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禛祯
(云南大学)
现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就农民工队伍自身讲,不仅出现农民工流动的多元性、各种身份变换的非同步性和农民工代际差异性,而且同代农民工也出现了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农民工培训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用社会分层理论研究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探讨新时期实现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社会分层相关原理,深入剖析现阶段农民工队伍的实际,农民工队伍内部可分五个层级。
1.占有城市生产资本并雇用他人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中主要从事各种经营活动。从经济层面看,他们的经济收入与城市居民持平甚至超过城市居民;从文化层面看,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从社会地位看,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声望。
2.占有城市生产资本并自我雇佣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在城市中以个体形式从商,如市场中的小商小贩等。从经济层面看,他们的经济收入与城市居民持平甚至低于城市居民;从文化层面看,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从社会地位看,他们可能会遇到制度性歧视,如子女上学、就业、社会保障不公等。
3.被他人雇佣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没有城市生产资本,主要在城市第二产业和低端的第三产业依靠打工来维持生活。从经济层面来看,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低于城市居民;从文化层面看,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也低于城市居民;从社会地位看,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由此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和安全感都很弱。
4.失业农民工。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差,据调查统计,有66.67%的农民工曾经有1至2个月失业,25.5%的农民工曾经有3至6个月失业,甚至有4.17%的农民工一年多时间里找不到工作。
5.失地农民工。据国土资源部统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在40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虽然这类农民获得了数量不等的补偿款,但相当的一部分人处于失地失业没有社会保障的状态。
按照不同层次的农民工对学习教育有不同的需求分析定位,农民工的学习教育需求可定位为补偿、发展和享受型学习教育需求。
1.补偿型学习教育需求。补偿型学习教育需求表现为学历教育。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农民工才有可能与城市居民公平竞争,农民工的岗位层次才能提高。由此处于知识断裂的农民工阶层迫切需要接受学历教育。
2.发展型学习教育需求。即满足农民工向上的社会流动需求,是被他人雇佣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失地农民工所需的一项关键需求。为了满足向上的社会流动需求,农民工需要以职业变更为起点,从思想、文化、观念、习俗等方面适应城市生活。
3.享受型学习教育需求。即教会农民工如何生活。这种需求表现为自我生活和与他人生活。从自我生活来讲:一是职业健康教育;二是自我实现教育。从与他人生活来讲: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法制教育;三是生活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竞争、求知意识、创新意识、男女平等观念逐步形成,农民工需要学会认同现代生产生活所要求的工作节奏和时间观念。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满足不同层级的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促进农民工培训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我们应做到:
1.政府政策先行,构建农民工学习保障机制。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农民工教育多元化投入管理机制。此外,还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各界募集教育慈善基金、发行福利彩票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弥补经费不足以促进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激励政策和完善保障制度。国家应制定专门的农民工培训法规;政府应有步骤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培训结业证书相结合的就业准入制度,以此来强化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意识;政府应对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取得卓越成绩的用人单位减免税负,对主动接受教育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农民工减免学费、提供工作机会,多渠道调动各方面参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三是联合各类媒体,加强农民工培训舆论引导。形成一个由政府主导、媒体传播的舆论引导环境,帮助农民工自觉树立起学习意识,主动掌握各项必备技能。
2.社会各方助学,搭建农民工学习教育立交桥。一是政府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农民工教育信息情报网络,明确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的职责,帮助农民工获取各种教育信息情报。二是借助高等成人教育学院的力量,开展补偿型需求教育,拓展办学形式,为农民工的发展提供充分有力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提升自身学历层次的愿望。三是利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的优势,开展发展型需求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四是依托社区、工会的作用,满足农民工部分发展型需求和享受型需求教育,加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思想品德、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等教育,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素养,为农民工接受相关方面的学习提供方便。工会在开展工作时,也应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将文化技能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3.个体积极主动,树立农民工终身学习意识。一是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整个农民工群体都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界提供的有利条件,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保障其生存的职业技能用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各种补偿教育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以使自己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进而提高自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农民工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职业发展观念和个人发展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胆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活,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摆脱畏难情绪,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城市优越的文化资源,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大知识面,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达到实现自我发展的终极目标。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张跃进.中国农民工问题新解[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1,5.
[3]许东风,眭鸿明.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4).
[4]黄瑞玲,安二中.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需求与对策研究— —基于对江苏1516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5]李英东.基于农民工需求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扩大内需[J].农村经济,2011,(03).
[6]杨培培.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能力需求分析[J].农业考古,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