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汤组成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2013-08-15 00:44邱美榕马少丹阮时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2期
关键词:倍半萜三萜类泽泻

邱美榕 马少丹 阮时宝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州350122)

泽泻汤组成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邱美榕 马少丹 阮时宝*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州350122)

《金匮》泽泻汤由泽泻、白术两味药配伍而成,具有消饮利水、健脾制水之功效,系治疗饮邪上犯所致眩晕之效方。由于本方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目前尚不能确定其真正的有效化学成分,本文主要对泽泻与白术两味药各自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泽泻汤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金匮》泽泻汤;泽泻;白术;化学成分

泽泻汤为医圣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之方,原书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心下为胃中,饮停胃中,脾失健运,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犯发为眩晕。治必予消饮利水,健脾制水之法。泽泻汤由泽泻、白术两味药物配伍而成,正如 《金匮要略·心典》所云:“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方中重用甘、寒之泽泻,利水渗湿,使水去饮消;臣以甘、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以制水,使水饮不生。两药配伍,共奏除饮利水,健脾制水之功,可作为治疗饮邪上犯之眩晕之效方。后世历代医家、学者也对本方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由于本方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目前尚不能确定其真正的有效化学成分,本文主要对泽泻与白术两味药各自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泽泻汤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泽泻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 Juzep.的干燥块茎。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黄白色表面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多有细孔。气微味微苦;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溃,泄泻尿少,痰饮晕眩,热淋涩痛,高脂血症[1]。泽泻是一味常用中药,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将泽泻列为上品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泽泻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泽泻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为其降血脂的活性部位,故质量评价一般均采用三萜类化合物作为其指标性成分。

1.1三萜类化合物从泽泻中获得的三萜,均为原萜烷型四环三萜。泽泻醇A(alisol A)及其乙酸酯、泽泻醇B(Alisol B)及其乙酸酯、泽泻醇C单乙酸酯(Alisol C 23-acetate)为首次从泽泻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此后,各国学者又从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泽泻饮片中分离得到了3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多为原萜烷型(Protostane)四环三萜,如24-乙酰泽泻醇A及其衍生物、23-乙酰泽泻醇B及其衍生物、乙酰泽泻醇E、泽泻醇F、泽泻醇H、泽泻醇G等。从生物途径归纳,三萜类都是由23-泽泻醇B衍生而来[2-3]。

1.2倍半萜二萜类化合物最早分离到的倍半萜化合物为泽泻醇(alismol)和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后来又分离得到Orientalol A、B、C和sulfoorientalol A、B、C和D以及10-甲氧基-环氧泽泻烯(10-O-methyl alismoxide)和桉烷-4(14)烯-1β,6α-二醇[eudesma-4(14)-en-1β,6α-diol]等倍半萜化合物。泽泻中仅发现1个四环二萜类化合物:16(R)-贝壳杉烷-2,12-二酮[4-7]。

1.3其他成分泽泻还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甘油醇-1-硬酸脂、三十烷、胆碱、植物凝聚素、泽泻多糖PH、PIIIF、生物碱、黄酮大黄素、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8-11]。

2 白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11]。白术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白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国内外对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

白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现已知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内酯类成分、苷类、多糖类成分以及氨基酸等。白术为一种临床常用的补虚药,目前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苍术酮和白术内酯类成分阶段,对黄酮及其他成分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2.1挥发油成分白术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其含量约为1.4%,根据药材的品质及产地略有不同,因此各文献报道不甚一致[12]。挥发油呈金黄色,黏稠,有香气。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提取工艺的优化,从白术挥发油中分离出的成分越来越多,有苍术醇、苍术酮、倍半萜类化合物等100多种,而讨论较多的集中在苍术酮、白术内酯以及萜类物质上。许多研究表明,苍术酮在白术挥发油中含量最高,可以达到60%~70%,而且被认为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白术内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萜类物质也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碳骨架组成的化合物 (C5H8)n。

2.2苷类成分白术中的苷类成分主要是倍半萜糖苷和黄酮苷,目前已发现的苷类成分有:从白术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9个苷类化合物[13]以及从白术地上部分的30%和6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5个黄酮苷[14],另外还发现一种核苷:尿苷[15]。

2.3多糖类从白术中得到的多糖主要是由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组成的白术多糖PSAM-1和由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组成的白术多糖PSAM-2[16]。梁中焕等[17]从白术中分离纯化出由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组成的水溶性多糖AMP。

2.4其他成分另外,白术中也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迄今为止,从白术中测定出了Asp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胡长玉[17]、汤洪波[19]等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白术中丰富的微量元素Ca、Mg、Mn、Fe等。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泽泻及白术两味药各自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总结,以期在今后开展泽泻汤的药理研究中提供理论指导,开展动物实验,筛选出其真正的有效成分,为泽泻汤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5-96,212-213.

[2]Yoshikawa M,Tomohiro N,Murakami T,et al.Studies on alismatis RhizomeⅢ.stereostructure of new protostane-type trierpene alisol H、I、J-23-acetate,K-23-acetate,L-232acetate,M-23-acetate,N-23-acetate,from the dried rhizoma of alisma orientale[J].Chem Pharm Bull,1999,47(4):524-528.

[3]彭国平,楼凤昌.泽泻三萜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4):1-4.

[4]尹仁杰,吴继洲.泽泻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3,22(5):295-296.

[5]尹春萍,吴继洲.泽泻及其活性成分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12):1132-1133.

[6]Peng GP,Tian G,Huang XF,et al.Guaiane type sesquiter-penoids from Alisma orientalis[J].Phytochemistry,2003,63:877-881.

[7]彭国平,楼凤昌.泽泻中二萜成分的结构测定[J].药学学报,2002,37(12):950-954.

[8]Tomoda M.An immunologically active polysacchardide from the tuber of Alisma orientale[J].Pharmacol Lett,1993,3(4):147.

[9]Xian P,Li T.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from the Rhizoma of Alisma orientalis[J].J of Chinese Sci,1999,8(3):173.

[10]Tomoda M.Characterization of an acidic polysaccharide having immunological activities from the tuber of Alisma orientale[J].Biol Pharm Bull,1994,17(5):572.

[11]洪承权,朴香兰,楼彩霞.泽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2(4):78-81.

[12]Zhang Q,Jin T,Wu XY,et al.A novel bisesquiterpenoid,biatractyl ode from the Chinese plant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97,60(1):27-28.

[13]KITAJIMA J,KAMOSHITA A,ISHIKAWA,et al.Glycosides of Atractylodes ovata[J].Chem Pharm Bull,2003,51(9):1106-1108.

[14]HAN J H,KIM J,KIM S,et al.Anti-oxidative compound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umi[J].Yakhak Hoeji,2007,51(2):88-95.

[15]李伟,文红梅,崔小兵,等.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38(10):1460-1462.

[16]池玉梅,李伟,文红梅,等.白术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J].中药材,2001,24(9):647-648.

[17]梁中焕,郭志欣,张丽萍.白术水溶性多糖的结构特征[J].分子科学学报,2007,23(3):185-188.

[18]胡晓倩,胡长玉,张慧冲.野生祁白术与云南白术的氨基酸含量分析[J].中药材,2006,29(7):679-680.

[19]汤洪波,周健,李君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赣产白术中微量元素[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8,25(6):55-5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2.091

:1672-2779(2013)-22-0119-02

吴义红

2013-09-2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2J01385]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倍半萜三萜类泽泻
白芨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13 种茄属植物倍半萜类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悬钩子属三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紫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大孔树脂纯化马甲子五环三萜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野马追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的优化