的实际生活需要予以重视和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施行的是单向的、强制性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把教育对象的服从、顺从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的突出表征之一是教育者单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这势必使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指出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更需要教育者注重学生的能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具体考核,使学生正确认识外界、认识自身、认识外界与自身的关系,成为各具特质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实际工作中却不尽如人意。2007 年4 月23 日,中国青年报以《学生不欢迎,老师很茫然》为题报道了北京市海淀区一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情景:“坐满百余名学生的课室内,十几台笔记本电脑显得特别‘扎眼’ ,有人在浏览网页,有人下载电影或网络聊天。认真听课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多数不是睡觉就是看英语书。类似这般的沉闷气氛,在部分的高校政治课上已经司空见惯。”[5]究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需要,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生活世界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实践—建构”学习模式

在哈贝马斯看来,生活世界是人们进行交往的视阈,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又是实践的,人们进行的交往就是一种实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离“生活世界”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偏低,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失,站在生活世界的高度上,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路径。实践—建构学习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的。

实践—建构学习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对象学习的动力来源于生活世界,只有让教育对象融入生活世界,在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才能使其得到发展。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实践的呢?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且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实践而确证其存在。而人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为了满足人的实践需要。那为什么实践是个体发生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呢?因为在实践活动中,有助于教育对象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知识的理解,为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实践—建构学习观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实践中基于以往的经验不断建构出新的经验的过程。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志是看教育对象能够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建构起新的经验。

实践—建构学习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学习不仅具有能动性、双向性、实践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情境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总是弥散在生活世界之中,弥散在人际交往的氛围中,始终见诸于具体的情境,没有抽象的、独立于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书上、从课堂里学习的内容不是真实的思想道德,也没有内化为学生心理、道德经验的一部分。所以较其他方面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依赖性更强。另一方面,因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的学习会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个体尽管可以选择和超越,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它们的影响。因此,教育对象的学习始终是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

(二)重视生活世界的内在结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文化、社会、个性这三方面的内容,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的文化传承、社会合作和联结、个体社会化这三大教育功能。

在文化层面。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真切切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时代的背景和特点,注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一些不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内容要及时调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中外优秀精神资源的同时,又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

在社会层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社会密切联系。教育对象在生活中与社会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如果教育内容与社会密切联系,就能够激发教育对象学习的动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行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断触动教育对象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教育对象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注重实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教育对象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在我国由来已久,孔子主张“学以行则止” ,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方面,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势在必行。

在个性层面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教育对象的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通过与教育对象深入探讨,引导教育对象客观正确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使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修养符合客观实际状况,与社会及自身的需要对接。为了更好地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高校有必要探索一些新路径。而推行和完善本科生导师不失为良策。高校推行导师制是在班主任制和辅导员制的前提下,每名学生配备一名老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进行个别指导和教育。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地加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沟通,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1]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张向阳.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评述[ D] .兰州大学,2004.

[3] 王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的涵义及其建设途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5.

[4]管永前,周成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问题与对策——来自北京部分高校的调查[J] .晋中学院学报,2008,(5).

[5] 朱红梅,崔慧霞.心灵对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想境界[J] .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对象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