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模因视角看“甄嬛体”的流行

2013-08-15 00:43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恩泽模因语体

王 敏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河南 郑州450002)

互联网2.0技术的推广,使得新媒体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由此引发了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媒体的流行,草根阶层利用这些媒介来制造消息、传播消息,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消息传播方式,加强了网络交际间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由此也引发了各种网络语体的流行,比如淘宝体、凡客体、咆哮体、梨花体、知音体、贾君鹏体、撑腰体、TVB体等。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掀起了复古热,网友纷纷模仿剧中人物说话的习惯和口气,利用这种语言模式来调侃社会和生活等,这便是新一轮的网络语言流行体——“甄嬛体”。本文将结合语言模因理论和体裁互文性的作用来分析其形成机制和影响。

一、“甄嬛体”的特点

(一)“甄嬛体”的语体特征

在咆哮体、凡客体之后出现的“甄嬛体”,使网民从歇斯底里的发泄状态回归到了内敛平和的状态。这一网络新语体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对高雅事物的追求,把个人观点和情感以一种较为古典、文艺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清新、典雅又诙谐的效果。例如:

@田小跳儿:话说今日大雨滂沱,甚是凉爽,若能在床上小憩一下也是极好的。无奈昨日通知今早须提前半小时上班,若能早些下班或给点赏银倒也不负恩泽。只可惜一切皆为浮云,又奈何天公不作美,故而为此精神萎靡,消减了上班的兴致。(新浪微博)

@我本伐木:方才想起已是初秋,满觉陇路的银桂必将陆续开放,私心想着若是这周末前去赏桂,定可沁人心脾,对洒家的修行必是极好的。(新浪微博)

电视剧《甄嬛传》的台词是一种半文半白语言,具有明清时期文学语体的特点,语气较为舒缓,语调持中,从容大方。与《红楼梦》中的语言有相似之处,《甄嬛传》的作者坦诚地说自己是《红楼梦》迷,模仿了《红楼梦》的语言并添加了一些唐宋诗词和古代经典。网络流行的“甄嬛体”模仿了《红楼梦》和《甄嬛传》的语言特点,对生活中的自然语言进行文学处理,用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达了较为丰富的含义,使语言更具古典韵味,给繁忙的都市人带来了一抹清新。但“甄嬛体”也有一些是口语语体或谈话语体,例如:

#经典甄嬛体#:“额娘你看今日外面天气极好,儿臣想出宫走走,既能冲冲喜气,也能看看京城中百姓生活如何,早日完成儿臣登基之业。不知额娘意下如何?”“不许出去!”(新浪微博)

此例显然是一段对话。其实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口语,网络语言交际活动最常见的也是口语语体。人们一般在一定的语境内进行语言交际活动,会根据场合和说话对象的不同而改变谈话内容,这就是口语的社会变体。仿照《甄嬛传》和《红楼梦》等得来的“甄嬛体”就是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兼具书面语体的色彩和口语语体的特点。

但也有人不习惯“甄嬛体”的半文半白的“装腔作势”,在网上开始流行“毁了甄嬛体”,即在“甄嬛体”的对话模式中,后面加一段“华妃体”或“说人话”等句子。例如:

今日醒来全身酸痛,感觉很乏,想来怕是前几日玩得太尽兴所致;同事几日未见,只望不要生分了才好;私心想着若是这三日太阳眷顾,闻花之芬芳,沐阳光之温存,定可心情大佳,那对工作学习必是极好的,日子也能过得快些,不过想来三日后又能休息倒也不负恩泽。——有网友针对该“甄嬛体”写出了“华妃体”:“贱人就是矫情,想放假就直说,本宫最见不得你这副狐媚样!”(天涯论坛)

#经典甄嬛体#:“想如今我的身量儿自然是极好的,修长的身型儿加上标准儿的细高跟,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再长高些,虽会显高大威猛,倒也不负恩泽。”——毁:“说人话!”“我想再长高些。”(百度贴吧)

