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宝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6)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更离不开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校园数字平台的建设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基础,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建设。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校园数字平台开发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对校园数字平台建设的认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学校和企业开发人员通力合作。而这些人员由于知识的差异、素质的高低、利益的不同,协调不好、处理不当往往会形成系统开发的阻力与冲突。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又造成双方交流的困难是系统成功的隐患。
从校长角度看,学校的经济效益、升学率会提高吗?计算机处理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靠得住吗?校长的认识不澄清,平台开发就得不到保证,项目即使上马也不易取得理想的效果;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担心使用数字平台系统会导致教学工作加重和教学管理工作集权化;数字平台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对新的平台运行不放心,担心增加工作量,担心系统故障可能陷入瘫痪,怕出乱子负不起责任等。
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融入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决策技术、账务处理技术、图像语音处理技术等,还要考虑各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理论,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谈到校园数字平台开发后的应用效益时,往往过多地只谈到节省人力,这也是对校园数字平台的误解。校园数字平台开发的目的是帮助决策,而不是决策过程的自动化,即有突出作用的是人,而不是校园数字平台。校园数字平台开发应用后的效益,主要还是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促进管理方式的变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在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实践中,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在任何阶段、任何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每种方法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与阶段,因而不能笼统地评价某种方法好与不好,只能说对于待开发系统的类型、开发阶段,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具有优势。开发方法的选定主要取决于项目规模的大小、问题结构化的复杂程度、用户对任务的理解程度和开发人员专业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在一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弥补单纯使用某种方法造成的不足,可能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
据调查资料表明,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中有1/2的系统没有成功或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运行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和使用人员业务素质不佳所致。平台开发需要既懂管理、懂学科教学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甚少。
一个校园数字平台能否应用成功,完全取决于应用人员的文化、业务、技术素质,以及关于校园数字平台的知识水平。因此,应用人员不仅要掌握信息系统既定的功能特点、操作方法,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同时,需要建立与健全校园数字平台的操作使用标准,建立岗位责任制。
在一些开发校园数字平台失败的学校中,有很多学校并非出于自身的资金、人员、物资和管理基础等条件的限制,也不是由于开发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问题,而是由于开发单位对系统开发工作本身的组织与管理不善造成的,是由于开发方式、开发单位的选择不当造成的。
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方式大体上分为四种:学校自主开发;学校与协作单位的联合合作开发;移植修改现有软件包的开发方式;购买现成软件的开发方式等。
实践结果检验表明:学校单独自主的开发校园数字平台尚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和能力。通过移植修改现有软件包的开发方式,虽然简单、易行、实现速度快,但却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和管理规模、教学特殊性等特点的要求。购买国内外现成的通用平台软件,难以适应国情和学校管理特点的要求,存在问题十分突出;学校与协作单位的联合合作开发方式,则是目前最好的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方式。在学校与协作单位联合合作的开发方式中,也存在着简单合作与委托开发、深度合作以及控制合作三种开发方式。
控制合作开发方式学校不仅参与的程度加深、而且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控制着系统开发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时间进度和开发质量。并且在系统开发中,培养了人、锻炼了队伍,为后续系统应用、系统维护以及系统的二次开发奠定了人员和技术基础。显然这种开发方式的效果要大大地好于前两种,但是这种开发方式对学校及学校的领导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要求校长和主要领导不仅全程参加,投入较大的精力,而且学校的机构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规章制度的重新确立、新老教学人员的重新组合等改革力度之大是超乎寻常的、是需要拿出决心和勇气的。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这种开发方式已经被教育界精明和有胆识的领导所接受、所采用。
从理论上讲,合作开发的方式要优于学校单独开发的方式,虽然单独开发可能具有开发人员熟悉学校教学和管理方法的优点。但是应该看到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那种单项的数据处理系统已经向网络支撑环境下的综合应用系统过渡,选择协作单位除要求具有计算机专门知识,能熟练使用开发工具外还应具备以下四点:
(1)协作单位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发经验。有开发经验的单位在与用户合作交流时,能够提出比较准确的计划和可行的方案,善于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容易保证系统开发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2)协作单位应该熟悉用户单位的管理业务。如果协作单位对学校教学的业务很陌生,那么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熟悉教学管理,而且还难以保证系统开发的质量。
(3)协作单位与学校,应有较近的地理位置或是彼此通信联络畅通。在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双方经常性地就需求、设计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协商、讨论与沟通,系统运行后仍然需要就系统的正确使用与维护等问题,向负责开发的协作单位咨询。
(4)协作单位不仅要具备精良的技术、较强的知识理论水平、钻研教学管理的强烈进取心,而且协作单位一定要具有对学校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绝对不能出现协作单位只重赢利、不顾质量,借系统开发之机只管花学校的钱,把应用场变为实验场那种不负责任的作法,在选择协作开发单位时千万要予以注意。
学校在开发校园数字平台时,应该建立校园数字平台开发领导小组或相应的机构,并成为一个常设机构负责本单位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和运行工作。该组织必须有熟悉本单位教育教学管理的副职或更高级领导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以及业务骨干、一线教师和开发协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尽可能地动员更多的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其中应包括学校所属有关部门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使用人员等。理想的开发队伍组织,应该是一个领导、业务、技术三方面人员组成的三结合队伍,而且特别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开发队伍组成结构的合理性与成功的开发工作密切相关。合理的组织结构便于协调和指挥,组员的积极性易于发挥。
我国许多学校自行开发校园数字平台,或是购买国外的数字平台软件都没有达到和取得应有的效果,就是在开发过程中没有重视“国情化、用户化”的原则。
校园数字平台建设受到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的教育管理环境、政策法规、校园文化和管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在国外成熟的商品化的校园数字平台应用软件或任何一种开发方法,如果不进行彻底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用户化改造,都很难顺利地在国内学校中实施和取得应有的成果。
校园数字平台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础,它的开发应该在国家宏观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指导控制下进行。由于我国关于校园数字平台的开发规范还不健全,不具备权威性,致使一些平台的开发运行失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教师是校园数字平台建设的主体,校园数字平台的建设需要一线教师和开发人员的通力合作。经验表明:信息系统的成功程度与开发、使用过程中这两类人员的摩擦程度成反比。凡成功的系统都是两者精诚合作的结果,而彼此推诿、不欢而散,必然导致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失败。
在系统建设中,技术人员担负着系统设计、实施的任务,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与教师相比毕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的需求是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他们最了解教学需求,系统投入运行后,他们是直接的使用者,最了解系统的性能,他们是系统规划、实施和运行的决策者。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传统管理体制的改革,产生与现行体制、机构、人员及具体业务的冲突,因此,技术人员需要与管理决策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协调。明确教师在系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克服系统建设中的重重阻力。当教师们掌握了一定的信息系统的知识后,一些误解和担心会随之消除。教师看到校园数字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就会增强信心、提高积极性,为系统开发的成功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1]徐兵,汪克强,徐卫民.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4(7).
[2]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3(增).
[3]高红霞.从资源利用看高校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数据库与信息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