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光明
作者:辛光明,包钢九中信息技术教师,理学学士(014010)。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下,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课堂,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也暴露了很多的弊端,因此,加速了很多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建构主义理论在当前教育领域被很多教师采用,成了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衍生了很多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教育领域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会更加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那么,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究竟是什么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个指导者。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更加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因此,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应由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几大要素切合课堂的实际来有效完成。
每一堂课都要完成的任务是教学目标。因此,先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跟旧知识的衔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主题任务。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制作平台是PowerPoint2003,教学目标有3个:图片、艺术字及格式工具栏的使用;修饰贺卡背景;给贺卡插入声音。主题任务:给同学制作一张贺卡。在完成3个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时,教师要确定哪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来完成,哪些教学目标学生靠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完成,最后的主题任务要靠学生自己的意义建构来完成。这些都是教师在确定主题、分析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样才能给下一步的情境创设、协作和会话铺设道路。
每节课在完成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时,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源对教学进行支持。教师要强调这些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怎样存储,如何应用到主题任务中。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是贺卡中要插入的图片、贺卡的背景图片以及贺卡中要插入的声音。这些信息资源的获取要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来完成,资源内容自己确定,并收集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以备在完成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时使用。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的完成。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教师展示几个做好的生日贺卡,并讲解这些贺卡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意义何在?有些学生会想到:以后我的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可以做电子贺卡送给他了,又漂亮还不浪费。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然后教师提问:概括这几张电子贺卡由哪几部分元素组成?通过欣赏这几张电子贺卡,能不能总结出哪些是学过的旧知识,哪些又是新知识呢?通过欣赏这几张电子贺卡,思考怎样才能做出一份版面优美又内容丰富的电子贺卡?学生通过欣赏电子贺卡和自主探究以及协作交流去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他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协作和会话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就是经常说的协作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协作,自己与自己商讨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而学生的协作学习,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也就是学习小组内的协作和学习小组之间的协作。协作可以共同商讨出每课的学习任务,可以商讨出信息资源的搜集和设计,可以商讨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最后完成意义建构。会话其实就是交流,交流始终贯穿于协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之间也通过交流来完成协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信息都是通过交流达到共享的。
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由教师引出学习任务:1)图片、艺术字及格式工具栏的使用;2)修饰贺卡背景;3)给贺卡插入声音。主题任务:给同学制作一张贺卡。学生在完成任务1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看插入图片的步骤,然后让学生在学生机操作,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选中图片,屏幕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现了一个工具栏。教师接着说:“这就是图片工具栏,上面各个按钮的功能大家自己尝试一下吧。还有,艺术字也属于图片格式,那么插入艺术字步骤是不是和插入图片是一样的呢?艺术字会不会也有一个工具栏呢?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来完成任务1。”由此,在整个课堂中充满协作和交流,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要想完成意义建构,最主要的是设计真实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致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学生在学习任务1时,刚刚学习完的插入图片可以认为是旧知识,而下面要学习的插入艺术字则可以认为是新知识,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这两个知识点的衔接和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插入图片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可以通过自主探索或协作学习来完成对插入艺术字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综上所述,用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的教学,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与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而信息技术就是人们接收、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的技术。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笔者相信,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一定会发挥它的实用价值,而且会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