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2013-08-15 00:51郑莉珍
职教论坛 2013年20期
关键词:工业职业高职

□郑莉珍

“工作室”(studio)起源于现代设计教育的里程碑——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的“作坊”。其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理论修养兼具掌握工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近几年,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已经出现,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工作室大多以教师为主的操作策略,相对的减低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微工作室”的创新教学操作模式,计划于培养多面向发展的高职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

一、国内外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国内外高职主要教学模式有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纵观西方的设计专业职业教育,都是企业加学校的模式。如澳洲的TAFE教育,教师按照企业标准,把设计的流程——从设计方案、市场调研、材料选择、施工标准、成本核算等,把严谨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职业的角色;还有德国“双元制”模式和MES模式等。

回顾我国工业设计专业职业教育,在较长时间里一直维持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工作室教学出现在高职院校,因学生数量多而指导教师人数少,这种僧多粥少现象往往使教师指导力不从心,同时不能让每位学生享受工作室带来的真正情境化实战过程,微工作室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工作室的不足。

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概念及现实意义

(一)“微”概念及组织特点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创业等字眼的出现,表明微时代的来临。“微”字已从“微软”转向了另一层含义,即微小,浓缩整个庞大的范畴轮廓至一点精华,去除那些繁琐的副件,只保留集中一点主题,即浓缩就是精华,其更注重个体原创。“微工作室”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同于传统工作室,其组织特点是附属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下的一个学生团队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规模为3-6人,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来选择组建具体微工业室,微工作室从入学到毕业为期三年,所在与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作业都可以在微工业室内完成,其市场运作模式力求人少、教学模式灵活,高效率及实践成果显著。

(二)微工作室的积极现实意义

1.学生自主,个体实战机会均等化

传统工作室学生一般要10人以上,多则达到20多位,教师离开课堂后很难做到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的平均分配。通过微工作室的小规模运作模式,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均等的实战机会,从而提供了施展创意和增加职业实践能力的可能性。人数少 即是机会多,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专业实践的主体者。

微工作室教学模式注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以自己的活动为基础的工作经验,不同于传统工作室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指导,学生为本体进行实践。微工作室中教师充当顾问角色,当学生进行咨询时提供适时的帮助,完全以学生的自身需求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设计多元化整体化,拓展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发展可能性

专业课程与微工作室进行紧密结合。设计内容多元,如造型基础、机械制图、形态设计、产品设计等课程作业都能将其植入微工作室,让每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设计触角延展得更深更广。

微工作室人少,但因其设计任务来自不同的区块,如来自课程教学、来自校内设计业务、来自企业委托设计、来自竞赛命题设计等等,这种多元化的设计,使学生在微工作室里可以进行多方面专业领域或方向的接触,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或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设计,从而使高职工业设计的专业边际无限拓展。

在专业课程之间出现前后衔接“断层化”现象时,学生在微工作室里的每一个设计过程都在不断的将不同课程内容进行串联,使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学生的设计作品,通过微工作室将其设计完成,它既作为一个课程作业,同时又可以参加设计大赛,或发表于网络,或自荐给企业,通过不同的领域进行推广与应用。整个过程使学生的主动性、创意性、沟通能力、表述能力等等被深度挖掘,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我规划能力

微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它既是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学生创意的孵化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符合当代高职教育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微工作室提供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了解社会、市场与企业对其真正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从而树立专业信心,提高专业热爱度和增强学习兴趣性。在微工作室实际运作中,学生按此种逻辑和思维自发去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自主负责、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精髓不谋而合。采用基础教学与实际课题教学相结合的微工作室新型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

三、基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业室”教学模式研究

(一)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现状

传统工作室教学模式定位是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成为产、学、研、创的实践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但实质上则往往以教师为主,实际设计项目与课题也是教师给予,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思维目的性和主观判断能力,“安排式”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室成果无太大联系,往往将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时尚进行模仿而没有进行深度结合,其组织和服务教学的功能被大打折扣,工作室并没有真正面向所有学生,最后导致流于形式,徒有虚名。

(二)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

1.“微工作室”的全新概念构思与分析

高职教育中出现的工作室,它并不等同于社会上独立负责的工作室,赢利并不是唯一目的。它更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能力的提升,这样就以工作室为载体延伸出一个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的“微工作室”概念,因其组织人数少,学生能得到均等机会去参与,并因人数少而无他人可依靠,无论从客观和主观上都迫使学生尽快独立投入专业实战中去。这样,整体的教学质量和职业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微工作室人少量多,学生会想方设法去寻找设计途径,实践项目往往需要竞争获得,各工作室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形成一个小型的行业比拼状态。教师也从指导角色过渡至顾问角色,向学生提供咨询解答,由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课程内外知识与技能,这种自主学习、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思维创意并提高学习兴趣。

