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巧
(台州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海洋文化只有“生态化”才能实现海洋文化的良性循环发展。海洋文化生态是指可持续发展海洋文化生存和发展所处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1]目前台州海洋文化旅游景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所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中生态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生态文化角度,探讨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以期对于促进台州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形态、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和手段。它包含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精神层面指的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生态伦理准则;制度层面指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物质层面是指生态主题公园、生态博物馆以及相关技术设备等,反映人类的生态价值观,展现人类的生态环保成就和能力。[2]由于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各地生态文化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生态文化建设要区别对待。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文化呈现新的特点,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
海洋文化是人类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在所处的海洋环境中不断调整和更新的过程。它包括人类对海洋潮汐、波浪、滩涂、生物等的认识,对舟楫等交通和劳动生活工具及生产方式的进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有关海洋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与神话故事等。[3]海洋文化旅游是以感受、体验海洋文化为特征的旅游,是一种文化知识含量很高的旅游产品。游客可深入体验大海独特魅力,得到全方位的精神与文化享受。[4]海洋文化旅游是体现海洋生态意识、生态观念、生态价值的重要依托,是链接生态文化与海洋生态及海洋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方式。
可持续发展海洋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生态化过程,是实现海洋文化良性循环发展的保证。
台州地处我国黄金海岸带的中部,九县(市、区)中六个濒临东海,海域辽阔,海洋文化丰富多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台州三面环山,东濒大海,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海岛风俗、渔船文化、人文景观等,沿海渔民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不断征服海洋,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渔家民俗风情,如沿海渔区多天后宫、渔师庙、渔民祭祀活动和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等,活跃了渔村文化生活。又如“送大暑船”祭海活动是为了迎接农历“大暑”节气,同时祈求来年渔业丰收、生活安定美满。这项民俗活动2009年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如石塘“大奏鼓”是流传在温岭石塘镇箬山渔区的民间舞蹈,源自闽南,是一年中渔民的狂欢,被《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称为中国惟一一个渔村舞蹈,是中国渔村第一舞。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扛台阁、七月七日小人节等节日风格独特,展现古老的闽南风俗生活。
(二)源远流长的海洋商贸文化。台州商贸文化历史悠久,从秦汉至魏晋南朝的六七百年间,章安一直是我国古代县治,沿海港口,军事要地,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造船业、海上航运、海洋贸易等兴盛繁荣。东吴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东南沿海、南海和台湾物产风情的海域地方志,以临海郡为主体说明了当时台州与南海、台湾等地活跃的海上贸易。唐代的海门(今椒江)是重要的对外商埠,曾有“贾胡百市、楼船万柯”的繁华景象。自五代至两宋,吴越与两宋商船占主导地位。现今的临海汛桥、黄岩柏树巷,在宋代是海商贸易和聚居之地,有“新罗屿”和“新罗坊”之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海门港正式立埠通商,此后,街道一派繁荣景象,曾有“小上海”之称。[5]
(三)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台州在2000多年间,发生过反元、抗倭、解放等战争,形成了独特的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第一个反元的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台州黄岩人),不满元朝统治,劫夺海运皇粮,称雄浙东。14-18世纪的400年间,台州倭寇海盗猖獗,明抗倭明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取得抗倭斗争的九战九捷,形成了台州正月十四吃“糟羹”、温岭新河“九月九,拜戚公”、吃“光饼”、戚继光抗倭故事、练兵故事等民间生活习俗和文艺,以及桃渚古堡、三门戚令公去思碑、临海戚公祠、温岭南塘戚公奏捷实纪碑、黄岩戚继光将军绝倭碑、椒江海门卫城、金清戚继光庙等近20处遗迹,遗迹之多,实为罕见。
1955年1月,“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胜利,整个台海的战略布局发生了改变。“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已被列入《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亭旁起义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纪念地”等都是台州较为成型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
