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铣及嘉靖《彰德府志》述评

2013-08-15 00:51郭建平
图书馆学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安阳

郭建平

(安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崔铣生平及其著作

1.1 崔铣生平

崔铣(1478~1541),河南安阳人,字子钟,更字仲凫,号后渠,更号洹野,又号少石老人,世称后渠先生,官至礼部尚书,谧号文敏。据载,崔铣出生时,其母李太淑人夜梦舍西浮池蛟起,云雾冲天,惊醒后,崔铣出生。刚生下时,啼声洪亮,丰骨歧嶷,家人都以为是讳器之兆。崔铣长于书香世家,其父崔升,生于正统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成化乙酉(1465)举乡试,成化己丑(1469)举进士,成化辛卯(1471)授工部都水主事,成化壬辰(1472)诏省官,改兵部武选,成化庚子(1480)改礼部主客主事,成化乙巳(1485),晋职方员外郎,成化丁未(1487)晋延安知府,弘治乙卯(1495)晋四川右参政。母李氏,封淑人,同邑户部侍郎李公和长女。崔铣少年即“讲明通监,性理群书”,11岁至18岁随父居延安,母亲对其教管极严,崔铣曾私下以纸易瓜,遭母怒责:“此渐可通贿,为官多因妻及子好货败其名!”崔铣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不第。于是更加刻苦攻读,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四,得入翰林,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崔铣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正德三年(1508年),他主持会议,任同考官,有一内阁重臣,想通过崔铣以不正当手段将其儿子录取,他持正义而拒绝。崔铣曾参与《孝宗实录》的编撰工作,当时,大宦官刘瑾专权,“权擅天下,威福任情”,炙手可热,人称之为“立地皇帝”,不少元老大臣或被囚禁,或遭流放,朝中官吏有的对其阿谀奉迎,谒见者均行跪拜大礼,唯唯不敢言。《孝宗实录》编撰中的一些事情需向刘瑾请示,崔铣风节表表,刚正不阿,见刘瑾仅长揖而已,有人对他说:“有不测之祸,子知之乎?”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不知。”因此得罪刘瑾,刘瑾对其党羽、吏部尚书张彩说:“翰林院那些白面书生轻狂放肆,特别是崔铣,有过之无不及。”欲加罪名于崔铣,因张彩认为不宜行之而幸免。但《孝宗实录》一修成,刘瑾便伪传上旨,借崔铣在修史中不谙国家典章制度,将其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崔铣得以召还北京官复原职,并充任经筵讲官,后又升任侍读。崔铣见朝政日非,武宗不理政事,便上书规劝,谏以救民、荐贤、理财、强兵、毋事琐末之策,恳恳千余言,但不见武宗回应,便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称病归里。在家乡安阳,崔铣每日侍养双亲,约友载酒游吟诸名地,并买田建书斋,名之曰“后渠书屋”,日于其中悉心读书、讲学和著述。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朝中大臣纷纷举荐崔铣,嘉靖元年(1522年)被召入京,参加修撰《武皇实录》。次年,擢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崔铣开诚善诱,明教条,正文体,不论早晚,只要学生们有疑难问题请教,他都给以认真解答,从无厌倦。嘉靖三年,卷入“大礼之争”(世宗的继承名分问题),冒犯世宗,罢职返里,回到安阳,潜心研治学问,直至16年后,即嘉靖十八年(1539年)春,重被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因病致仕,居家调养。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卒于安阳,葬彪涧。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敏。《明史》将他列入儒林传,清初查继佐著《罪惟录》,则将他列于谏议诸臣列传。崔铣去世后,后人在小颜巷建有崔铣祠,因崔铣有“小颜回”之称,小颜巷因此得名,现主体建筑仍保留完好。

