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

2013-08-15 00:49戚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1期
关键词:草原多媒体技术课件

◆戚梅

作者:戚梅,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277000)。

围绕“巧”字,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提出一些看法,揭示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有利于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充满灵性,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特别是在优质课比赛、观摩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更是将课堂教学带到一个全新发展的境界。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陶冶学生情趣、增强学生体验、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绝非“黑板+粉笔”的传统教育方式所能比拟的,它所构建的图、文、声、像等立体形象,能够使学生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作用下产生共鸣,有利于实施情境教学。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试想,当学生观看着屏幕上变化着的动画,欣赏着生动的画面,倾听者优美动听的音乐,又怎会不专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呢?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以至于滥用,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巧”,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真正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充满灵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1 以“生”为本,把握时机,“巧”到好处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多媒体使用的第一要素,在避免教学资源浪费的同时,巧妙把握住运用时机。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弥足了这方面的不足,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

在学习《草原》一课时,由于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之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很陌生。如果课堂教学中仅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任凭教师“千呼万唤”,也难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情”。这时如果借助电教媒体技术,就很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首优美动听的《美丽草原我的家》,再辅之以美丽的草原风光,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歌曲轻和,无需什么言语,就瞬间把学生带进了愉悦的氛围。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的思绪会随着草原的羊群飘向天际,跟随草原的骏马驰向远方,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再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草原风光,学生情至而词涌,虽说不上舌若莲花,但也句句感情真挚,文词精彩。可见,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秀丽壮美草原风光的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草原的由衷赞美与浓浓喜爱之情,领略了作者那炉火纯青的语言之美,培养了学生性创造思维和热爱大草原的情感。

巧解疑难,提高效率 利用多媒体的虚拟技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栩栩如生地加以展现,有助于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文章、文意的理解。

有些课文,如《圆明园的毁灭》《海底世界》等,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阅历匮乏,再加上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难于理解。

《海底世界》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课文,重点体现了海底的声光、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旨在让学生领略“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学生甚至教师对海底都是陌生的,课本中虽然配有插图,但静态且单调的图片,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睛,学生仍会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笔者精心准备了《海底世界》课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问题:波涛澎湃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又出示波涛澎湃的大海的声像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学生在理解“波涛澎湃”和“宁静”两个词的同时,更体会到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在体会海底的宁静时,在讲到海底植物时,利用课件出示五彩缤纷的海底植物图片,学生立即茅塞顿开。

巧增美感,培养情趣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字秀美的文章,如低年级的《春天的手》《美丽的武夷山》,中高年级的《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安塞腰鼓》等。它们或展示花草树木的秀丽,或展示河流山川的雄壮,或展示名胜古迹的神奇,或展示灿烂文化的含蓄。这些文章熏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怎样把这些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呢?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借助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配上优美的乐曲,做到如诗如画。教师再加以声情并茂的讲解,将感受、阅读、思维、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受到美的情感感染,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

2 以“精”为本,宁缺勿滥

多媒体辅助教学离不开课件的制作,但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量体裁衣,有选择性运用;二是宁缺毋滥,简而优、少而精。在不少教师的教学中,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这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大忌。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不能被学生与冷冰冰机器之间的交流所取代。教师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用多媒体再现出来,甚至连随堂生成板书都用机器进行展示,那么教师就成了多媒体的奴隶。另外,有些教师的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课件画面变化频繁,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还有的只是将文本或课文的插图简单再现,或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脱离了教学的实际,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反而造成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多媒体要讲求“度”,要恰到好处,必须舍弃无关紧要的。“少而精”的多媒体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负担,把更多时间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更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含蓄的美是文学审美的标准之一,恰如其分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判断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如果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把作者可以舍去的部分展现出来,岂不是画蛇添足,大煞风景?如果把今天粗制滥造、庸俗搞笑、低级下流的影视剧全盘引进教室,使教学“直观”,使人物形象“生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岂不是对语言的玷污和亵渎?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要慎而又慎,不能喧宾夺主,更不可越俎代庖。

3 结语

总之,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教师决不能随波逐流。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要做到用最少的精力、最少的资源,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猜你喜欢
草原多媒体技术课件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可可托海的草原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