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伟在 《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6期中撰文: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从布迪厄相关理论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涉及两个场域,即高等职业院校所处的文化生产场域中的教育次场域和行业、企业所处的物质大生产场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在于:1.由于资本增值的冲动,企业资本形态实现了从经济资本到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转变,从而实现经济资本的不断增值;2.由于企业经济资本的直接介入以及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投入,高职院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从而实现了文化资本不断复制与增值;3.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政府不断满足公共利益需求,从而实现政治资本的增值。
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存在许多障碍,其场域分析如下:1.学校的文化资本与需求脱节。目前,师资队伍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使其很难成为企业需要的行家里手,其研发能力也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2.政府的政治资本作用发挥失当。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管得太多,在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面政策供给不足等,都对校企合作造成了不利影响。3.企业的场域发展不成熟。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企业基本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物质大生产场域发展不成熟是影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客观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首先,从层次机制上进行全面规划,即在宏观机制上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中心建立更加广泛的教育伙伴关系;在中观机制上建立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合作平台;在微观机制上与合作企业开展全面、综合互动。其次,从形式机制上进行合理规范,即合理定位政治资本,建立政府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监督—服务”式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行业教学指导委员功能,形成行业“指导—服务”校企合作长效形式机制。最后,从激励、保障和约束等机制上进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