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娣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钟灵毓秀的自然景物,给人们带来了视觉感官的艺术感受,高度的审美和精神享受。历代紫砂艺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经过艺术的提炼、抽象与具象的表达,把大自然的奇美之色融于壶体,塑造出了千姿百态,造型奇巧,艺术语言丰富的紫砂艺术作品,表达的情感与紫砂壶的情境相融的壶艺作品越为上乘。宜兴紫砂陶与宜兴的“竹之海洋”渊源颇深,以竹之形态造壶,历史悠久。史料中最早记载宜兴紫砂竹壶,为清代吴梅鼎在为紫砂壶作的赋中写到:“竹节之清,清贞无比。”现存传器中,有许多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壶,最早的紫砂竹形茗壶为明万历陈仲美作的束竹柴圆壶,其后又有时大彬的束竹柴圆壶、邵大亨的龙头一捆竹,民国冯桂林的五竹壶等等,竹壶有多种形式,变化无穷,壶型奇巧,立意新远者众。
笔者对竹壶多有研究,作品不拘于一格,常作创新壶形。《祝福》壶也是依据竹节的形态塑造的一款竹壶,“竹”与“祝”谐音,“壶”又与“福”谐音,因此取名为祝福,表达美好的祝愿、祝福之意。
《祝福》壶打破了传统的造型模式,在壶艺塑造上作了改变。紫砂壶在造型时,一般壶嘴、把与壶口在一个平面上,而在创新时有时不在同一平面上,这些形式风格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壶体的造型,此壶壶身、壶盖形为一体,一般无颈的紫砂壶,在制作时,嘴与把的排布安放都会略高于壶口。而笔者的这款《祝福》壶,壶把、壶嘴顶点皆高于壶口位置,处于壶钮的中心位置。这一位置的设定使得壶流的下唇与壶口取得水平。流与把相对应的位置设计使得在重心不处于偏移。壶嘴、把超高了才能体现壶的气势。
此壶造型以竹节塑造,线条间的变化是塑造壶形时的要点,既包含弧线、曲线等等线条的长短变化和直曲线的运用,气势稳重而挺拔。壶嘴呈三弯流形,竹节造型使得壶嘴筋骨俱全,刚直遒劲,壶嘴口小,壶流三节,形态逼真。壶把作弯曲的竹节造型,自下而上粗细过渡,在壶肩处收势又向把内作一小段弯曲,曲而不柔,刚柔相济。壶身虽为扁圆形,但是壶身上有筋纹分割,例如壶身中央作一条穿越壶盖、壶钮的突出线条,壶把、壶嘴贴合的壶身块面也作削平处理,作90度倾斜来看也为竹节造型,十分富有动感和艺术气息。微微起伏的圆平盖面与壶口取平,吻合紧密,竹节作钮自然盘曲在壶盖上,匀称而有韵致。
以竹形造壶,角度各异,颇具动感。壶形朴实无华,宛若天成。壶腹处以艺术象形字体镌刻“祝福”二字,字体有书法艺术又有绘画和动物元素在其中,别有风味。以鹿形作福的偏旁,以羊首、鹤首作福字的上半部,以红和白两色装点与祝福二字以墨色铺就,显得文人气息浓厚,完美地展现了紫砂之风华。
《祝福》壶,自有刚正不阿的态度和气势,气节高远,将紫砂造型艺术与书法艺术有机的结合,以书画之道品塑竹之妙,将紫砂壶的花货艺术发展到极致,其别具风味的造型结构,也是一种突破和巧妙的装点。外秀富有内涵,浑厚又富有诗意。
《祝福》壶整壶器型气势磅礴,细节处理浑然天成,造型轮廓线曲直变化,选用竹作为装饰手段,很好地体现了其积极向上的创作主题,充分体现了壶艺的多样变化。此壶创意感十足,切合壶艺,真正能体现出壶的主题。风格清雅、线条流畅简洁,隐含了祝福的心愿。它既有传统风格,又有新的创意,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含量。
[1]《陶瓷造型设计》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江苏人民出版社
[3]《宜兴茶壶的造型与纹饰》 美国谢瑞华 刊于台湾 《中国茶壶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