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棣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陕西 西安 710003)
陕西省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两大工程的实施,全省教育信息化设施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教育信息化环境已基本形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省教育厅制定了《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统领和指导今后十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近三年阶段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为了贯彻发展规划,落实目标任务,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实施“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以此作为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陕西省将“电子书包”试点工作确定为政府行为,将其定位为教育信息化改革和发展的新探索,提出了“稳步推进,积极探索”的总体要求,由各级教育行政、电教、教研以及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承担。为保证项目实施进度,省教育厅成立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厅主管领导任组长,厅有关处室和省电教馆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电教馆,具体负责全省试点工作的实施。各地的试点工作由当地电教系统负责实施。
试点项目成立有专家组,由有关高校、电教机构、教研单位、相应出版社、中小学校以及技术开发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同时,还聘请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和著名专家担任顾问,指导试点工作。试点项目的技术支持由一些知名企业和公司承担。根据对项目学校的评估情况,确定各校采用的教学环境模式。按试点教学班学生人数为项目学校配备信息终端设备。为每所试点学校配备了一套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含投影机、电子白板、教师机、多功能中控等。学生终端约60台(笔记本电脑、学习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四种模式之一),搭建无线网络环境,安装网络教学资源1套。设施设备全部实行政府招标采购,所需资金由省电教馆与项目县、校按照1:1的比例配套落实。在项目学校原有的各类资源的基础上,省电教馆再为项目学校配备专用学习资源。
为了确保试点工作健康可持续进行,并能取得科学准确的成果,在项目试点学校的选择上,省教育厅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项目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项目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校信息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较高,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在学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各市推荐2-3所学校,报省教育厅审定。全省有20所学校最终被确定为试点学校 (14所小学、6所初中),均属义务教育段学校,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都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为了使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切实取得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省教育厅确定了把课题研究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承担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项目任务。要求项目学校必须以课题形式进行应用研究,每所试点学校根据各自具体情况,申报1-2个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合理运用“立体化 ”的教学资源;怎样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过程探索;教育资源整合应用与移动技术相结合的教与学模式探索等。同时,针对社会上议论较多的,如电子书包对学生身心健康究竟有无影响,对学生的视力有无影响,对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无影响,是否会上网玩游戏等问题,省教育厅要求在试点中都要纳入专题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收集积累原始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对成功之处要总结经验,对失败的地方要找出原因,引以为戒,为将来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试点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试点班的单学科开始,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科,通过典型引路,达到广泛应用,普遍提高的效果。应用的教材版本主要是人教版或北师大版。试点工作已于2012年9月正式开始。
1.召开家长会,打消家长顾虑。在试点开始时,家长普遍担心电子书包会影响孩子视力,担心孩子玩游戏,担心孩子写字能力下降等问题。为了征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20所试点学校都召开了家长会,积极宣传电子书包试点的意义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介绍了学生所用终端设备的性能、预防视力下降和严控玩游戏等措施。同时指出,学生上课并不是一直长时间在观看和使用终端设备,中间还有老师的讲解,学生听课等多个环节,都是交叉进行的,时间上是有间隔的,而且要求学生课间要做眼保健操,并不会造成视觉过度疲劳。书写时间虽然相对少了,但也强化了打字技能,符合将来信息技术设备操作的需要,更何况有些终端设备本身就是在面板上书写输入的,所以对学生的书写能力没多少影响。通过思想教育、纪律约束和技术限制,基本杜绝了学生玩游戏和上不健康网站的现象发生。通过这些讲解,打消了家长的疑虑和担心。试点班的学生都是征得家长同意才编入的,部分家长还争着把孩子送到实验班。学校还和家长签订了电子书包使用协议书。
2.举办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为了确保试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省教育厅先后举办了课题研究培训、项目设备技术培训、电子书包资源应用培训等。此后,各试点学校相继进行了大面积的校本培训。在试点的过程中,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定期对试点学校进行巡检,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并现场培训、交流。针对有些学校试点老师工作量繁重的问题,要求学校做适当调整,保证老师精力充沛全身心地投入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老师要相对固定,不能中途更换老师,确保实验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省教育厅还建立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学校网上交流平台,开展网上交流和网上答疑。
3.召开“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应用现场会,交流观摩。在试点工作中,各试点校工作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有些认真扎实,严格按试点要求管理,部分学校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编写了电子书包使用的校本教材,指导教师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有些学校工作则略显随意,数据资料的记录、归类、梳理、分析不够精细,测评的数据对比不够科学。为此,省教育厅选择一个实验点召开现场会,选调了搞得好的学校老师来现场举办观摩课,专家现场点评,其它试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学习观摩,效果非常明显。在现场会上还邀请了上海等先进市的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并解答老师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参与学习的老师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学校,省教育厅将派出专家进行跟踪和分析,使其升华为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成果,为下一步在全省大面积普及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4.做好舆论宣传,创造激励条件。电子书包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注,也有怀疑之声。为此,省教育厅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当地有影响的报纸、电视台宣传电子书包试点的意义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同时还邀请媒体记者参加电子书包的一些大型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并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大家对电子书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为了使电子书包的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教师搭建一个教研交流、资源共享、展示成果的平台,省教育厅积极筹建电子书包专题网站。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实践,省教育厅着手开展电子书包征文活动,将老师的优秀教案、论文和学生的感想等作品结集后申请国家正式刊号出版。这样,既增强了老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又强化了责任意识,客观上也为老师评职称加分创造了条件,可大大激发老师的探索热情。
电子书包试点工作在学校正式开展还不到一年时间,总体势头良好。各方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相信,随着电子书包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全省教育信息化水平一定能有一个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