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例

2013-08-15 00:49戴楚洲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武陵山土家族苗族

戴楚洲

( 张家界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南 张家界 427000 )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市等地。近几年来,这些市(州)政府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势头较好。但受资金、技术、人才和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在现阶段,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必须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支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税收政策,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历史发展中,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形成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张家界阳戏、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打镏子、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年、三棒鼓、酉水船工号子、辰河高腔、花灯戏、目连戏、傩戏、挑花、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古歌、苗族民歌、湘西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服饰、盘瓠传说、苗画、苗族蜡染技艺、踏虎凿花、彩扎、苗族四月八、苗医药、靖州苗族歌鼟、侗族芦笙音乐、侗戏、侗锦织造技艺、辰溪县茶山号子、龙舞、赛龙舟等。

(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溪州铜柱、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马田鼓楼、龙兴寺、里耶古城遗址、老司城遗址、高庙遗址、高椅村古建筑群、洪江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凤凰古城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贺龙故居、沈从文故居等。

(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有凤凰县、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芙蓉镇、泸溪县浦市镇、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和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等。

(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有永定区罗水乡(项目名为土家族茅古斯)、永定区王家坪镇(诗社)、桑植县瑞塔铺镇(土家族花灯戏)、慈利县龙潭河镇(板板龙灯)、永顺县大坝乡(毛古斯舞)、永顺县砂坝镇(土家族山歌)、保靖县葫芦镇(苗族鼓舞)、龙山县农车乡(土家族摆手舞)、龙山县靛房镇(土家族打镏子)、龙山县兴隆街乡(三棒鼓)、龙山县苗儿滩镇(土家织锦)、古丈县默戎镇(苗族鼓舞)、吉首市丹青乡(苗族山歌)、吉首市寨阳乡(苗鼓)、吉首市社塘坡乡(苗鼓)、吉首市双塘镇(阳戏)、凤凰县柳薄乡(苗族银饰锻制)、凤凰县山江镇(花鼓)、泸溪县合水镇(踏虎凿花)、花垣县(苗绣、织锦)、麻阳苗族自治县(绘画)、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苗族歌鼟)、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芦笙)、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侗族芦笙)会同县沙溪乡(唢呐)、溆浦县低庄镇(辰河戏)、中方县铜湾镇(霸王鞭)等。

(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09年,湖南省民委对全省40个村寨授予了“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湖南武陵山民族地区被湖南省民委确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联系点的有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花垣县边城镇隘门村、凤凰县山江镇冬就村、凤凰县落潮井乡沟良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地笋村、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冲首村、桑植县利福塔乡苦竹寨村和张家界市王家坪镇石堰坪村等。

二、湖南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以来,张家界市民族演艺业一枝独秀,涌现出《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烟雨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西朗卡普》等一批全国性的高端演艺节目。2010年,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评出35家“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演出类”第一批名录,张家界市《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名列其中。2012年初,张家界魅力湘西艺术团的民族舞蹈《追爱》节目成功登台央视春晚。2012年 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湖南省送演节目《追爱》,并作出批示:“衷心祝愿你们神歌远扬、魅力四射。”据统计,2010年,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9.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8 %,成为张家界市支柱产业。2011年,张家界市旅游演艺业总产值超过4亿元,接待观众 200万人;慕“戏”而来,重游张家界市的“回头客”占游客总数的30.5 %。

三、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措施

2003年,国家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明确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按照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1]。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2]《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了11个重点行业为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十分广阔,对于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是个重大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骨干企业

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建设张家界老院子文化产业园区和桑植县老观潭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吉首市“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项目得到湖南省文化产业办高度重视,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产业重大项目。2012年 7月,“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进入湖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名录,已被列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1号工程。

“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位于吉首市乾州新区文峰山境内,项目建设占地6.19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5.2亿元。依托吉首市整合文化资源,建设集会展中心、演艺中心、湘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博物馆、旅游产品加工园、文化遗产产业一条街于一体,把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会展中心、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武陵山区旅游商品博览中心、武陵山区民族文化影视拍摄中心。目前,该项目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和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保护特色民居,修建博物馆等。

(二)大力发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族文化演艺业,加快形成一批民族文化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促进演艺主体多元化

培育演艺中心,推进湘西州民族歌舞团改制,组建演艺集团,在凤凰县、吉首市办好民族演艺节目。为加强凤凰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已被列入湖南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烟雨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城”于2012年开工,建设周期为3年。一座总投资为55亿元的“烟雨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城”将崛起于沱江上游,它分为民族文化部落、山水实景演出、生态休闲庄园、休闲度假山庄、福田村等5个部分。与此同时,应组建企业化模式管理的演艺联盟,完成以影视艺术、大型演艺为主的影剧中心建设。

