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 00:51◆靳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6期
关键词:备课组学案集体

◆靳 菲

(山西师范大学)

如何将先进的教育与学习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成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叶圣淘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导学案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主要目的是改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教学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其特点是以“导”为主,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几年来,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着实行导学案教学,自感收获颇丰,下面就导学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使用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

(1)课前部分学生不能通过导学案进行导学,即不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2)大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的问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问同学和老师;

(3)学生不爱回答问题,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4)学案设计的题目,部分学生不去思考,不主动与别人合作学习,只是坐等别人做完后抄袭、应付检查;

(5)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回答、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6)由于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是抄别人的,回答问题时只是把答案念出来,说不出理由;

(7)课上展示交流时,学生分析问题模糊,语言表达不清,声音不够响亮;

(8)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讲,难的题目都不讲;

(9)回答问题不积极,会的学生不想发言,不会的学生反而积极发言(念答案)。

2.在编写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

我发现编写导学案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钻研的:一是要把时间划分准确,要把学生每一块很多的时间“卡”死,这一点不容易。二是各个班学生的层次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班上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在“必做题”和“选做题”上要大做文章,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任务、有收获。但我们在这一块做的不是很好,没有真正区分开,在题量上课时过多,题型偏难,导致普通班学生在使用上丢弃很多,浪费资源,效果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内容不注意筛选,如有些教师直接把教材上的例题放到学案上,学案的实效性不强。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学的角度来编写设计,但我们编写的部分导学案忽略了这一至关重要的点儿,把它设计成老师自己的教学过程,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没有立足于学生,没有从学生学习的实际考虑,来帮助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所以盲目编写导学案即不利于学生的自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展示,达不到高效的要求。

(2)导学案不能及时收交批阅。

(3)导学案中习题不能做到精选。

容量过大:一天六七门课都要求头天预习完成导学案,这就需要导学案简单易懂紧扣课本,半小时完成一份导学案最佳。所以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内容不宜过多。

3.在小组合作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的使用与课堂小组合作密切相关的。但各班小组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组过大;不能做到优势互补;小组管理流于形式;小组内责任不明确;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的理解不到位等。小组活动上存在的问题:小组活动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不恰当。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力度不够;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等。

二、针对实施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合理分组。要做到异质分组,小组不宜过大,一般6人为宜。

2.小组管理。小组内要明确分工,每名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级部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级部在评价时也采取评价小组的方式进行。

3.加强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使教师加深对合作学习本质的理解,了解合作学习的方式,操作流程、应注意的问题等。

4.加强学生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交流。

5.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6.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出发点。要服务于学生,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的过程。

另外,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为了确保导学案编写质量,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是任务分配,备课组长按课时合理分配教师编写导学案课时内容及课时数。第二步,是内容编写,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第三步,是集体讨论,备课组讨论教师编写的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内容。第四步,是内容修改,编写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并再次征询同组教师意见。最后,是学案定稿,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最后定稿,上传备课组长排版打印分发使用。由于导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导学案。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导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隐患。所以我们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因此,教师在集体教研前的草备和教研中的二次集体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应加强导学案管理,年级组首先要建立以备课组(捆绑式)为评价单位的评价管理制度,对常态课、学案、其他常规资料等进行常态的量化打分,列入对备课组的考核。学校要形成以学案为中心的管理评价制度,对学案的编写质量、批阅质量、利用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列入对教师的考核。

总之,只有合理使用导学案,并使其真正起到导学作用,才能使教学从传统的满堂灌中走出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备课组学案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备课组长的定位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乡愁导学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比例尺(一)”导学案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