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
□王 伟
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人文素质状况,从四个方面阐述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科学的实施策略。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重视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片面的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就业,重视专业课,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人文课程,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使人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核心。简单的说,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人性完美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主要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历史、感悟哲学、接受艺术的熏陶等方式,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人性化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人文素质的形成始于人性的自觉,但是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教学涉及到教和学两个不同的主体,他们互相影响、互相联系。要想对高职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要了解高职学生和教师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很多高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对非专业知识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知识掌握很少。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基础人文知识匮乏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还停留在中学阶段,这种畸形的知识结构直接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低下,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创造性。
从整体水平上看,高职教师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专业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人文素养却普遍不足,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够宽广。大多数高职教师平时忙于上课,忙于照顾家庭,从而失去了很多充实自我的机会。还有为数不多的老师已经习惯了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想改革和创新,所以也就不会去充电。
当今,科学技术的大融合趋势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全面的知识还要有综合的素养。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划分过细,不符合这种趋势的要求。要想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更多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和丰富文化财富的文明古国,更应该努力探索科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通常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考试的知识范围内,致使学生很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和锻炼。我国高中阶段文理分科过早,而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大学阶段,大学的理科学生对文科知识知之甚少,而文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的也很少。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该学习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在大学期间弥补。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人文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克服由于文理过早分科造成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畸形,使大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素质外,还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社科以及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使大学生一切潜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越有益。”人文精神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自由的环境,开阔了人的胸襟,拓展了人的视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玻尔等人都具有极高的人文素养。因此,一个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人,才能无限挖掘自身的潜能,在自己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方面取得较高的成就。
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只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其人文素质的教育,没有全面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没有树立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把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尽早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全方位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应该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建立监督和评价机制,以有效落实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课程是实施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载体,是高职教育人文精神回归的物质依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人文课程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成人的课程,是能使人更加丰富、聪慧和高大的课程,其目标就是弘扬真善美。人文课程一般可分为两类:显性人文课程和隐性人文课程。
显性人文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显性课程来完成。高职院校在建立大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必须将人文课程纳入其中,并设置合理的显性人文课程,这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应该具体包括四个层次:综合基础类、文化艺术实践类课程、文化艺术作品鉴赏类课程、思想文化综合理论类课程,以及涉及语言、历史、文化、哲学、艺术欣赏和思想道德等人文学科。
隐性人文课程又称“隐蔽课程”。它是一种“软课程”,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其作用就在于通过潜在的方式,规范学生的价值理念、行为举止和精神境界。隐性课程建设主要通过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网络化和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措施来完成。
素养指一个人的修养。所谓修养就是一种学习、磨炼、涵养和陶冶的功夫。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首先,人文知识的学习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只有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感悟智慧的哲学,阅读明智的历史,才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人文素质。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娱乐性、多样性、参与性和广泛性。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鲜事物,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最后,社会实践活动是能真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大学期间,高职学生应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和民生,培养优秀的品格,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育人之本,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教师要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教师的品行和治学态度会深深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修养也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体现人文关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某种意义上讲,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其次,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从事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人文素质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可以采用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专家指导以及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最后,要建立教学考评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努力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特别重视专业课教师的师德师风、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并把这些都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去,采用量化方式进行考核,以此激励广大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在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人文知识的拓展,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高校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首先,校园物质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的基础。校园的人文景观、建筑、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教室和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图书资料的利用,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其次,学校还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通过校训、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建设,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第三,校园制度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校园制度文化指的是各种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需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让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关注师生个体的完善和潜能的发挥。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江峰 .教师专业性问题与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1).
[4]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02).
[5]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04).
[6]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
王伟(1980-),男,河南开封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语系讲师,在职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课题:河南省社科联课题 “大学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及开发研究”,编号:SKL-2009-1357,课题主持人:吕兆芳。
G711
A
1001-7518(2013)26-0078-02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