如果说“甄嬛体”较为文艺、温婉,那“华妃体”的特点是麻辣、爽利、直白,能够简单明了地直抒胸臆。“说人话”的涵义是让对方在语言交际中遵守“量的原则”,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观点,以推进语言交际的良性沟通。上述例子都是“甄嬛体”后面加“华妃体”或“说人话”,这就构成了完全的谈话语体,其口语色彩极强。“甄嬛体”和“华妃体”并存,更使得网络语言多元化,也体现出了网民对语言的个性化表达,这就是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二)“甄嬛体”的语法特点

1.常用“……不负恩泽”格式

网上流传的“甄嬛体”常用“虽……倒也不负恩泽”的格式。一般认为,如两个分句是相反、相对的意思,就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因此“甄嬛体”中时常使用转折复句。在转折关系中,尽管说话人承认偏句中的事实,但表意的重点还是在正句上。例如:

[甄嬛体之网购版]小主,今儿上新的这件衣衫款型是极好的,这苏绣的料子配上简洁的裁剪,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多买几件,虽会荷包骤然消瘦,倒也不负恩泽。(百度贴吧)

[甄嬛体之足球版]巴萨的水平是极好的,大牌前锋配上中场大将,原是最好不过的了。虽说运气欠佳,点数未进,成全切尔西再入决赛,倒也不负恩泽。(百度贴吧)

上述例句都使用了“虽……倒也不负恩泽”的转折格式。例句虽然承认前一分句所表达的事实,但强调的仍是正句的“不负恩泽”。“倒也”使这一句式的转折语气较为舒缓,能表达出说话人的古典气质和说话时的主观态度。例句中的“倒也不负恩泽”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出转折关系,它还出现了词义泛化,表现了说话人接受现实的宽容主观态度。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语言环境和说话对象的不同会产生一些变化。比如“不负恩泽”还常用作“方不负恩泽”,这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才不负恩泽”。“不负恩泽”在“甄嬛体”中不仅可用作转折复句,还常用于条件复句。例如:

[甄嬛体之失眠篇]方才察觉今夜饮茶过甚,无心入眠,若长期以此,定将损肤,他日睡前饮牛奶一杯,方能安心入睡,对睡眠质量也是极好的,携友饮茶虽好,但也要适可而止,方不负恩泽。说人话:我失眠了。(百度贴吧)

例句中的“也要适可而止,方不负恩泽”属于指定条件的复句,偏句先提出条件,正句说明在具备这个条件后产生的结果。例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好茶要适度饮用,才能达到饮茶的益处又不至于让人失眠,这才没有辜负好茶。“方”与“不负恩泽”连用,更加突显了说话人的古风古韵,达到了复古的语用效果。

2.多用叠字“真真”

“甄嬛体”中的词汇选择也颇具特点,一般在现代汉语中用作“真”,“甄嬛体”却用作叠字“真真”。例如:

#甄嬛体#:临近毕业,做一套属于自己的毕业设计本是极好的,不耐素日来的压力,给臣妾带来的压力也是让我力不从心,怎奈交稿日期日渐迫近,不知学校能否宽限几日,真真是不负恩泽。。。(新浪微博)

小丑爱讲冷笑话:我们逃课真真浪费(腾讯微博)

“真真”最开始出现于佛教用语中,但在近代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副词“真真”。刘冬青[1]考察发现,“真真”发展到清代才在作品中使用较多。但是我们检索北京大学语料库发现,“真真”在明代小说中已经高频出现了,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尤为盛行。例如:

国师张开个慧眼,看得[真真]的。你说这个宝贝岂是等闲的?原来是观世音菩萨的杨柳净瓶儿。(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二)》)

这都是治生由衷之言,敢有一字虚头奉承,那[真真]禽兽狗畜生,不是人了!(明《醒世姻缘传(上)》)

