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普
(周口师范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南 周口466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逐步推向市场化。根据这种现状,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职业沟通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不仅综合考察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会考察大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要理解什么是职业沟通能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沟通。沟通指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目的是使思想达成一致,感情保持通畅。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到职业沟通能力,则是指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等符号媒介来交流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并达成职业活动目的的主观条件。职业沟通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主任许湘岳认为,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专业能力被称为硬能力,而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创新创业等在内的能力被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软能力”[1],它是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前,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标准是资历和学历,而现在用人单位则越来越倾向于注重包括职业沟通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高的学生。在当今专业能力越来越趋同的情况下,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成为处于求职阶段学生的“独门兵器”,谁拥有了它谁无疑就率先走近了就业、走向了成功。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沟通能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以及信息处理等在内的诸多方面,实际上就是职业沟通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可以说,职业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高校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校大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当下的社会要求,也是大学生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多方关爱,形成了比较自我的性格特征,再加上现在所强调的“我爱我行”,追求个性的标新立异,很难去聆听他人的意见。电脑的流行,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的遨游,使当代大学生更加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技能。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从高校角度看,通过在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可以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的宗旨,落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提高专业与岗位的适应性,满足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将相应提高。
从大学生角度看,首先掌握了职业沟通能力,学生可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尽快适应人际关系;其次,掌握了职业沟通能力,可帮助学生在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发展自身,通过实践工作来判别知识、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2];第三,职业沟通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终生教育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使职业沟通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以此来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需求。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可以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方面缓解政府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从而达到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赢的局面。
2013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截至2012年9月底,2012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2011年的80%左右,招聘大学生计划和就业需求岗位明显减少,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质量上把控更加严格。近两年,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因此在招聘时,对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要求更高。
调查显示,在求职因素的各维度分析中,学生求职者在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起薪标准四个方面,实际就业情况与求职期望有较明显差距。怎么能够有效地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把自己的真实要求、把双方在各方面要求上的差距以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沟通能力。美国著名的演讲口才艺术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技术。沟通是无处不在的[3]。
有调查发现[4],当前我国大学生对沟通能力重要程度的认识虽然在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沟通能力是一个人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沟通能力是其他各项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当今的大学生中,也还普遍存在缺乏沟通的主动性,甚至很多学生不会主动与人交谈,面对陌生人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会感到紧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这是我们今天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无疑会严重影响未来的择业,如今社会上流行的“毕业就失业”的说法,与大学生缺乏职业沟通能力不无关系。
现在不少高校毕业生在职业沟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为了应对中考、高考,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生活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因此渐渐形成一种理念:成绩、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需顾及。无论学生还是家长、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更缺乏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大批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缺失。而且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通行的是灌输式教育,几千年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没有改变,多数教师不喜欢学生提问题,学生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也是造成学生缺乏沟通主动性的原因之一。
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国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极易出现两种较为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一是对孩子过分宠爱,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和自私自利的品性,缺少宽容、谦和、合作的精神;二是对孩子居高临下,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使孩子的思想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这两种极端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来或是只顾自己的需求利益或是孤僻自闭,不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状态。但无论哪种,都是沟通能力欠缺的表现。
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代人的理想和信念的缺失,享乐主义思想、金钱至上等社会因素,直接造成了大学校园诚信的缺失。如请人替考、考试作弊等,使得部分学生渐渐被影响,对社会对生活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每个学生都要受到学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孤僻、嫉妒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一旦产生,更容易对学生正常的人际沟通造成不利的影响。
第四,实践能力欠缺的影响。大学校园是个小型的社会,与真正的现实社会相比,校园中人际交往的对象并不复杂。而部分学生因为缺少在现实中与人交流接触的机会,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导致虽有意向同他人交往沟通,但因没有必要的实践经验,而使得沟通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遭受一定的打击。
面对毕业生在职业沟通能力上的缺陷及不足,高校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为提高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提供机制保障。高校应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把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建设列为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和规范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就业指导与教育,校系两级管理全程化、信息化体系的工作运行机制。
2.活跃校园文化,为提高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提供实践保障。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在沟通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摄影大赛、校园达人秀,评选校园之星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打造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3.丰富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提供教育保障。首先,利用课堂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填补职业沟通能力空白。在课程设计上,开设心理学或沟通能力教学课程。将沟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设计可行的教学内容,并成为与其他学科并列的考核内容。例如从大一开始即安排此类课程,可使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融入大学这个大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直、平等、诚信、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同学、老师,对待学习生活。其次,要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采取渗透性的教学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开展知名校友、专家、学者的讲座,鼓励大学生当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及看法,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设置实习实训等。这些隐性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的养成。
4.更新就业观念,为提高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提供思想保障。教师在授课时,应遵循行为学、心理学的规律,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与人相处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缺点,鼓励学生帮助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等。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帮助学生锻炼提高交往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调整择业期望值”[5],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迫切需要人才的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就业;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支持大学生参加见习、实习和职业培训,建立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企业实习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历史、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大学生个人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面对市场竞争时往往缺乏自信,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具备了科学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使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1]晏子菲.毕业生找工作难 企业招聘难 两“难”难在哪?[EB/OL].[2013-02-05].http://edu.cnr.cn/jyzs/201105/t20110526_508038524.html.
[2]魏连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6):217-218.
[3]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4]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99-201.
[5]高永良.探索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思路[N].人民日报,201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