2.“微工作室”与传统工作室的关联性分析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基础来源于传统工作室,二者具有关联性和延续性关系,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优势在于与专业教学和学生个体的两者紧密度更为贴近,微工作室数量多,能产生校内同专业的竞争机制,并将这种竞争从课堂拓展到校内,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的企业与市场,接受的设计内容广泛,学生设计方式灵活,竞争态势激烈。

3.“微工作室”对课程内容相互对接与教改提供有利的依据和教学依托平台

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背景下,微工作室提供给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一个开放式平台,让学生 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设计实践,并且进行具体可视化产品转换。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教师作为设计顾问更多的是解答学生问题,但经过逻辑梳理,可演绎归纳出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足或有待完善的地方,对课程的内容与市场接轨将会提供一个信息窗口,教师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调整,满足市场与企业对学生设计水平与职业能力的要求,同时为教师的教改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会因微工作室中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提高,而显现出水涨船高的良好态势。教师会主动加强业务学习和自觉完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来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专业学习要求。微工作室就是双向刺激源,既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又刺激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专业课程的梳理与完善。

(三)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从教育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1.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个体的作用

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背景下的微工作室教学模式,使高职工业设计学生主动去企业自荐自己的设计作品、通过竞争获得校企合作项目、将设计作品通过互联网进行出售等等方式来获取团队业绩。整个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调查、分析、设计、管理、策略、沟通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沟通技巧等,这些能力有助于毕业后从事跨界职业,拓展更广阔层面上的设计意识。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产业结合中,因其灵活性,可以与多元化产业结合,如学生设计能力范围内的标志、图案、饰品等适合大一学生,大二学生适合小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大三学生适合家电产品、复杂工业产品设计;根据学生年级不同,由易入难接受相关设计产业,而传统工作室只有一个大的主题方向,让学生缺失了很多相关设计领域的实战经验,微工作室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2.从教师角度出发,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高职工业设计微工业室是在原有教学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将课堂被动学习导入微工作室主动学习的良性教学模式,它是对原有课堂呆板教学模式的创新。微工作室教学模式让教师从课堂上以一人教数人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走进学生当中进行顾问式一对一的解惑咨询解答,让教学变得生动、趣味,由授教式变为探讨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意,能较准确把握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3.从科研角度出发,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学生为追求微工作室的整体利益和集体荣誉感,在相互竞争中,科研水平和层次都会有所提升,尤其是学生会主动探求相关科研信息和引发思考,开拓思路,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个体个性发展日趋完善,微工作室无论在主体、业务、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明显优于传统工作室,使专业特色和专业成效显著。微工作室将产、学、研进行有机结合,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微工作室采取以小团队或学生个体形式进行运作,随时可分可散的灵活性组织让设计成果的形式多样化,产、学、研与微工作室关系除了一体化合力的紧密性,还有一个相互回力作用,从而实现微工作室与产业、教学、研究的合理对接,合作共赢局面。

4.从高职教育角度出发,形成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是由学生自行灵活组建,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对内外业务实现运作。其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设计作品及产、学、研结合的实体成果。评价应该是来自于教学模式外的主体,即社会、市场、企业、科研机构等,由其对微工作室的实效进行正确、客观评估,这样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微工作室才能让学生对专业的市场运作有个准确认识,工业设计专业是跨界设计、多元化设计,每个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都应以微工作室为载体接受市场的客观检验,了解自身不足,从而进行有目的的完善与自我专业能力的调整,实现具体产、学、研结合项目一体化。

四、结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追求显著的专业特色教育成果,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试图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教学新模式道路。基于培养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背景下的“微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因其前身已有传统工作室的存在,“微工作室”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炼和浓缩,使其变得更加灵活,适应性强,其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出现并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一个传统工作室的升级版。它不仅加强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更好的满足了市场的岗位需求,也为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与探索路径。

[1]蒙宗宏,梁艳玲.“工作室”教学制度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2(03):89-90.

[2]徐俊.高职艺术设计类工作室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0(24):19-20.

[3]林建军,金炳尧.基于项目的实验室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5):111-113.

[4]王子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之工作室制度教学初探[J].高职教育,2012(04):197.

猜你喜欢
工业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工业人
我爱的职业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