兆蕙道:“实实憋得我受不的了!这智大哥装什么象什么,[真真]呕人。”(清《七侠五义(下)》)

一双俊目,好似朗星,鼻如悬胆,齿白唇红,大耳垂轮,面如白玉,[真真]可爱。(清《三侠剑(上)》)

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清《红楼梦(上)》)

可以说“真真”流行于明清年间,是当时的一个标记语,而《甄嬛传》讲述的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后宫故事,因此“真真”一词作为一种标志常出现于甄嬛体中。人们熟悉“真真”一词多是因为看了《红楼梦》,“甄嬛体”中 “真真”一词较能唤起人们对清代大家闺秀的美好形象和言语神态的想象。使用叠字“真真”不仅能使语言具有古典色彩,还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生动性,使语言具有画面感,正符合视觉时代的语言特色。

二、“甄嬛体”流行的原因

“甄嬛体”的产生与流行,究其原因,与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及语言的互文性是分不开的。

(一)语言模因的作用

牛津大学的理查德·道金斯教授(Richard Dawkins)[2]首先提出了“模因”的概念,最初用来解释文化的进化和传播规律。他认为模因不同于基因,是不可遗传的,但是可以通过模仿、复制来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例如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可以被复制和传播的表现形式,都是模因范畴。我国的相关研究尚在初级阶段,何自然[3]指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是体现在各级语言单位的模因综合体。任何一种思想、信息或语言只有被成功模仿并复制传播,才能称之为模因。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其台词的喜爱,并模仿、复制《甄嬛传》的说话风格成为“网络甄嬛体”,其语言环境由网络平台发展到日常生活,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领域,正被语言使用者不停地模仿、复制并被传播至新的语言受体而成为了一种语言模因。

何自然[4]认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直接套用”、“同型异义”和“同义异型”等3种方式。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语言模因被快速地模仿、改写、复制和传播。由于语言受体的不同、语境的差异以及所表达情感的不同,语言使用者常常将适用于某些语境的网络语言结构移用到另一语境,将语言模因直接套用或进行模仿、改造、复制和传播,创造出新的模因复合体,使语言充满时代气息,产生特殊的修辞效应。比如,网络上的“甄嬛体”开始多是“直接套用”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台词,后来用于现实语境,用自然语言加上“……不负恩泽”、“真真”、“极好的”等词汇来形成新的语言模因,再后来模仿和复制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甄嬛”,经过语言模式的扩大和改造后形成了“王爷体、华妃体”等新的语言模因复合体。这便是语言模因的变异性,只有在这样的语言周期活动中,语言模因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进而更广泛地复制和传播。

(二)体裁互文性

互文性是近些年的一个研究热点。20世纪中期法国符号学家Kristeva首次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后续的学者认为互文性意味着每个语篇与其他语篇都有关系。热奈特[5]对“互文性”进行了具体的解读,认为“互文性”是一个语篇所表现出的与其他语篇的关系的综合,包括引用、仿写、典故等。

互文性一般体现在语篇体裁中。广义的体裁包括各种语篇形式。互联网上的语篇形式丰富多样,比如网络新闻报道、微博和博客、电子邮件等,每种体裁都有特定的语言风格、修辞方式等,以表达说话人独特的观点或情感等。但在自然语言中,常能见到某一体裁的语篇借用其他体裁的语言风格或模式的现象,辛斌[6]称之为“体裁互文性”。比如现在流行的“甄嬛体”:

LeeHongGi-Darling:日前开始看甄嬛传,嬛嬛果真是极好的,只是今日早些时候去了街市,现在已有些乏了,明日还要清早起来去听课,还是速速洗漱就寝为妙。

[学外语版]方才察觉自己未来的英语水平再提升空间极是微小,私心想着下一步得大力提高一下汉语能力,从而定可中外兼修,方不负恩泽,对于学贯中西想必也是极好的!说人话:好好研究我的《现代汉语》这本书。