崔铣博学好古,言行有则。他认为:“道在五伦,学在治心,功在慎独。”主张恪守礼法以维系人心,在其所著《政议·序》中说:“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移,系乎主之者而已。”崔铣遵从程朱理学,但又有取舍。关于“格物致知”,崔铣基本承袭朱熹之说,强调“格物”和“履事”,批评“不格物而曰致知者”为“妄”;“不履事而曰存心者”为“偷”。对于理气关系问题,铣自有心得。并不完全附和朱熹。他不同意朱熹“气有聚散,理无聚散”之说,认为理常聚而气亦聚,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散则理无所附。崔铣对阳明心学抵制坚决,他在南京时,王守仁(明阳)“致良知”学说正风靡南方。因王守仁有平定朱宸濠叛乱之功,封为新建伯,时人多因其位高而从其学说。崔铣却勇于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批评王守仁为霸儒:“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爱亲敬长,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独挚良知,是霸儒也。”崔铣是明朝理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人物,与何景明、李梦阳、王廷相、湛若水、吕楠等著名学者都有很深的交往。人称嘉靖学者,唯有河南崔铣,关西口楠、韩邦奇、何孟春,河南何唐及苏州魏校而已。巡抚河南都御使易瓒和巡按河南御史王镐向朝廷举荐崔铣:“文学茂著乎中州,才识允称乎经济;杜门清修,乡人咸服。”

崔铣性情豪爽,喜饮酒,常与来访者对饮,几乎无人可敌,每酣则歌:“刘伶能饮几杯酒?也留名姓在人间!”嘉靖十三年(1534年),26岁的河南提学副使陈束谒见崔铣,那年崔铣57岁,大病初愈,两人相谈甚欢,豪饮至深夜,结果陈束大醉,卧倒不起,咯血不止,崔铣又连饮十余杯,笑对其随从说:“还想乘我身体有恙与我斗酒?”崔铣一生,为官的时间加起来不过15年,而赋闲时光则超过了20年。在后渠书屋中,崔铣“且耕且蔬,以养以育”,以“六然训”自勉:自处超然、处人霭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境被后人赞叹。

1.2 崔铣的主要著述

崔铣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洹词》、《后渠庸言》、《彰德府志》、《文苑春秋叙录》、《读易余言》、《士翼》、《松窗寤言》、《易大象说》、《崔氏小尔雅》等20余种,编纂有《国子监条例类编》、《晦庵文钞续集》等书。

《洹词》是其主要著作,因其家在安阳,境有洹水,故名。一卷、二卷曰《馆集》,三卷曰《退集》,四卷曰《雍集》,五卷至十卷曰《休集》,十一卷、十二卷曰《三仕集》。皆编年排次,不分体裁,序、记、书信、论、墓铭等杂著笔记参错于其间,主要内容是崔铣的为政和学术思想,称颂忠直,褒扬廉朴,整体上反映了崔铣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

《洹词》论学宗程朱,但又有自己独到见解,如《二程文略序》以为二程《遗书》不够精当,又多阙佚。《述程志》中以为应去掉《遗书》中高谈虚玄、不切实际的内容。对朱熹,则以为其重华轻实,即所谓“汉之明经以修行,宋之注经乃衍词;汉士质,宋士浮;汉协忠,宋争名”(《漫记》)。朱熹这种以注释为主的讲经方法已形成一种“讲套”,并败坏风气,反无法术得真学问。《洹词》许多文章谈治平之事。其中,十分强调治民与治财为治国的基础,《赠大司徒桐溪钱公考绩序》中以为“财者,民之大命也。民者,国之永基也。国非民,孰以立?民非财,胡以生?”而正是这样,历代创世之君“起自忧勤,故其立法皆利民垂后之计”。为此,该书便广涉诸如均田、重农、兴水利、轻徭赋等诸种实政方式。于均田,以为“夫田均则事均,事均则业均。无甚贫、无甚富之家,则俗自淳”(《均田》)。反对土地的高度集中,认为要从限田开始做起。于修水,以为可防涝,也可溉田,使民安业,并在《山东按察司副使李乡墓碑》中表彰了李惟聪兴修水利的功绩。于轻徭赋,以为可减轻人民负担,以致“劳逸平而民力裕,民力裕而本业修,本业修而邦居充”(《书王中丞均徭役规则后》)。又谈到重农抑商,认为“治有三要,曰重农、曰抑商、曰道俭”。重农为开源,抑商、道俭则为节流。

