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能是中职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课程与德育的相互交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为了让国家现在与未来的劳动者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之下,计算机课程已经大踏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成为一门独立的、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身的基础性学科。通过计算机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也教会了学生初步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养成了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无疑,在这良好的环境之下,计算机学科教育得到了全面、高速的发展。
但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计算机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功利主义盛行,视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为第一要义。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学生或许会学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往往会借此走上违法犯罪、自我堕落的歪路。由于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缺失,且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他们也已背负着社会家庭的责备、放弃、失望等多重的负面压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学生的自我情绪普遍不好。厌学、逃学、沉溺网络等现象在学生中十分普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计算机教学作为中职教育中的基础性教学,更应以德育为核心内涵。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以培养出身心健康、积极乐观、三观俱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终极目标。因此,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辅助道德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是计算机课程所面临的目标之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习以为常而又难以舍弃的思维或者动作要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机等参与实践性知识学习时,班级的约束力小了,中职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计算机教室吃东西,并将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中职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
对于教学中出现的这种情况,在教学时完全可以采取“学生自治”“树立榜样”“美化环境”等方法。所谓“学生自治”,就是对于学生中的不文明、不规范情况,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通过成立学习小组,选举小组长等方式,将学生分解成一个个学习单元。从而不仅形成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力争表现良好,同时,小组长还是维护课堂纪律的有力助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其次,对于在教学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和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再者,一个人的行为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机房环境,并维持住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环境时,学生自然就能置身于其中并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要求有增无减。很难想象在这个藕断丝连的社会结构中,一个孤立的个体能够取得成功或者创世的壮举。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如若想取得成功,或者夸张一点儿说,要想获得生存,其必然要直接或者间接获取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人没有协作精神,是很难以想象的。
中职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不断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意识和本领。在教学过程中让中职生懂得,任何软件产品的开发项目都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项目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之中,这种中职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生对计算机的原有认知和掌握水平进行分组,要求中职生在小组内甚至小组之间进行组织讨论,提高中职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顺应我国教育改革大潮的做法,更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未来有益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推出速度的惊人等,都表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中职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中职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中职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鉴于这种思想,在教学时不仅要充分调动中职生的想象力,为其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还要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学习。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主导权以及空间更多地让给学生,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般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
此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评价,是激励一个人的最佳方式。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积极作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进步的评价,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并积极改进;以及正确地进行他人评价,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向其学习。这种教育虽然效果不明显,但是从德育的角度上来看,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意义巨大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堂活动,以此来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通过活动,可以让中职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和审美能力,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获得德育和智育的最大化效果。
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中职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计算病毒的出现和传播,对于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种行为无论出于怎样的初衷,都是不可饶恕且违法的恶劣行为。而制造病毒和传播病毒的人,都将受到道德良心的谴责以及法律的严酷制裁。同时,还要加强培养中职生养成保护知识产权和计算机软件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并懂得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运转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它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职业,其中饱含着开发人的智力成果,是开发人物力、体力、财力等的融合体,理所应当被保护。
虽然软件开发富有挑战性,但以非法行为复制、刻录或者盗取软件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要加强中职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使中职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根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法律责任。
另外,当今计算机已不是什么新鲜的物品,它已广泛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职生对其依赖程度也在与日俱增,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邮件等等成了时髦话题,网络游戏使部分中职生流连忘返。因此,对中职生进行使用计算机的美德和道德渗透和教育已是水到渠成之事。比如说,上网的中职生一般对“黑客”充满神秘感,有一种偶像崇拜。一些媒体上关于黑客行径的报道,以及一些地摊文学小说中对于黑客神秘且富传奇色彩的描述,都会令中职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程技术。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并下功夫钻研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一旦失去对学生的控制,那么其后果有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作为计算机教师,对中职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生活,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使学生掌握了接触外界信息的方法,可以拓宽其眼界、知识面,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偏激、盲目、愚昧、功利甚至反动的信息都有可能对学生不成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或伤害,而一旦学生“走火入魔”,就可能陷入自毁前程的悲惨境地。
教育,教育,既是要教,也是要育。在教学时应该认清教育的真谛,不能只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应更加看重学生有否健康成长,有否良好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细节,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更要帮助学生养成职业道德素养,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社会,是学生要走入的终极课堂。在中职教学中,学生必然要投身于实际的社会生产活动当中的。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是其生存的根本,而优良的职业道德则是其发展的桥梁。在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实习基地中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会社会工作中的不易,并在实训中掌握最为坚实的专业技能。
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学,让良好的道德情操渗透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从而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下,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德育甚至要比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更为重要。由于中职生的生源质量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低,且心理问题突出,在教学中往往难度较大。若是教师疏于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任由学生在网络上晃荡,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坠入黑暗的深渊,从而前程尽毁。因此,渗透德育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其次,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中职生形成使用计算的道德和良知;最后,要加强中职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其以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陈洪棋.信息技术课堂教 学中的网络道德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