(三)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打造吉首市区至德夯的民族文化峡谷,保护古村落文化,展示桥文化。2012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矮寨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正式启动,成为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启动实施的第一个重点项目。吉首市以“矮寨奇观景区”为核心,打造具有“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特色的“文化大峡谷”。矮寨奇观景区由峒河、矮寨、德夯、小龙洞四部分组成,拥有一级景点18个,并已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等称号。这些景点处于一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峡谷之中。矮寨特大悬索桥高悬峡谷之上,古老的苗寨在峡谷中如彩线串珠,色彩斑斓的民族盛装在溪水边时隐时现。投资60亿元,建设矮寨奇观景区幸福度假区项目。科学开发“乾州古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成乾州文庙、杨岳斌故居、罗荣光故居、九福堂、观音阁和城隍庙的修缮,对 76栋有保护价值的古代民居实施挂牌保护。2012年,“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迎来“新生”。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入主洪江古商城,致力于保护洪江古商城,开发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整合旅游、传媒、产业等各方面资源,形成集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媒体传播于一体的“黄金组合”,修缮古商城,挖掘古城文化,营销洪江古商城。

(四)精心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保护和展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组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展示中心和营销市场。加强对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洪江古商城、通道侗族古建筑群、会同高椅古村、新化梅山武术、龙山里耶秦简、傩戏、土家摆手舞、慈利板板龙灯、苗族“四月八”、张家界阳戏和桑植民歌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打造芙蓉镇景点圈,整合芙蓉镇、猛洞河、不二门和老司城等景点。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是湘鄂渝黔土家地区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老司城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且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严格控制保护范围,明确相关部门的保护责任。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老司城遗址抢救保护工程方案的批复》,城墙遗址以现状保护为主,确保遗址安全。建设通道侗文化旅游基地,以芋头侗寨、皇都侗文化村、坪坦风雨桥群为核心做好保护性开发工作。

(五)扶持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实施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发展少数民族节会产业,尝试民族文化实景演出

积极扶持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文化节、芷江和平文化节、通道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大戊梁歌会、沅陵全国龙舟赛、《张家界·魅力湘西》、《宝峰湖·梯玛神歌》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大型山水实景及精品演出,建设旅游演艺基地。建设“芷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完善和平文化产业园、妈祖文化产业园、抗战文化产业园和台商产业园等基础建设。建设“张家界特色画院”,新建砂石画、玻璃画制作基地。

(六)加强民族博物馆、民族美术馆、民族图书馆、民族群艺馆、民族文化宫和民族剧院等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族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投资20亿元,在张家界市永定区阳湖坪镇建设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的“张家界市九龙溪民族文化中心”,向国内外中高端游客展示中国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回族六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原生态历史文化,荟萃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艺术、民族工艺、民族节会、民族体育之精华,以功能区形式,打造国内外一流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七)抢救濒临失传的民族工艺品,传承织绵、挑花、绣花、印染、雕刻、编织和制陶等民间绝技

资助民族工艺品传承人,提速民族工艺品资产化,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精美实用的旅游纪念品。重点支持蜡染、制银、织锦、刺绣、根雕、石雕、民间剪纸、西朗卡普、傩戏面具等民族工艺品的发展。“湘西坊”锦绣乾城旅游商品街,位于吉首市乾州古城内,集旅游观光、旅游商品加工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休闲娱乐“四位一体”,是民间工艺人才培养基地、旅游商品展销基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基地。“湘西坊”已获评为“湖南省旅游商品示范点”。“湘西坊”共有100余商户进驻。其中,众多商户是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八)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城镇和旅游街区,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

推进特色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开发,改造建设中心城市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城镇民族文化艺术馆,支持建设民族文化影视中心。重点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的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的建设。贯彻落实《湘西州里耶古城保护条例》,指导里耶镇政府依法实施 “四古”保护工程(古镇、古村、古迹、古址),形成“一带、一址、一村、十二景点”的格局,使该镇成为一颗闪亮的文物保护明珠。“一带”,是指打造沿酉水河历史风貌景观带,以古城池、古墓群为重点,彰显历史景点与历史特色,控制沿河的生态环境,加大完整保护力度;“一址”,是指里耶战国秦简古城遗址,其中有发掘出了3.7万枚秦国简牍的一号古井;“一村”即长春村落,其建筑依山水而建,再现了姿态各异的空间形象和聚落景观;“十二景点”是指战国、西汉、东汉三座城池和与三处古城池时代相对应的数以千计的古墓群,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母亲墓地、明清古街区建筑群、绿园民俗广场、万寿宫、里耶秦简博物馆等。

[1]韩骏伟,胡晓明.文化产业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武陵山土家族苗族
土家族情歌
诗二首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