(四)独具特色的海洋建筑文化。台州的海洋建筑独具特色,如海塘坝、观海台、石屋等,是劳动人民为了适应海洋生存而建设的特征建筑。台州自古以来多台风,堪称“台风之州”,历代海塘遗迹体现了台州人视死如归、敢于冒险、众志成城、合理规划、围海造田、海涂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现代的300多公里标准海塘成了百姓的保命坝,为保卫家园立下大功,真正成为了“生命线”。海塘、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还有素有“画中镇”、“东方的巴黎圣母院”、“画家的摇篮”之称的千年阳光镇石塘,楼房皆依山傍海,以块石垒筑,高低错落有致,石屋、石街、石巷、石级,独具风采,很有特色和美感,石塘特有的石窗格,用坚硬的花岗石雕凿出多变的几何图案,中心有宝葫芦、双鱼、狮子等吉祥物,寄寓着渔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五)丰富多彩的海洋节庆文化。节庆活动是文化旅游产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影响大,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台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节庆活动有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玉环文旦节、三门中国青蟹节、中国(台州)海洋旅游文化节等,这些海洋节庆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台州海洋文化的多元化,让游客欣赏台州海洋风光,感受风趣民俗,享受地方曲艺,体验渔家生活,品尝美味海鲜。
(一)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人为破环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台州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1、不科学的旅游规划和开发行为对海洋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滨海地区竞相发展旅游业,许多未经详细论证的开发,严重地破坏了旅游环境。2、管理不严造成的环境污染。旅游饭店废水、废物乱排放,严重污染地表水及滨海水质。旅游船只废油渗漏污染了海域和大气,所激起的波浪冲刷破坏了海岸线。3、旅游“超载”及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废物等,加剧了滨海环境的破坏。4、临港工业的发展对旅游环境的污染。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对周边海陆空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固体污染物、油污的直接排放污染了海水和海洋生物。频繁海域事故的发生,也带来令人担忧的一面。沉船污染事故不断发生,货油泄漏事故频繁。[6]根据生态发展标准,从生态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角度,发展临港工业需全盘考虑。
(二)产品开发层次低,生态文化品位不高。旅游者活动层次可分为基本层次、提高层次、专门层次三个层次,基本层次即观光、游览;提高层次即购物、娱乐;专门层次即休闲度假、宗教朝拜、科学考察、文化民俗等。台州游客绝大多是上海及省内居民,常常选择一日观光旅游,去海岛享受一下阳光沙滩,领略美丽的海岛风光,很少有文化方面的体验。台州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层次低,主要依赖阳光、海水、沙滩等自然资源,旅游产品基本局限于自然风景和观光游,产品特色不鲜明,结构单一,求异性、主题性、参与性不强,与生态文化的结合不紧密,文化品位不高,不能持续地刺激和吸引消费者。
(三)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薄弱。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物质需求,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包括涉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等。[7]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文化产业和国际文化竞争力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台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被重视,以海岛休闲为主的旅游景观房产、海洋科普游、海上运动等诸多项目不断开发和发展,但文化产业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结构单一,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建设薄弱。台州在发展海洋渔业、海洋石化工业等海洋产业的同时,必须把发展台州海洋文化产业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提升海洋文化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
(四)宣传力度不够,海洋文化生态旅游观念滞后。海洋知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不够深入,人们对海洋环境的旅游价值认识不足,观念滞后,环境意识薄弱。为了谋得经济的发展不断牺牲海洋环境,如海洋污水的任意排放,海岸采石采沙的滥垦滥采。环境保护的宣传、执法及守法行为往往不一致,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复杂,无休止的违法、反复执法,从而使海洋环保成本大幅上涨,不利于国家利益、企业长远利益和环境保护国策。[8]
生态文化视野中的海洋文化旅游开发重在崇尚自然、亲近和保护自然,强调旅游开发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求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全员参与,建设旅游者与居民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文化视野中的台州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可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实行生态性规划和开发,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台州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应吸取外国及外省的文化管理经验教训,以和谐开发为原则,实行生态性规划和开发。科学分析环境承载力,统筹划分海洋旅游景区的生态功能区,以自然生态保护区为中心,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要进行分区开发、分区管理。规划好各阶段的开发规模和强度,形成科学的台州海洋经济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9]要协调好海洋生态旅游发展和其他产业尤其是和临港工业等的关系,避免相互干扰。污染性产业要严格限制进入,污染性和生态破坏性项目要禁止建设。根据滨海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和开发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有效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实现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认真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环境容量,建立完善全方位海洋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健康评价海域资源生态系统。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证依法“管海”和依法“用海”,使海洋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进入正常的法制化轨道。