《四库提要》对该书评论甚为精当:“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讹传》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飞之急宜奉诏班师,尤识大体。盖不以文章着,而文章自可传也。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嵩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嵩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侂胄矣。”

崔铣的诗文典雅可读。如,名篇《记王忠肃公翱事》撰述王翱的为人行事,表现了王翱不拘私情、秉公守法的刚正性格,同时也表述自己的节操,针砭时弊。又如《示书院诸生》诗云:“恒上修书屋,渠南设讲堂。坛花迎日媚,阶竹拂云长。道古翻寥落,言微正渺茫。愿携乡国土,常望鲁宫墙。”田园读书风光跃然纸上。

2 嘉靖《彰德府志》考述

《彰德府志》是崔铣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他对家乡人民的重要贡献。安阳因交通便利,物产富饶,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地方志的编写断断续续,一直未能全面涵盖古都风貌。见于历史典籍著录的安阳地方志主要有《邺中记》(东晋陆翔)、《邺都记》(佚名)、《相州图经》(佚名)、《邺城新记》(唐刘公锐)、《相台志》(北宋陈申之)、《相台续志》等,当时除《相台志》、《相台续志》外,其他史料大多失传。正德十二年(1517年),崔铣首次被罢免,回到家乡安阳。在其好友时任彰德府郡守陈策建议下,出任《彰德府志》的总编撰,正德十四年(1519年),“汤阴李公于中秘得宋《相台志》十二卷,元续志十卷”,而彰德府知府陈万言又“令所部各以其志送官”,“是岁冬以予辑而正之”,于嘉靖元年(1522年)修成付梓,又称《邺乘》。综观是志,有以下主要特点。

2.1 删削旧志,大胆创新

明、清一般志书之纂修,往往大块大块地照录旧志,一字不易地去抄写,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志书,在某一门类之中注有“以上旧志”的字样,其所增补的内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利用旧志版片,增补数页官师、选举之类,便加以重印的亦复不少。崔铣没有采取这种偷懒的做法,而是把修志当作一部学术论著来严肃创作的。虽然当时《相台志》和元《相台续志》都还存世,但有关安阳历史的大部分史料还是残缺不全,重修《彰德府志》,难度可想而知。崔铣虽然依宋《相台志》和元《相台续志》为蓝本,但并没有因循照录,而是努力搜集资料,查阅大量史籍,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下功夫进行了修改、删削,或重新撰写,保证了《彰德府志》的真实可信性。尤为珍贵的是,该志保存了宋代《相台志》(已佚)中的部分资料。以严肃治学的态度来纂修志书,是那些只知尊古,不敢改动旧志只字的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2.2 体例严谨,详略得当

崔铣认为:“宋志事略具而文义芜鄙,元以下无观焉。”因“乃别为例,作九志,凡八卷,其事兼采诸史,其言文则删润者过半矣。”为详细剖析安阳历史,一改以往地方志的编撰格式,将《彰德府志》分为八卷九志:卷一卷二为地理志,卷三为建置志,卷四为田赋志、祠祀志,卷五为官师志,卷六为人物志,卷七为选举志,卷八为邺都宫室志、杂志。各目又领细目若干,与弘治、正德年间其他志书相比,体例上有其特点,即由前期之条目无统,进至纲举目张,有统有属,实为方志目录分类学上一大进步。

崔铣所修《彰德府志》记载了从商王河直甲到明代嘉靖年间安阳的历史。篇幅虽不多,只有8卷,但简明扼要,内容翔实,详略得当,披览之下,一方人事,尽收眼底。按崔铣的观点,记人、载事核实简确,对于浮冗、附会之词,一一删黜。

2.3 考证精要,史料翔实

崔铣的修志观十分明确,希望将这本《彰德府志》能修成后世参考借鉴的典范。他认为“夫志者,郡史也,备物垂轨”,也就是说,地方志是地方史,其作用有二:一是备载各种史迹,二是对后人教育,给后人留下好的典则规制,如果“不轨不物,眩观惑乡”,文章虽好,也没有什么用。因此,他“兼采诸史”,“删减过半”,该志“《地理》稽实而黜附会,《建置》遵制而明则,《田赋》以恤隐,《祠祀》以正典,《官师》均列而信教,《人物》、《选举》上行而下秩,《宫室》刺奢,《杂志》辅化。崇正义而黜异端,捐浮冗而简确,然后府事稍可诵览。斯窃取诸君子之志焉”。表现了崔铣一丝不苟的修志观。

