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和粮食供给现状分析

2013-08-15 00:49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石富有贾占标
中国商论 2013年30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河南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石富有 贾占标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省利用平原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一直都在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期能走出一条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下文分别为河南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粮食供给现状的分析,数据时间范围为2000年到2011年,来源为《河南统计年鉴》。

1 河南省工业化现状分析

工业化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具体体现,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率三个方面出发,选取了10个指标来描述分析河南省工业化的基本现状。

1.1 经济发展

GDP增长率是宏观经济的四个重要观测指标之一,从2000年以来,河南省的GDP增长率每年的增长程度略有不同。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大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其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2011年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增长到最高值。投资和消费比值是否合理,关系到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河南省的投资消费比在逐年上升,说明河南省的投资大于消费,河南省是农业大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还相对落后,需要政府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投资。人均财政预算收入指标可以衡量某一地区人们的收入能力和水平,河南省人均财政预算收入逐年上升,这个变动趋势显示出河南省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河南人口基数也比较大,这一指标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较小。

1.2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河南省的该值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河南省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稳步前进,逐步从农业大省渐渐向工业化转变。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0年到2011年增加了34%,反映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体现了河南省的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正不断扩大。

1.3 经济效率

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个指标来看,它能反映劳动消耗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河南省的劳动生产率以年均15.31%的速度增长,体现整个河南地区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在不断增加。通货膨胀指数每年略有递增或浮动,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受到欧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到2011年,该指数还是比较高,说明河南省经济发展还是不够健康。经济波动率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的稳定程度,自2000年以来,河南省的经济波动比较大,体现河南省近年的经济发展不够平稳、健康。

2 河南省城市化现状分析

城市化也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具体体现,它和工业化一样都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常情况下,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本文将城市化分为经济结构、居民生活和地域环境三个方面,分别选取了11个指标对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的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2.1 经济结构

人均GDP用来反映某地区产出的存量水平,自2000年以来,河南省人均GDP在不断提高,到了2010年,人均GDP更是达到两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为15.37%。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以及发展速度,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不断增加,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呈递增趋势。而城乡人均储蓄余额指标可以反映城乡居民年末剩余产值,在2009年突破万元大关,且该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13.85%,有向高储蓄发展的趋势。

2.2 居民生活

经济增长直接反映的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城乡居民收入比来衡量更为客观准确,城乡收入比从2000年的2.33扩大到2004年的3.1,接着城乡收入比又逐渐减小,但是减小的幅度不是很大,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乡收入比才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渐渐缩小,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恩格尔系数是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它是衡量某个家庭和某个地区或国家富裕程度的指标之一,河南省自2000年以来,恩格尔系数越来越小,反映河南省居民的生活状况逐步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人均教育经费指标反映政府为居民教育所提供的经济支撑力度,它和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指标都是逐年递增的,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河南省民生福利建设的长足发展。

2.3 地域环境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的是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该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7年和2011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最大,均为8.9。绿化覆盖率可以衡量某地区的城市绿化水平,体现该地区的地域环境特征,2000年到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3%。污水处理率指标反映某一地区环境保护治理的成果,污水处理率在2000年时只有11.11%,但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到2011年,污水处理率更是达到90.27%。整体来看,河南省的地域环境较之以前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善。

3 河南省粮食供给问题研究现状

粮食供给问题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粮食安全,因为它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别从河南省粮食供给中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以及产量状况对粮食生产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研究。

3.1 农业基础

河南省农村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76.8%降为2011年的59.43%,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减小;农村从业人员比重只有2011年低于80%,为79.24%,说明从业人员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农村,农村仍然是劳动输出的主要力量。人均耕地面积并没有增加,反而有递减的趋势,这表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占用耕地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保证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2005年到2011年,每百户拥有收割机数在2左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可供农民选择的机械产品种类增多而致。

3.2 生产条件

如果粮食生产的工业化表现为粮食的机械化和大规模组织经营,机器、化肥以及其他现代耕种所必须的设备和工具,都必须由现代工业来提供,在所有的粮食生产技术中,动力机械和化学肥料的运用最为重要。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折纯量可以反映现代化农业的程度,提高人工生产力和土地产出,这些数据以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体现河南省粮食生产过程中生产条件状况逐步改善,农用机械总动力的不断增加,代表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不再是只依靠农民人工的劳动,更多的是依靠机械动力。

3.3 产量状况

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趋势缓慢,年均增长率只有0.75%,在土地面积大量减少的背景下,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还能有增长的趋势实属不易,相信河南省在改良土地以适应于农作物的播种这一方面做出了较大努力。河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来看,粮食产量还是呈现递增趋势。从单位面积产量这一指标来看,河南省粮食单产虽有增减的波动,但提升的趋势明显,且与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人均粮食产量在2008年达到最大,为540.98千克,由于2003年总产量为最低,导致人均粮食产量也很低,仅为369.24千克。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南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粮食供给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够平稳健康、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面积流失等,因此,为确保河南省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在提高工业程度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大对第一产业投入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使农业发展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吸收工业化的科技进步成果,促进农业的发展,建立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反馈机制,以充分发挥工业化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工业化的进程,减缓工业化大发展超前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

[1]胡彬.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化问题[J].财经研究,2000(08).

[2]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市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