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问题

2013-08-15 00:49浙江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张志飞
中国商论 2013年6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信息化信息技术

浙江财经学院信息学院 张志飞

1 信息技术五大特征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即20世纪40~5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出现,而且正是这个时代信息技术开始初步系统化。能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计算机技术在这一阶段的形成以及其后的发展使人类对自己的智力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纪元。人类可以把自己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够更好地运用人类的集体智慧。从20世纪直到今天是信息技术全面扩散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多标志性的发明或应用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例如微电子、网络等。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就是微电子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应用。因为目前标准的不统一,因此对于这一技术的定义及其所涵盖的范围仍然是多种多样的。而按照大众的、即技术功能论来定义的话,这一技术就可以看成是一切的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通信技术、计算机以及其中的智能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控制技术。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信息门类。例如:信息的交换、产生、收集、显示、识别、传输、存储、提取、利用以及加工等技术。而其中用于通信技术的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用于处理信息的技术就是计算机及智能技术,用于获取信息的就是感测技术(传感技术),用于利用信息就是控制技术,而把这些技术融合相结合就形成了“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所融合而形成的体系的建立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四种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以智能化、信息化和综合化为特征的智能信息系统环境,有效扩展了人类的信息功能,从而促进并发展成了社会的经济[1]。

而在信息技术快速扩散以及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以下的一些特征:(1)技术的高度集群化。少数简单技术的组合是过去信息技术的特点,而现在是大量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系统或技术群,这就是现代信息化的高度技术集群化特征,也因此形成了在信息技术中的高度技术集群化效应;(2)创新的高速化。信息技术创新周期短,速度快,并快速产业化以及产品化。而这些特点都在计算机产业有良好的体现,特别是在计算机芯片的性能领域。基本上是计算机芯片每18个月性能就会提高1倍,而其价格却下降了50%之多。高速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网络经济中的资本和技术创新以及正反馈效应的普遍存在的有机结合体制;(3)锁定消费。当用户使用某一系列的技术或产品后形成了习惯并长期购买的情况下,这样的产品会会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此后消费者如果要想转移他们所使用的产品,并使用其他产品时,其转移成本将高到原商品而产生不积极的效果,这就是信息技术的消费锁定效应。也因此使大多数用户被锁定在某类产品系列中,而不能更换其他商品;(4)高度渗透性的技术。技术扩散以及发现的自主动态过程是技术本身就带有的,而且由于创新的应用以及各类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作用,信息技术成为了一种在不断地变化的技术系统或技术群。不仅在各种专业行业对这些技术都有很好地应用,并且在各传统经济部门、特别是那些快速而广泛的传统企业都有应用,也成为各部门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及技术支持。这对于传统经济的发展以及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5)全球化的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全球化是为了使全球的技术以及产品能够更加具有全球性以及使其的功能更有兼容性。促进全球信息以及知识的交流,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资源的共建以及共享的真正实现。当然有利就一定会有弊,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也被一些大型的企业所把持,从而形成控制国际市场的局面。这就是信息技术标准锁定效应[2]。

2 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路线

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它在三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信息传输的变革。在全球互联这一公用信息平台,各种信息内容实现了信息传输,而互联网信息网络也因此而诞生了,互联网信息网络也因为它独有的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特征和传播信息的高速度,将所拥有的各种软件以及各种信息展现在公众以及顾客面前,影响应用者的行为以及思想观念,进而引起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变迁;(2)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高渗透性。正因为如此,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政府、企业、消费者、对外四大经济部门),信息化建设也得以加强,推动专用网络以及应用互联网信息网络实现电子政务,逐步的改变了其传统的政务、商务及其他服务运行模式及效率。电子商务及其他网络应用服务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信息技术的转变。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得以转化成信息技术产品,信息技术与其相关产品的协同应用形成公用信息平台运营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内容业,而中国的信息产业正是因为这三者有机结合而出现的,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中国的经济,从而实现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3 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法以及相关问题

3.1 信息产业之所以可以高速地成长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创新性

其也引起了我国经济的优化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快速产品化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创新性推动。中国的产品化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诞生的,其为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持;此外,负责信息传输的信息平台运营业的诞生也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高度集群应用;信息产品服务也在高速的发展,其利用公用信息平台的以信息内容与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这三大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运用形成了完整的信息产业链条,构成了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链。正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以及产业化的需求,使得我国的信息产业得到了倍增的效果。而信息技术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影响日益明显。

(1)正在改变我国企业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物质资源型向资本密集、知识技术型转化的信息技术及产业的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特征。其在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是我国的经济从物质、能量为中心的消耗型方式向以知识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进行转变。

(2)信息产业所特有的高技术密集性,高资本性的特点。因而在其发展中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和企业,从而促使中国参与国际生产,也改善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而我国的大多数创新的信息技术企业为民营企业,其发展也不断改善着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信息服务业超常增长,而信息服务业也成为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为中国近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除此之外,集群效应也使我国的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及沿海区域网络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知识型人才的价值。其高附加价值和高速创新性正改变着从业人员的社会阶层层级以及经济地位,这也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出科技进步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功能[3]。

这样看来,高速成长的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对中国的发展是意义深远的。

3.2 人们的观念以及行为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诞生而被影响了,这也使我国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实现了互联网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就是信息技术的一大应用——信息通信和资源共享。中国作为一个网络大国,其网络已经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覆盖全国,拥有30万以上的各色数据库,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网络的覆盖也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全球各种思想、观念、文化和行为规则在中国经济社会碰撞和冲击,促进其适应和融合,最终引导中国经济运行方式变革。

3.3 国民经济各部门快速信息化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进而使得各个部门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促使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极大提高和发展

广泛应用性的信息产品以及高渗透性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持,这些都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信息化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也同时推动了各传统经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3.1 信息化的政府

政府办公自动化是政府信息化的起始,而目前已经处于逐步建设和完善中有政府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中国据统计已有73%以上的地方政府拥有了门户网站,并对外公开,93%以上的部委拥有部门网站,其中占总数量50%以上的信息已经占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数量51%。网站服务以及日常办公事务结合密切的网站比例也达到了47.6 %[4]。

3.3.2 信息化的企业

采用信息技术改造其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已经成为中国的许多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实现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的计算机辅助和资源的规划管理等;企业运营之中也在渗透互联网应用这一信息技术。目前国内500余家重点企业中98.6%已经接入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的也占了83.7%,它们正在逐步实现了产品发布到定单接受、以及采购的网络化、销售的网络化,研究开发的网络化的目标。

3.3.3 信息化的消费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经到达1亿人之多,能上网的计算机台数也达到了4560 万台,除此之外,还有广播电视网的覆盖。这些都为获取信息、实现网络行为提供了基础。这些也都能促进上网消费的人数,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3.4 信息化的农业

据农业部统计,局域网已经在全国81%的地级市和38%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全国已有2.55 万个行政村开通电话,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3 %,已基本搭建起了农村地区获取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平台。而农业的信息化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而一个国家的农业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的信息化也必将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分析以上四大表现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各部门中都广泛的应用着信息技术及其产品,推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最终达到整个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目的。

[1] 沈桂龙.信息技术发展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2] 金为民.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4).

[3] 纪玉山,吴勇民.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与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05).

[4] 高晶,关涛,王雅林.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结构变革的互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信息化信息技术
7524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