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外延伸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2013-08-15 00:45王宁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2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标准竞赛

王宁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710061)

2003年国家发布了 《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和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这一标准规范下,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其中包含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要求高中阶段学生须完成至少4学分的学习任务(必修、选修各一模块)。在各学科课程设置相对紧密,课程安排较满的情况下如何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值得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有机结合,这就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了契机,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有效的课外延伸教学。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加工、展示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如何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需求,延伸课程内容,拓展其课外知识,这就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开发了符合学校特色和适合学生发展的四门校本课程。

一、信息学竞赛之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1模块内容,要求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基本掌握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对于学有余力,对程序设计有较为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推动下,开发符合竞赛培养标准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领域势在必行。

在校本课程设计上,选择对于编程初学者较容易掌握的pascal语言作为课程语言,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通过教师的教授,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到数据结构与算法艺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通过精心的课程安排,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连续多年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佳绩,多人保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竞赛

“人工智能初步”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模块5的内容,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领域。在模块学习中,要求学生体验若干典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领域。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兴趣较为浓厚,如何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实际教学,借助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机器人竞赛单元及各项机器人竞赛赛事,开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竞赛”校本课程尤为必要。

基于这一需求,我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竞赛”校本课程,以机器人作为教学平台,通过对机器人机械、控制、传感器、控制软件四大部分的教学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开发、组装各类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数码摄影与图像处理、DV创作课程

“多媒体技术应用”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2模块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码单反相机、DV摄影器材已经普及,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使用手里的数码器材,发挥数码设备以及使用者最大的潜力,还需要通过较为专业的学习过程。

选修2模块提供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的基本方法,但课程内容仍显过于简单,这就给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需求。结合我校信息课程教师的实际,发挥教师在摄影、图像处理以及影视短片创作中的优势,开发了“数码摄影与图像处理”、“DV创作”校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以数码相机使用、摄影构图技巧、图像后期处理技术、DV摄像机使用,DV短片创作、影片编辑为主要教学内容,贴切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实践创作为主,设定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中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学生的需求,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为学校校园电视台培养了大量的学生骨干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的创新与再加工,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外延伸。通过不同延伸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所学领域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校本课程的实际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1]李飞.信息技术课的课外延伸[J].陕西教育教学,2012,(10).

[2]王丽君.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与学生社团结合的探究[J].课外阅读,2011,(2).

[3]王晓.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J].考试教研版,2012,(10).

[4]胡晓军,秦玉莲.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问题[J].信息教研周刊,2010,(8).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标准竞赛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