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高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一直制约着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因为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依旧十分庞大,解决起来还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难度。本文从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入手,引发对我国商业银行防控不良贷款的必要性的思考,并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控对策,从而保证从根本上防止不良贷款现象的出现,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与运转。
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上,常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有着更为严格的还款方式,这本应是个很正常的问题,却由于美国过去六七年以来证券市场价格上涨、金融创新活跃、信贷宽松等的影响,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而美国某些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纵容次贷的扩张,造成了次贷违约规模的扩大,引发了危机。与其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一次偶然,倒不如说其偶然性中有着很大的必然性。其原因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松到紧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时期连续的利率下降,是美国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起来的 主要原因,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些原因包括:一是贷款各机构之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让危机有机可乘。很多贷款机构为了一己私利,调低了贷款人的信用门槛,“零首付”、“零支付”等贷款方式甚至出现在许多次级贷款机构里。更有一些房贷公司捏造虚假信息,使一些不合格贷款人的借贷申请也能通过。二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膨胀后一直降温,购房者难以通过将房屋出售获得融资,因此还款逾期的情况大幅增加,整个房贷市场可能就会产生严重动荡。三是美国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利息,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加重,还款压力增大,由此出现大量违约现象。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条件下,金融行业难免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且不同性质的企业所遭到的风险也有所不同。商业银行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有其独特的地方,它决定了商业银行从创设之日起便和风险有了不可剪断的联系,商业银行由此必须承受源源不断的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活动都是建立在有借有还的基础上的,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带有与信用活动紧密联系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信用风险。而且,商业银行的风险还是一种货币资金损失的风险。所以必须做到正视风险的出现,并在恰当的时间内,研究出良好的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虽然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但是其源头就是不良贷款。综上所述,确保信贷款项的回收,防止不良贷款的出现是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之一。
银行业难免会有风险,而且银行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风险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危及范围相当之广,一旦有危机出现,就很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其后果不仅仅只是银行业本身,甚至会波及到国家的政治领域。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因此,相关部门对风险的监管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商业银行首先要做到经营谨慎,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好本职工作,无论是什么时期,均不能放松警惕。有关监管部门要研究提高对风险的快速防范能力,保障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制度来治理,治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低效率。其治理结构单一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关系一直是不明确的,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就不可能会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银行的上一级的代理者,可以冒着道德风险,与银行的上一级委托者在利润上讨价还价,通过一系列的欺骗的方式来占有剩余索取权;另一方面,银行下一级的委托者,由于没有剩余索取权的占有权,对银行的业务也就做不到百分百努力,对银行的一些不努力工作者也就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3.1.2 债权软约束
债权软约束是指银行在向企业贷款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商业约束性原则,导致企业的资金运用超出了当初的预期范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取代了中央财政,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资金供应者。我国商业银行的特质,决定了它承担着我国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双重责任,同时也使其不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主要满足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
3.1.3 进入与退出的障碍
除去国有商业银行,其他产权主体不容易通过商业交换依法进入,同理,也就难以依法退出。虽然有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甚至资金严重损失,但它们依旧不用担心会破产倒闭,因为中央政府是它们最终的贷款人。
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相对较薄弱。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有自己的贷款管理体系,但长时间不进行改革完善,呆板老旧,不能做到全面的采集贷款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谈不上对贷款的管理了。由于疏于对贷款信息的管理与监督,导致对借款申请人的信息了解不全面,对借款人所在企业的经营背景更加不清楚等等,一系列的弊端造成了银行贷款的盲目性与风险性。
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目光狭隘,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进而仅仅追求借贷规模的扩展,妄想以此来稀释不良产,却没有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不良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逐渐加大,这样的只顾追求眼前利益的发展方式最终只会危及到银行的长远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做法所存在的弊端,只有思想上跟进了,才能付诸于行动,才能改善银行不良贷款这一严重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产权结构,这一结构从根本来看并不利于银行的效率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应该在巩固已有结构的基础之上,发挥创新功能,通过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实现对现有机制的改革完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象之所以不能得到改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健全的不良贷款管理体系。应在银行内部逐渐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管理机制,来适应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的需要。在建立次机构的同时,还应注意银行内部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管理的制衡机制。
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职能中心,从对经济的大力管理上转移到对社会管理职能方面,明确知道应主管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下,政府应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保证社会政治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做到适当放权给银行。只有政府将自己的职能发挥得恰到好处,才能让银行按照市场规律正常经营,才能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进行,关系到银行业的发展稳定,与整个金融业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更与我国的经济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只有解决了不良贷款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业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我国的经济体系也才能蓬勃发展。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改善这一问题的措施,能起到切实可行的作用。
[1]曾康霖,虞群娥.辩证地看待银行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J].金融研究,2003(7).
[2]白凯.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