该书各志内容提要钩玄,本郡一州六县之沿革、疆域、山川、名胜古迹,记载翔实,田赋志登记地亩、正赋、杂赋、贡数字,具体而明晰。安阳古称邺,自战国魏文侯都此,后经曹操经营,繁华富庶,为河北地区大都市之一。后杨坚一把大火,遂使此千年名城化为丘墟,渐为世人所淡忘。该书邺都宫室志收存了这方面的大量资料,不仅叙述了邺城的历史,而且对城内布局和建筑样式都作了详细说明,甚为珍贵,是研究邺城的重要史料。杂志还记载了许多特产,如药材,除常见的黄精、地黄、枸杞等外,有熊胆、麝香、鹿茸、虎骨之类,还有煤炭;文物记载有古砚、古砖、古瓦,据传为曹魏铜雀台遗物,可供后世研究考证。崔铣在一些史料的考证上,也是旁征博引,详加考核,下了很大功夫,因之纠正了旧志中不少疏漏及讹误。如清凉山旧志不载,今补入之;洹水旧依《水经注》,今引诸书加以论证,而纠正《水经注》之误。

2.4 行文简洁,颇多文采

崔铣在志中不仅对一州六县疆域、山川、名胜古迹,详为叙述,丰富多彩,而且仿效《水经注》的写法,文字生动优美,读之饶有兴趣。于志中间插入评论,也是此书一大特点,且评论立意深邃,颇有卓见。如田赋志后的评论:“有一人而数役,一日而用千钱者,民如之何其不亡且贫也。诸赋中马头尤甚,秣马月费数千钱,安阳磁州汤阴客过者涌沸,马不足用,又顾他马,每中官至,有打乾钱多者至百金。……谚曰富人家榖贫漠官粟。”堪称秉笔直书,不仅详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苛政,并引用民谚来进一步证明了劳苦群众受税役盘剥的痛苦,给读者以极深的印象。又如建置志中关于各县的评论,虽着墨不多,却抓住了要害利弊,可称为很有见地的政论,同时又是颇好的散文。

2.5 堪为善本,影响后世

崔铣所修些志,历来被尊为善本。书成不久,《国史经籍志》首先著录,后《澹生堂藏书目》、《内阁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续文献通考·经籍志》、《天一阁藏书总目》等重要书目均相继著录,《四库全书》存目。现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天一阁均有藏本,后又有明万历复刻本、民国年部抄本,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出版《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2010年12月安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出版标点校勘本。

由于崔铣才华绝伦,又是理学大师,所编撰的《彰德府志》不仅文笔优美,史料翔实,很少有错讹之处。而且这种修志风范和规则颇受后人赞叹,历来被称为善本。嘉靖之后,万历年间的《彰德府续志》和清顺治、康熙、乾隆几朝及民国时期的《彰德府志》,记明代嘉靖以前史事均以崔铣所修《彰德府志》作依据,且史料价值不及《彰德府志》。清乾隆年间修编的《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该志“其书颇严谨,盖铣本儒者故也”,实乃允当之论。可以说,崔铣之前,古都安阳的地方志有而不存,凌乱无章,崔铣填补了这一空白,让三千年古都有了一本前所未有的史志,成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彰德府志,被历代方志学家所称誉,是研究安阳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1] 邓本章.中原文化大典:人物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2] 邓本章.中原文化大典:著作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 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地方志提要[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4] 申畅.河南方志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5] 王迎喜.明清时期安阳地方志的编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

[6] 李光助.崔铣年谱新编[D].兰州:兰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安阳
安阳之旅
安阳旅游资源面临的挑战分析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高陵——中国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
安阳博物馆馆藏A05192号卜骨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记大唐安阳发电厂
爬坡过坎战犹酣——河南安阳大气污染防治侧记
寻根探源访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