(二)深挖海洋文化内涵,提高生态文化品位。
随着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一般的观光需求,而向更高层次发展。开发台州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应深挖文化内涵,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精心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开发特色旅游系列产品;策划好精品旅游线路,多角度展现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求异性、主题性、参与性,使各种专题旅游产品系列共同发展。整合利用台州得天独厚的海防文化和红色文化,创建“中国海防文化博览城”,积极拓展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游。深挖独特的渔民文化、海门文化等民俗文化遗产,将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和节庆活动结合,把渔镇、盐场、海洋养殖场连成旅游线。开发渔家乐,蜜月旅行,养生保健,参观水产交易市场,参观渔民节庆,参与晒盐作业,品尝美味海鲜等休闲度假产品。
充分发挥海洋饮食文化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摩托艇、滑水、热气球、滩涂运动等活动,同时开发高尔夫、海钓基地、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休闲旅游项目,积极开发海岛生态文化游、海洋科普文化游、抗倭史迹文化游、海盗文化游等。
(三)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海洋文化产业是个新课题,在庞大的文化产业中占重要部分,要认真研究滨海旅游业、涉海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工艺品业、民俗文化业等的发展思路和途径,立足台州本地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力资源,整体推进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定期举办“海洋文化论坛”、“海洋文化节”、“海洋生态文化旅游节”等,组织专家学者推进海洋文化剧本创作、电视作品播映等,形成一定规模的海洋文化产业系列产品,增强竞争力。加强建设一批展现海洋文化特色、布局合理、覆盖全市(县)的标志性生态文化设施和建筑,如海洋文化馆、海洋文化体育中心、海洋艺术举办中心或展示中心以及开放式的海滨公园,构建生态型景观风格的滨海新城。[10]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强生态旅游观念。
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海洋文化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海洋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相关法规,通过评选环保模范企业、环保绿色产品,传播先进的海洋文化,提高旅游开发商、经营者、管理者、游客和旅游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旅游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环境、节约资源,特别是提高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在海洋旅游景区日常管理中,合理设计景观、科学布局设施、正确设立标识引导牌、精选解说词,刻意营造“生态性”,让游客意识到自己的每个行为都会影响景区的环境,严禁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非生态”行为。另外,将海洋生态教育内容纳入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及导游解说中,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获取海洋生态环保知识,改变资源观、价值观,从而自觉地加入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
(五)加强各类海洋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培训、引进等办法,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高素质海洋生态文化人才,特别要注意培养海洋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海洋文化专业人才。严格培训海洋生态旅游景区导游人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业务素质,在游览过程中多向游客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积极引导和提高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强化校企合作,加大对海洋文化研究的扶持。加强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行业自律和从业行为的监管,提升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服务质量和品质提升。
[1]张永贞,张开城.关于海洋文化生态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162-164.
[2]王禁,莫宏伟.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化建设[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2):40-42.
[3]安桃艳.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25.
[4]胡卫伟,王湖滨.论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与开发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3):48-52.
[5]毛时亮.台州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J].黑龙江史志,2010(9):160-161.
[6]楼筱环.生态型海洋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J].生态经济,2008(12):122-125.
[7]苏勇军,陈君静.浙东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化发展战略探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2):29-32.
[8]迟守峰.加强海洋文化建设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9):93-95.
[9]潘海颖.浙江海洋旅游生态建设范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0(1):76-78.
[10]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东方,2009(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