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缺钙症状首先出现在新根、幼叶、生长点等分生组织,造成生长减弱,植株生长严重受阻,新叶黄化焦枯,生长点枯死;根尖坏死,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缺乏生机。
缺钙与缺硼的某些症状相似,如都有生长点、顶芽与根尖枯萎死亡,嫩芽与新叶扭曲、变形等,容易混淆,需注意辨别。但缺硼叶片及叶柄变厚、变粗、变脆,内部常产生褐色物质,而缺钙无此症状。
南方淋溶的强酸性低盐基土壤易缺钙。一般认为代换性钙<50-60毫克/千克土时,作物可能缺钙;在钙质土壤中也常发生缺钙,是由于土壤盐类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对钙的吸收。因此,在土壤诊断中要注意盐类浓度的检测,结合植株含钙状况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植物缺钙往往并不是土壤缺钙,而是由于植物体内钙的吸收和运输等生理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我国土壤的全钙含量不同地区差异明显,高温多雨湿润地区,不论成土母质含钙多少,在漫长的风化成土过程中,钙受淋失后含钙量都很低,如红壤、黄壤的全钙含量在4克/千克土以下;而在淋溶作用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全钙含量通常在10克/千克土左右,一般不缺钙。
目前,水稻补钙主要是合理施用钙质肥料。在pH<5.0-5.5的酸性土壤上,应施用石灰质肥料,既起到调节土壤pH的作用,同时增加钙的供给。石灰的用量一般通过中和滴定法来计算,同时还要控制施用年限,谨防因石灰施用过量而形成次生石灰性土壤。一般以5年为一周期,前3年大致按每亩150千克、100千克、50千克递减的用量作基肥撒施,后两年可在绿肥压青、秸秆还田时施用,结合耕耙整地使其尽量与土壤混合均匀。
在钠离子饱和度>10%的碱性稻田上,应施用石膏,通过改善土壤结构、调节酸碱度等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钙营养的吸收。
为补充土壤钙素营养,可选用含钙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但其施用量应以水稻对氮、磷营养的需要量而定。对于中性、碱性土壤,鉴于原因都出于根系吸收受阻,土壤施用无效,应改用叶面喷施,一般用0.3%-0.5%氯化钙液连喷数次。
另外,还要控制肥料用量。由于大量施用氮、钾肥,土壤溶液浓度增高,抑制了作物对钙的吸收,铵态氮肥尤其如此。因此,控制用肥,防止土壤盐类浓度过高,是防治水稻缺钙的基本措施。
最后,要防止土壤干旱。高温干旱而土壤溶液浓缩,尤其是在作物需钙较多的时期,如遇干旱极易诱发缺钙,所以及时灌溉对预防作物缺钙症状的出现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