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文 孔国庆 杨康贤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2.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3.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近年来,学术界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可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校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于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教育、研究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使命,只是在具体的表述上有所不同。李延华、李文耀认为,高校是和谐思想舆论氛围的积极营造者,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先进理论阵地的构建者和服务社会的先行者,因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传承和发展、示范和辐射、深化和认识的基础性作用[1]。梁伟新、魏建丽认为,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应发挥传递文明、传承文明和传播文明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辐射、示范和引领功能[2]。沈葳、章东辉深刻地论证了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他们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要求,高校是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3]。张敬斌认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思想文化建设的基地和向青年传播价值观和进行思想引导的场所,发挥着重要的途径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思想共识[4]。石竹青,李晓艳则认为,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思潮引领等方面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高校应该发挥理论研究优势,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高校要发挥宣传和高端引领优势,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宣传引领者[5]。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得到较高程度的认同,这充分说明高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学者们也认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楚爱丽通过深入研究,认为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中立化、模糊化、市场化和混淆化等特点,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他们指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在内化阶段、外化阶段,还普遍存在内外化相脱节的问题。所以高校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自我教育等方面下功夫[6]。傅建芳、杨天泽认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由于受到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相悖的思想观念的侵蚀,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暴露出重才轻德、人生理想信念淡漠、个人道德修养水平较低、道德情感比较缺乏、厌学风气比较普遍和审美品位比较缺乏等问题。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的特点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并存;在理性信念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与动摇并存;在理论精髓方面,部分大学生的认识与实践相脱节;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部分大学生不能够知行统一[7]。张忠良对影响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片面认识或错误认识;二是作为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的缺失;三是道德弱化、道德约束力下降。认为以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淡化和边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增强,导致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感到困惑[8]。此外,张祖晏认为,随着高校扩招,一些学习成绩一般、思想道德素质低、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也进入了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而整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加之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9]。
新形势下,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被大学生理解、认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必须把原则方法的调整和改进作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研究。对此,黄岩、谢嘉梁认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主多样”和知行统一的原则[10]。陈为认为,高校在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原则:系统化原则、个性化原则、贴近生活的原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强,实效性减弱。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实际,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此,刘艳秋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但存在教育方式陈旧呆板,缺乏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削弱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本出路在于改革过去的教育方式方法,采用“对话式教学”促进教学相长,“延伸式教学”构建高效教育模式,“探究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情感式教学”感染打动学生,“辩论式教学”激荡学生智慧[12]。
关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人员认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徐之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以时代精神作为现实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13]。对此,伍腊梅进一步认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抓住灵魂,深入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要突出主题,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精髓,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要打牢基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14]。刘福州则认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按照时代要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解答基本理论问题;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整体优势,回答时代前沿问题,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解决基本道德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八荣八耻”实践教育,增强自律意识[15]。其次,季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发挥的角度,提出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大学生科学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健康成才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理性报国;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16]。刘九万认为,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不断赋予教育内容鲜明的实践特色,实现三个结合,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文明、社会特色结合起来,凸显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必须同中华民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必须结合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及时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赋予教育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17]。第三,毛红忠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上进行研究,认为一要引导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二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三要引导大学生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四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道德意识[18]。
关于高校践行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研究人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基本途径。张忠良提出,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举办讲座、演讲比赛和征文等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外,要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学分、评优、毕业挂钩和将道德考核作为学生考评的内容之一等方式,来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9]。张敬斌提出,高校始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具体来说,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正确导向,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培养践行主体,在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上下功夫;突出教育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时代特点,师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创新教育方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抓好载体建设,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20]。傅建芳、杨天泽认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特别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载体;新媒体技术是重要手段;心理咨询是有效方式;社会实践是有效载体;自我教育的强化是重要的内因;规范的管理是必要条件;人文资源的整合是价值情景[21]。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融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讲坛、论坛、第二课堂、校园网络资源等教育载体的作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网络环境、师德师风环境和家庭社会环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长效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转化为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标尺和自觉追求[22]。毛红忠认为,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要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知识基础;二要拓展教育思路,通过比较式背景教学认识各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辨别能力,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密切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23]。为此,要积极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力量,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体制机制。要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最关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际作用,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坚持教学相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强大的合力作用。
[1]李延华,李文耀.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浅论[J].教育探索,2007,(7):78-79.
[2]梁伟新,魏建丽.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J].党史博览(理论版),2008,(7):24-25.
[3]沈葳,章东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格局建设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9,(6):90-92.
[4][20]张敬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69-70.
[5]石竹青,李晓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增强之路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73-75.
[6]楚爱丽.影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问题调查和原因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8,(1):138-140.
[7][21]傅建芳,杨天泽.多元文化背景下拓展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32(3):131-135.
[8][19]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高校理论战线,2007,(5):39-42.
[9][22]张祖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50-52.
[10]黄岩,谢嘉梁.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103-106.
[11]陈为.大力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182-183.
[12]刘艳秋.关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83-86.
[13]徐之顺,杨斌.论高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学海,2008,(5):17-21.
[14]伍腊梅.多元文化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初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87-89.
[15]刘福州.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5):19-21.
[16]季芳.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87-88.
[17]刘九万,高云峰.当前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J].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64-66.
[18][23]毛红忠.高校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河南教育,20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