广为流传的“甄嬛体”就如上例一样,在现代微博式的语篇形式中还借用了电视剧《甄嬛传》的台词及风格,甚至可以说是借鉴了清代乃至中国历代的口语风格和措辞,这种“混搭”体现出了现代人在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压力下向往慢节奏的古代雅致生活的复古情结,并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三、“甄嬛体”的影响

在互联网2.0时代,网络传播平台更为平民化和多样化,网络的及时性和超时空性使网络语言的复制和传播更为快捷,体裁的互文性加速了新语言模式和体裁的建构,促使新的强势语言模因进行更广泛的复制和传播。在这样的综合环境下,“甄嬛体”对传统体裁模式造成了极大影响。例如:

@墨迹天气:“(09月04日09时)今日沈阳细雨如丝,前日江南进贡了雨伞,私心想着你们若出去定带上,温度10到21度;明日晴朗的天气,若要贪睡,岂不误了这大好韶光?温度12到25度。”(新浪微博)

从交际语境和谈话话题的角度来看,上述例子用词古典,具有“甄嬛体”的语篇特点。传统的天气预报的语篇有特定的范式,行文正式、稳重,传播方式多是自上而下的通报式,与听话人的距离感很强。模仿“甄嬛体”进行语篇改造后,缓缓而谈的复古口吻以人性化的态度在吸引读者的同时,也加强了听话人与说话人的互动交流,使听话人乐于接受说话人的消息和建议。

类似的例子还有:

现今儿天气甚好,真真的不再湿濡,略是有点微凉。这海边的学宫里,书生个个意气风发,只觉得英才咸聚于此,真真地别家想挑也挑不来。本是极好的日子、极美的地儿,如果不自个儿保重,提防着安安稳稳,岂不误了大好韶光?

方才想到你们对此不熟,恐是心里忐忑,私心想着若是把事儿摆清、把理掰明了,定可透着舒心,对大学生活必是极好的。如是,且听叨叨絮絮几句……(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公安处,2012年9月5日)

朕私下想,诸位书生必是极好的。众爱卿均是高帅富,众爱妃均是白富美。(浙江大学副教授高艳东在2012年本科及研究生学生毕业典礼中的发言)

“甄嬛体”的大学迎新通知和毕业典礼发言较为古典、清新、幽默,一改传统语篇模式的严肃、刻板,这样的变化是由语言交际目的决定的。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强,生活方式更是网络化、社交化,校方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因素,使用当下流行的“甄嬛体”,能在第一时间使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双方距离,在诙谐的环境中实现交际目的。

四、结语

借助互联网2.0时代的各种社交媒体,“甄嬛体”流传开来。它多用“……不负恩泽”和“真真”等词汇,具有独特的复古式语言风格,属于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兼具书面语体的色彩和口语语体的特点。“甄嬛体”以其古典、亲民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网民来模仿、改写和复制,网络语篇形式的“体裁互文性”促使新的语言模因产生进而流传。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语言交际目的导致语言模因被扩大和改造后形成了“王爷体、华妃体”等新的语言模因复合体,最终“甄嬛体”成为强势模因进而被更广泛地复制和传播。“甄嬛体”以其优雅、复古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对其他体裁产生了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这一现象,不盲目跟从,也不刻意贬低,在对“甄嬛体”模仿时应多考虑语言交际目的、语境和说话对象等因素,以使交流效果达到最佳。

[1]刘冬青.北京话“真”类语气副词的历史嬗变[J].中州大学学报,2010(6):84-89.

[2]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06.

[3]谢朝样,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46-52.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5]杨汝福.当代西方互文性的读写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80-86.

[6]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6-10.

猜你喜欢
恩泽模因语体
巫婆找工作:尉恩泽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我的小手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四点的力量
语体风格学研究的新进展——“第十一届汉语语体与风格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闵恩泽院士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