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克诚
(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回民小学)
我所在的学校是会宁县会师镇回民小学,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由偏远的农村转来在县城租房居住的(一部分是由爷爷、奶奶跟随监护的),他们在学习、生活、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本地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差距,在生活中受到的歧视,使他们有强烈的不公平感,也缺乏幸福感和满足感,孤独、自卑心理普遍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特别差,缺乏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这些孩子的家长有的在外地打工,有的在本县城做生意或在建筑队打零工,大部分家长自身知识层次地,且工作具有较大的变动性,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不太关注,绝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去关注。部分学生租房居住的环境不适合于学生读书,多数家庭对孩子是只养不教,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和专制型,很难做到与孩子平等、民主的相处。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专制的方式极大的压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摧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多数学生读书思想松散、学习积极性差、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方法不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基本上谈不上有什么学习自信心。就此,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建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处事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数学知识。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不好”为“能学好”。 教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必须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下就如何培养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数学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我能行!”从而唤起自信、自尊。
其次,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想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的“权威”定论;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感觉到“我真行”,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真的有一种家的感觉,使他们在舒心的学习环境中,浓浓的师生情意下,互助互学的氛围里树立学习自信心。
科学家爱因斯坦奠定了相对论的伟大基石,然而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小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小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每一位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第都给学生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教师和其他学生随时注意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进行鼓励,对他们很小的闪光点,也要及时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迈开自信的脚步。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情感上的吸引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这些学生要以欣赏的神态、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眼光给予帮助,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克服孤独、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素质教育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因材施教。每个少年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因材施教,目标太高,内容难度大,学生学不懂,几经挫折就会丧失自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面向全体(特别考虑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师应研究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新的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知框架的不断变革和重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生成、完善和扩展,体验自身主动建构的过程、探究新知的艰辛及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也有自尊,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包容、接纳和善待他们。这部分学生平时本来就缺少别人的关心、关爱和关照,自卑心理很强,所以,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大家要相信他们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人都能学得好。在每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身上,同学们都要能够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在课堂上或平时的活动中,即使他们做错了,同学们都要表扬他们不怕错的精神,及时鼓励他们。可以对他们说:“下次还请你代表咋们小组展示,我们相信你能成功。”鼓励的话语还有:“我们相信你能做得到的”“我们对你是有信心的”“这个虽然还没完成,但是我们相信你会完成它”“我们知道你会处理好的”,等等,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逐渐消除自卑心理,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
家庭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阵地,应该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我校学生的家长大多都是在外打工或做生意,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有的只是一味的埋怨、批评,这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老师的家访,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触动。他们对老师的信任也会大大的提高,“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明显加强。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放学后,绝大部分家长还在工地干活或正在做生意而未回家,这些孩子有的进不了家门就在外玩耍,有的即使进了家门而由于无人照管一直看电视,绝大多数孩子不能及时的去做家庭作业或预习功课,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通过家访,我们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调整教学策略,让这些学生尽量能够在学校里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尽可能少地受到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他们有兴趣,充满自信地知学、会学、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本文为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自信心的培养策略研究”成果论文,课题批准号:BY[2011]G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